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與歌,仿佛是天生的雙胞胎,就像茶葉與熱水的相遇才能顯出茶的真味,人們總試圖為詩歌配上音樂,似乎只有音樂才能配得起詩意境,或許這是詩誕生時就要面對的宿命吧。
月色正好,今天大喵就為大家推薦一些以詩入歌的音樂,希望大家喜歡。
《不會說話的愛情》
認識周雲蓬,並不是《不會說話的愛情》,而是他的《九月》,一首用詩人海子同名作品寫就的一首悲歌。
2011年,老周的詩歌《不會說話的愛情》獲得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並以這首詩創作了同名歌曲。
以他獨特的「視覺」,用最平靜的語氣說一場撕心裂肺的愛情,就如同人們只看見石子激起漣漪又復平靜的湖面,卻看不見沉入水中的石子。
《靈魂有一個孤寂的住所》
曾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是眾多中國年輕人所鍾愛的一句詩。
詩人顧城1986年出版了這首充滿童話色彩的詩歌,後著名民謠組合「小娟&山谷里的居民」賦曲演唱了這首詩歌。
小娟輕鬆自然的嗓音,還有靈動的長笛,為顧城這首詩歌增添了很好注釋,有時候靈魂的住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安靜與輕鬆。
《致橡樹》
舒婷自己曾表達過,《致橡樹》「並非一首愛情詩」,但更多的讀者還是願意把它當作愛情詩來欣賞。
但有沒有人意識到木棉在南方,橡樹卻生長在北方?
事實上,它們永遠不可能相依。
即便再怎麼表達自己內心理想的伴侶形象,事實兩個人的交往卻有著眾多的不完美。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曾經的海子,也是一位陽光明媚的青年人,認識他是「眾神死亡的草原」的《九月》,了解他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回憶過去的時光就像迎著逆光的方向望去,刺眼得讓人睜不開眼細看。
作為海子晚期的詩作,就像柴可夫斯基在《「悲愴」交響曲》中渴望得到救贖一樣,海子依舊希望能在詩歌里尋找自己的精神家園。
但可惜的是,如煙花般綻放璀璨一剎後戛然而止,兩位都在不久之後離開便離開了紛亂的人世。
《鏡中》
這首還是周雲蓬的歌,一首改編自80年著名詩人張棗名詩《鏡中》的民謠。
80年代是希望與詩歌的年代,一時間,寫著北島、顧城、海子、舒婷名字的手抄詩句,成為80年代弄潮兒包里的必備。
就像如今「你也玩XX」一樣,「你也讀詩?」,是80年代年輕男女拉近距離的神秘咒語。
在這首改編歌曲中,周雲蓬用上了馬頭琴,這裡的馬頭琴沒有了以往的豪邁,反而多了幾分的溫情與自在。
《再別康橋》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即便不會背誦《再別康橋》全詩的人,都知道的名句。
曾經在劍橋流行的徐志摩,再次造訪這個熟悉的地方時,徐志摩到底在思索著什麼?是眷戀?是惆悵?亦或是失落……
李健的歌聲里,唱出了那悄悄地走又悄悄地來的心情,不過火也收斂。
音樂與文學從來都是一對雙生子,以詩入歌更能體現詩歌的陰陽頓挫,讓人對詩歌有更深入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