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部門預算編制方法和程序是什麼?

2019-11-02     棟樑建築工程設計

導讀

導讀

單位部門預算編制採用零基預算法,零基預算法的編制方法是:各預算單位年初對本部門本單位的所有的可供使用的資源根據一定的科學、 合理的方法(不考慮上年基數情況)進行計算,然後結合本年度人事部門審定的人員情況和各項工作任務合理配置資源,並對預算編制進行績效考核。

具體做法 1、摸清家底,對本部門、本單位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資源進行清理和計算,產生本 年度的收入和可供使用的資源預算。

2、對部門和單位的本年度人員機構和所有提出的 各項工作任務進行排隊,然後根據輕重緩急,確定本年度本部門本單位必須做的幾項工 作,同時計算每項工作的實際成本,確定每項工作完成後所達到的最終效果。

3、核定每項工作所需經費,並在預算編制時和預算執行過程中要考核每項工作經費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也就是要採取一定的方法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資金使用情況實行追蹤問效制度(就是根據總的工作計劃中的每項活動所需的費用編制整個工作預算,同時既要考核資金使用的最終效果,又要考核為取得上述效果所開展的工作活動情況)。

零基預算編制方法不是僅僅把人頭經費、公用經費等具體化,同時要反映各項活動方面的實際費用的情況,而且要著重反映投入轉變為產出的效率。

預算編製程序

單位預算編製程序是指編制好一套完整的預算須經過的整個過程。一般來講,是經過兩上兩下的編製程序:

1、由部門(或單位)按照財政部門的布置,根據本地區財力狀況、宏觀經濟發展目標和本部門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員經費支出定額標準和公用經費定額標準,採取規定的預算編制方法,編制預算建議數,上報財政部門;(一上

2、由財政部門對部門的預算建議數審核後下達預算控制數;(一下

3、部門根據預算控制數編制本部門預算報送財政部門;(二上

4、財政部門根據人代會批准的預算下達部門預算。(二下

具體步驟

第一步:建立預算編審班子。根據新《會計法》的規定,單位的會計行為、財務行為,其行為主體是法人代表。因此,單位應建立以法人代表為主、由財會部門參加的預算編審班子。建立的預算編審班子要明確分工、嚴格規定各自的工作職責,以保證預算編制任務的完成。

預算編審班子要根據上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經濟發展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制定本部門本單位本年度的總體目標。

實踐主要還是由財會部門牽頭,整合各職能部門工作需要和資金規劃,匯總提出預算建議。

第二步:做好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1、對各預算單位的各項財產物資進行全面清查登記,對債權債務進行認真核實,理清 資金來源渠道和支出結構情況,在全面弄清"家底"的基礎上做到帳帳相符、帳實相符。 2、摸清各預算單位人員編制、實有人數和人員經費支出結構,對人員情況登記造冊,並做好編制和人員情況的核對。

3、真實報告清產核資工作結果,對資產清查中發現的資產盤盈盤虧、資產損失等問題 ,按國家有關規定和清產核資政策,經申報和核實後進行帳務處理。

4、針對暴露出的矛盾和問題,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堵塞各種管理漏洞,促進提高國有和集體資金的使用效益。

5、認真分析上年度收入和支出結構,把握本年度收入和支出中的有利與不利因素、增收節支的潛力。

注意:

1、人員: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按照人事部門核定的人員登記造冊,本部門本單位無權增加或者減少人員。

2、人員經費: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執行人事部門和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核定的標準,本部門本單位無權增加或減少人員經費的開支標準。

