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火絨溝,突然想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一件事,說的是吉林省榆樹縣,因為是革命老區,在省里工作的幹部特別多,他們有一個特點,辦事認真,死纏爛打,你不答應他,就盯把找你——人稱榆樹皮(榆樹在老皮之內,樹幹之外,還有一層黏皮層,晾乾之後,打成粉,可以摻糧食吃,三年困難時期,糧食短缺,各地榆樹皮幾乎都被扒光)。
為什麼想起這事呢,我到火絨溝六天了,五天暴風雪,昨天晚上,七點剛過,滿天星斗。
這也是相當於火箭發射的窗口時間啊。
這可樂壞了我,計劃中的把火絨溝的老房子拍成星軌,開始實施。是我的堅守與執著感動了老天嗎?至少,我這也是一種榆樹皮精神吧……
我為什麼要拍火絨溝的老房子和星軌,是因為火絨溝的老房子現在還成聚落地存在著,它們是時光雕刻機和歷史見證者。
它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舊房危房,也不會給社會主義新農村稍色丟磕磣。
我把這些東西記錄下來,讓山外的人了解我們長白山裡的先人——他們的智慧,他們的生活。
這讓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
十年前,臨江市委、市政府請我主持策劃一次全國攝影大賽,我的想法一是縮小光圈,二是站位要高。於是,定位為中國雪村臨江松嶺全國攝影大賽。
當時,在臨江市委、市政府班子中都產生了激烈的討論和不同意見,我們在老三隊游泳池的會議室開了半宿的會議,爭論很激烈。
有的人說,一個市的攝影大賽,還能叫全國嗎?是不是有點大了?而且把雪村叫成中國雪村松嶺,是不是高了?
還有的領導就認為,他查了一下,雪村不到七個拍攝點,能撐起一個攝影大賽嗎?花費幾十萬,如果搞砸了,誰能擔這個風險?
王術平書記、張習慶市長尊重我的意見,力排眾議,我們就這樣做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做對了。
我還因此被聘為臨江市文化旅遊經濟顧問(發了聘書蓋了大印)。
不必諱言,我們的事業,也像居家過日子一樣,家長的喜好決定了這個家的方向甚至興衰。
所謂因人而興,因人而廢。
一個單位的領導喜歡打桌球,再沒有地方,走廊里也會安一張桌球案子。
一個單位的領導喜歡打籃球,後院就一定會有籃球場,而且愛好者眾。
只要不牽涉腐敗,這些都無可厚非,體育活動也是機關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火絨溝村頭這棵曲柳樹,已經至少看見了村裡的四代人,它就是村裡人的鄉愁,旅行者的地標,攝影人的聚焦……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編輯:吳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NtO5nEBnkjnB-0zXo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