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敢!」當孩子表露退意,你的一句話可能改變娃的一生

2020-11-12     群美育兒

原標題:「媽媽,我不敢!」當孩子表露退意,你的一句話可能改變娃的一生

引言:孩子在家會做的事情,為什麼出門就說自己不行呢?

前兩天王女士帶孩子去商場玩,商場裡面剛好在組織拼積木比賽,很多小朋友都報名參加了,王女士就鼓勵孩子也去試試,可是孩子躲在媽媽身後就是不願意去。

王女士問孩子:你是不是對積木很感興趣?你看今天有這麼多小朋友跟你一起玩積木,不是蠻好的麼,而且這些積木家裡都沒有,你去試試看。

可是無論自己如何鼓勵孩子,孩子都說自己不敢,玩不好,最後王女士非常生氣把孩子訓斥了一頓,就帶著孩子回去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很常見,很多孩子在家表現的很積極聰明,動手能力也不錯,可是只要大人帶他們到公眾場合做這些事情,他們就會變得很膽怯,而且會表現的非常沒有自信,會說自己做不好。

導致孩子遇到問題就逃避的原因有哪些呢?

(1)孩子的性格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內向,對於一些新事物都會表現的畢竟慢熱,所以出門在外時,對於新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都需要自己的一個很漫長的適應過程,但是家長卻不了解,以為他們是不願意膽小,所以時間久了,就會讓父母覺得孩子遇到困難只會逃避。

(2)父母太過嚴厲

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太過苛刻,孩子做每件事情都希望他們能成功,如果孩子做錯了,家長就會提出批評,長此下去,會讓孩子變得害怕不敢去嘗試獨立完成某件事情,在他們看來,逃避是最好的,只要自己不做,那就不會失敗,這樣父母也不會批評自己。

(3)父母太溺愛

有些家長對於孩子太過溺愛,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沒讓孩子經歷過什麼挫折,孩子也失去了鍛鍊的機會,所以當他們接觸新鮮事物時,他們會變得膽怯和拒絕。

(4)孩子受過傷害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受過刺激或者驚嚇,就會讓孩子變得膽小,留下心理陰影,所以導致他們會在以後碰到新鮮事物時會產生抗拒的心理。

孩子對事情的逃避對未來發展有哪些影響?

(1)個性變得膽小,因為害怕失敗,不敢接觸新事物,自信心不夠強大,在面對困難時,也不能勇敢去面對,這樣不僅讓自己眼界變窄,而且還會影響自身發展。

(2)溝通力和表達力得不到提升,孩子在外拒絕和他人接觸,會導致他們沒有過多的機會與別人接觸,那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也會受到影響,當別人發現自己不會很好的交流時,就容易被他人孤立。

(3)孩子會變得缺乏責任感,因為足夠面對困難的勇氣,所以他們做事情也不會很用心,害怕承擔責任,這樣也會導致他們對事情的不負責。

家長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勇敢表現自己?

(1)先給孩子樹立一個簡單的目標

家長可以給孩子布置一些簡單的任務,鼓勵孩子獨立去完成,當孩子每次都能完成任務時,他們也會變得更加自信。

(2)把批評換做鼓勵,換種表達方式

當孩子做錯或者失敗以後,家長要及時站在他們的立場上,鼓勵他們,家長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強勢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另外在和孩子溝通時注意自己的說法方式。

比如把經常說的:「這麼簡單你怎麼還會錯」這句話家長可以改成這樣說:其實這個事情媽媽或者爸爸遇到後也有可能會做錯的,我們可以一起想想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如果家長能這樣跟孩子溝通,就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表現的沒有那麼差,不僅不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而且還能讓他們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要讓孩子儘快獨立

家長要放手讓孩子多嘗試,不要過多干涉他們的想法,要讓他們可以自由發揮,讓孩子摸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也能讓他們更快的獨立起來。

結語:

當孩子在我們面前說:我不行,我不敢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怪孩子膽小或者沒出息,而應該鼓勵孩子不怕輸,讓他們明白未來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問題,父母都會在他們身後默默的支持他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JrhvXUB2uKmW_kOEG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