3、臨時工:應屬於完成專項工作任務的臨時用工,編制預算時不在人員經費中反映。

4、對上年收支的分析,應分析到最具體的收入單位和支出單位,分析到具體的收入項目、徵收次數。

第三步:編制收入預算。

1、明確具體的收入項目、徵收標準,確定具體的收入徵收科室和責任人。

2、由具體徵收科室和責任人根據上年度的收入情況和本年度的經濟發展情況按照規定的要求,編制出最基本的具體徵收科室和責任人的收入預算。

3、財會部門對本部門本單位的收入預算進行審核、匯總,要將通過挖掘潛力,儘可能實現的收入編入到預算中來。

4、在預算編制與審核過程中,要分析單位占有的資產、往來款等的使用效率。同時要保證本年度總體目標的實現。

第四步:編制支出預算。支出預算要充分體現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餘的原則 。

1、人員經費按照人事部門核定的人數和人員經費的標準(其中一部分按照社保部門核定的標準)直接計算編制。

2、維持機構正常運行的公用經費。按照財政部門制定的定額標準直接計算編制。

3、專項工作任務經費。按照效率最優的方法計算專項工作任務成本編制預算。

4、專項工程項目經費。專項工程項目分本年度完成項目和跨年度項目,應單獨編制專項工程項目預算,其經費在使用時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應單獨建帳核算。前面三個方面的支出預算和收入預算共同構成本部門本單位的本年收支預算,在本年收支預 算可能的情況下,再安排本年用於專項工程項目的經費。本年預算只能反映本年預算中安排的專項工程項目經費。專項工程項目預算是指專項工程項目總共需要安排的經費,是由多個預算年度來實現的。

5、在支出預算編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現有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的利用,講究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五步: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經財會部門層層匯總審核後,報經預算編審班子對照本年度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審核和研究後,形成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建議數,同時還要編寫好預算編制說明書,一同上報財政部門。預算編制說明書是對預算進行的書面分析與說明 ,是預算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步:財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本地區的財力可能、政府及有關方面政策、文件規定和各部門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建議數進行審核,下達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控制數。

第七步:各部門各單位根據財政部門下達的預算控制數對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建議數進行調整,編制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上報財政部門。

第八步:財政部門根據人代會批准的預算及時下達到各部門各單位。

其他方面:往來款,作為對收支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債權債務,必須有預算,以正確認識本單位的承受能力和考核往來款的使用效益。凈資產,作為收支任務完成後實現的目標 ,必須編制預算。

部門預算執行

根據《預算法》的規定:"各級預算由本級政府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支出必須按照預算執行"。因此,預算一經人代會批准,財政部門及時下達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後,財政部門和各部門各單位應嚴格按批准的預算執行。

具體執行過程如下:

(一)分解落實預算指標。預算編審班子對經法定程序批准的預算要進行分解,層層落實到具體的科室和個人,不得留有未落實的預算。

(二)制定實施預算的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為了保證預算的完全執行,預算編審班子必須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具體應包括如下內容,各部門各單位可以根據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增加和修改。

1、建立日常的管理機構和組織。建議仍然由預算編審班子負責。

2、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和可變即可控的原則,合理確定各職能科室和個人在預算執行中應負的責任和應享的權利。

3、制定各種支出控制定額。

4、制定預算執行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建立權、責、利相結合的獎懲制度。

(三)單位的非財政預算內撥款的收入,要按照有關規定,實行財政專戶管理。財政專戶管理必須這樣理解: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從大的方面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財政撥款與單位自身取得的收入。財政撥款是按照單位的季度用款計劃每月從財政國庫撥到各單位支出戶;單位取得的收入必須首先直接繳入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然後根據單位年度收支預算和季度用款計劃,結合預算內撥款情況按月從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撥入單位支出戶,財政撥款和財政專戶撥款(單位取得的財政專戶撥款才能形成單位的事業收入)二者共同形成單位可以直接使用的收入來源。

(四)及時、真實、準確反映預算執行情況。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認真編制預算執行情況月報表及相關報表,認真編寫預算執行情況說明書。

(五)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編審班子要經常對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對照本年度的總體目標,分析預算執行中的不正常因素和對預算執行有重大影響的因素和環節,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措施。

(六)預算調整。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因遇到不可克服的因素需要增加支出或者減少收入,就應該對預算進行調整。具體的預算調整程序應按有關規定進行。

