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紀人類或將建立多個地外天體基地

2019-11-04     科學書屋

一些航天專家認為載人航天探索的前途是光明的,人類在將來某一天有可能遇見外星生物,目前人類已經向月球之外的深空展望,第一站將是火星。


來自美國宇航局前太空人梅·傑米森、工程師亞當·施特爾茨納認為好奇是推動人類深空探索的重要力量,本世紀人類將完成踏上其他行星表面的任務。一旦火星開發獲得突破,那麼其他行星將被更大規模探索,並充分利用這些星球上的資源。

施特爾茨納是好奇號火星車的首席工程師,他認為好奇號登陸火星是個裡程碑,至少開創了近一噸的行星登陸質量,但好奇號僅僅是個機器人火星車,著陸的負荷達到了15倍重力加速度,這對人類而言是致命的,視網膜會脫落。從好奇號的測試結果表明,未來可進一步研發著陸質量更大的著陸器用來完成載人登陸火星。


人類登陸其他地外天體存在較大的技術難題,但微生物可能不是這樣,微生物甚至可以藉助隕石在太陽系內遊蕩,一旦抵達合適的天體環境,就可以復甦,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事實上我們已經在隕石中發現了有機物質的痕跡,地球曾經遭受到嚴重的地外天體「轟炸」,產生的高溫高壓環境促進了生命的演化。科學家認為細菌抵達地外天體後,可能進行重新「裝配」,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隨機繁衍,或許人類的出現也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施特爾茨納認為只要人類一直停留在一顆星球上,那麼其結果必然將滅絕,我們只能等待著災難的降落,比如小行星撞擊,這些外在的因素足以導致人類滅絕,就像恐龍從地球上消失那樣。從長遠看來,太陽也是有壽命的,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太陽出現不穩定前離開太陽系。科學家估計未來人類進軍深空將面臨更多的困難,尤其是生理機能方面,我們將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基因,使人類可以更快適應空間飛船環境,並能在太空中繁衍,否則只在一顆星球上發展的文明將不會太長遠。

對於何時我們才能統治太陽系,科學家認為我們目前的無人探測器已經抵達太陽系的各大角落,但載人航天僅抵達月球,未來我們將開發新的空間飛行技術,並建立月球和火星基地,此外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和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已經資助建立百年星河計劃,預計22世紀可完成太陽系內多個地外基地的建設,並準備發射恆星際無人飛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FMxOG4BMH2_cNUgcw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