記者觀察:沒有馬雲的雲棲大會還會繼續熱鬧嗎?

2019-09-27     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杭州9月2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黃雲靈 見習記者 金鵬)9月26日晚,杭州轉塘鯉魚山腳,雲棲大會白天的熱鬧仍在延續。譚維維、鄒施如等音樂人在歡呼聲中登台獻唱,為程式設計師們消解一天腦力激盪後的疲憊。

街的另一側,會展中心主場館已經歸於平靜。今天過後,2019杭州雲棲大會就將落幕,兩場主論壇,百餘場峰會、分論壇,數萬平方米互動展區在高密度、高能量輸出的同時,也給大家留下了一道思考題:走過十年的雲棲大會,接下來會去向何方?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在雲棲大會作主題演講 記者 張迪 魏志陽 攝

沒有馬雲的雲棲大會還會繼續熱鬧嗎?

這是第一個沒有馬雲的雲棲大會。

在往年,雲棲大會首日上午的國際會展中心二樓,總是被人群擠得水泄不通。主論壇開始前,穿著白襯衫的馬雲會經過雲棲廳門口,引得守在這裡的人們一陣激動。

程式設計師、雲計算產業創業者對馬雲的追捧不無來由。不論是早前力排眾議支持王堅和阿里雲,還是這些年對技術驅動公司的形勢預判,他身上的光環對大部分參會者有著強大吸力。

今年,沒了「流量明星」馬雲的加持,雲棲大會冷清了嗎?

答案是沒有。大會第一天的下午,D2場館共有八場分論壇舉行,館內幾部電梯忙得一直發出超載的滴滴聲,電梯旁,工作人員扯著嗓子喊:三樓六樓已經全滿了,大家不要上去了。

不只是大會本身,大會的主導者阿里巴巴也同樣。今年的主論壇上,張勇第一次以董事局主席身份做主題演講,把馬雲三年前提出的「五新」戰略升級到了「百新」。隨後,平頭哥重磅發布首款AI晶片,宣告「阿里巴巴今後會成為一家真正軟硬體一體化協同發展的科技公司」。阿里雲三代掌門人更是歷史性同台三手交握,代際傳承的意義不言而喻。

這或許給了我們充分的理由相信,數字經濟時代之下,阿里的開創精神仍在,開發者的鑽研熱情不滅,雲棲大會的舞台也將持續發光發熱。

虛擬形象自動生成,瞬間變3D卡通人物。記者 張迪 魏志陽 攝

從技術走向產技融合是趨勢嗎?

王堅在今年的大會中有一段話發人深省。主持人張斌問他,作為中國雲計算最初的推動者,這些年來有哪些變化讓他感到做了這件事「真好」。

王堅想了一會回答:「最早開這個會的時候,來的都是網站站長,那是雲計算最早的先驅。『真好』就是他們不見了,他們不見了就是時代發展了。相信今天很多來開會的人,再過5年也會不見了,因為時代發展了。」

這一論斷從王堅的口中說出,不能不令在場的技術人打個激靈。一個肉眼可見的現象是,這兩天中,「產業」一詞在雲棲大會的各個角落反覆出現,聲勢遠高於往年。

人工智慧科學家、北高峰資本創始人兼CEO閔萬里認為,技術進化必須跑在產業的賽道上,而技術研發者則必須鼓起勇氣,從技術的紅海向產業的藍海發起挑戰。阿里巴巴達摩院人工智慧中心負責人華先勝也提出,「無產業,不AI」,要實現視覺智能在實戰中規模化,必須深入產業。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劍鋒更直言,下一個十年,阿里雲會為需求與技術的有效結合做準備。

「很多技術人可能還沒意識到這點,價值創造光靠計算和數據是不夠的,還需要行業知識,如果產業始終無法找到你的新技術與他的痛點之間的關係,最後他們會喪失信心。」閔萬里說,這並不是說雲棲大會上技術不再重要,做技術是技術人的本分,「但今天,雲棲大會應該再加一個KPI,每一個技術人都應該去做一些不本分的事,跨越技術的邊界,主動與還在遲疑的產業握手。」

也許我們可以期待,在不久後的雲棲大會上,技術開發者不再是唯一的大會主角,越來越多來自產業、行業的融合實踐者,將與開發者們同向而行,共同鑿通面向未來的隧道。

流動的菜鳥無人車,掃碼購星巴克飲料。記者 張迪 魏志陽 攝

智能有多重要?

今年雲棲大會的主題是「數·智」。這是雲棲第二次將「智」放進主題之中,上一次是兩年前的「飛天·智能」。

實際上,十年來,雲棲大會扮演的一直是「啟蒙者」的角色,這與大會主導者阿里巴巴的探索和開創不無關係。因而,看雲棲大會的未來走向,也可以從阿里巴巴對未來的布局中一窺究竟。

毫無疑問,智能的重要程度在不斷上升,並將持續上升。在本次雲棲主論壇上,張勇提到,在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兩個關鍵元素,一個是「數」,另一便是「智」「在整個數字經濟時代,我相信所有人都有這個共識:每一輛車、每一個人、每一個建築、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城市,都會被數字化,也都會因為有了數字化而產生進一步走向全面智能化的空間和驅動力,而它必將也成為整個中國經濟面向未來高速發展的一個驅動力。」

智能在阿里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可見一斑。2018年的組織升級中,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為滿足數字經濟轉型提供智能化方案。今年,阿里巴巴做了一個更大的決定,阿里整個經濟體的所有IT設施、數據中台全部遷移到阿里雲上,用阿里內部的實踐為這個基礎設施練兵。

昨天,阿里巴巴還首次披露其人工智慧全陣型,平頭哥、達摩院、阿里雲的三位一體,已經使阿里形成了在AI晶片、AI雲服務、AI算法、AI平台、產業AI領域的人工智慧完整布局。

智能何以受到如此重視?回到產業之中就有一個簡單的例子:沒有數據,傳統產業的現代化就難以實現,但如何從傳統產業中獲得大量數據?人工智慧就要上場支撐了。「這個新的支撐,我們叫A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張建鋒說,通過AIoT,將原本離散的設備變成在線的智能設備,並直接連接到雲上。而後,通過一系列智能算法,找到生產線上的問題點並優化它,從而實現效率的提升。

更何況,5G時代或將在不久後到來,屆時,無處不在的連接產生無處不在的智能應用,真正的萬物智聯還會遠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RoTcW0BJleJMoPMdN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