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膠東半島,有很多三縣交界的區域。
從區划上來說,這些地方雖然分屬不同的縣市,但就現實生活而言,他們的風土人情都比較相近,應該算是一個小的文化圈。在招遠、萊陽和棲霞這三縣交界處,就有這樣一個文化圈。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萊陽,指的是過去的老萊陽縣,包括現在的萊陽和萊西兩市。
就鄉鎮來說,這個區域主要包括招遠的畢郭鎮、萊西的河頭店鎮、萊陽的譚格莊鎮以及棲霞的觀里和官道兩鎮,方圓大概在四五十里左右。
在這一區域內,經常長時間的人文互動,當地逐漸形成了一段描述趕集的順口溜,具體是這樣說的:「二七店,三八觀,四九譚格莊,逢五排十,畢郭大集。」
通常來說,距離較近的地方,在趕集的時候都會刻意把時間錯開,避免產生分流效應。招遠、萊陽、棲霞這三縣交界處就是如此。
有時不得不佩服勞動人民的智慧,這段順口溜巧妙地把地名結合在一起,讀起來還很朗朗上口。看到這些字眼,相信當地朋友很快就會知道說的是什麼地方,不過在這裡為了方便外地朋友閱讀,還是簡單介紹一下。
其中,「二七店」指的是老萊陽縣(現屬萊西)的河頭店,每逢農曆的二和七趕集;「三八觀」指的是棲霞的觀里,每逢農曆的三和八趕集;萊陽的譚格莊則是農曆的四和九趕集;而逢五逢十的集市通常規模比較大,這個大集的桂冠,屬於招遠的畢郭。
畢郭位於招遠的東南部,因為境內有多條公路經過(古代稱管道),這裡很早就成為周邊有名的貨物集散地。清代的《招遠縣誌》在記載當地鄉都坊市時,畢郭集的排序緊跟在縣城周邊的幾個集市之後,其地位可見一斑。縣誌稱:「畢郭集在城東南四十里,南通萊陽,東通棲霞。」寥寥數語,也道出了畢郭集繁華的原因。
在老輩,集市的數量有限,因此每逢畢郭鎮趕集的時候,棲霞和萊陽一側的村莊,也會有很多人前來逛熱鬧。但到了後來,集市數量逐漸增多,稍微大一點的村莊,一般都開設了集市,因此,不僅是畢郭,順口溜中提到的那幾個地方,集市規模都多少受到了影響,從三縣交界的盛會,逐漸變成了僅一個鄉鎮內的集市。
不過,到了臘月的畢郭大集,多少還能看出一些往日的盛況,還會有一些棲霞和萊陽的村民,專門到畢郭大集上買點年貨。除此之外,再就是每年的紅富士收穫季,可以幫助現在的人們暢想一下古代的熱鬧場景,相信只要去過的朋友,都有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