部門決算

單位的決算工作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決算前的準備,編制決算草案,編寫決算說明書。具體工作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決算前的準備。各部門各單位在預算編審班子的統一安排下,應做好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工作。

1、清理各項收支。對照預算,認真檢查各項預算指標的完成情況,將儘可能實現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將本年度的支出,儘可能清理凈化,加以壓縮。也就是說,在預算執行的最後環節,要把好增收節支關。

2、清理資產與負債。清理檢查各項資產的盤盈盤虧及資產的運行質量(按有關規定做好這項工作);清理檢查各項往來款的情況及使用質量。

3、與有關部門核對好各項基本數字及進一步審查各項開支標準。

4、預算編審班子考核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落實獎懲措施。

(二)編制決算草案。在做好以上的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及時、真實、準確地編制本部門本單位的決算報表。

(三)編寫決算說明書。各單位各部門要按財政部門規定的格式,認真、詳細編寫決算說明書。決算說明書應包括如下內容:

1、單位總體概況。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單位基本概況。包括人員的總量與構成,資產的總量與構成,工作職能,工作範圍等等。第二部分,單位預算完成概況。包括預算收支的完成情況,要與預算對比、與上年對比。

2、收入完成情況分析。要具體分析到收入的明細項目,要與預算、與上年對比,分析收入的增減變化原因,影響收入的重要因素等。

3、支出執行情況分析。要具體分析到支的"款"級科目。要與預算、與上年對比,分析出支出的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

4、對專項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績效分析。一是要與預算、與上年對比,分析專項工作經費的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二是要分析專項工作經費的使用效益。

5、跨年度專項工程項目經費的安排及使用情況及效益分析。

6、詳細介紹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編審班子對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及有關制度、措施的落實情況。

7、分析研究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四)決算的批覆。財政部門收到單位的決算草案(決算報表及決算說明書)後,按規定的要求,進行認真審核,然後批覆給各部門各單位。

單位部門預算編制採用零基預算法,零基預算法的編制方法是:各預算單位年初對本部門本單位的所有的可供使用的資源根據一定的科學、 合理的方法(不考慮上年基數情況)進行計算,然後結合本年度人事部門審定的人員情況和各項工作任務合理配置資源,並對預算編制進行績效考核。

具體做法 1、摸清家底,對本部門、本單位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資源進行清理和計算,產生本 年度的收入和可供使用的資源預算。

2、對部門和單位的本年度人員機構和所有提出的 各項工作任務進行排隊,然後根據輕重緩急,確定本年度本部門本單位必須做的幾項工 作,同時計算每項工作的實際成本,確定每項工作完成後所達到的最終效果。

3、核定每項工作所需經費,並在預算編制時和預算執行過程中要考核每項工作經費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也就是要採取一定的方法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資金使用情況實行追蹤問效制度(就是根據總的工作計劃中的每項活動所需的費用編制整個工作預算,同時既要考核資金使用的最終效果,又要考核為取得上述效果所開展的工作活動情況)。

零基預算編制方法不是僅僅把人頭經費、公用經費等具體化,同時要反映各項活動方面的實際費用的情況,而且要著重反映投入轉變為產出的效率。

預算編製程序

單位預算編製程序是指編制好一套完整的預算須經過的整個過程。一般來講,是經過兩上兩下的編製程序:

1、由部門(或單位)按照財政部門的布置,根據本地區財力狀況、宏觀經濟發展目標和本部門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員經費支出定額標準和公用經費定額標準,採取規定的預算編制方法,編制預算建議數,上報財政部門;(一上

2、由財政部門對部門的預算建議數審核後下達預算控制數;(一下

3、部門根據預算控制數編制本部門預算報送財政部門;(二上

4、財政部門根據人代會批准的預算下達部門預算。(二下

具體步驟

第一步:建立預算編審班子。根據新《會計法》的規定,單位的會計行為、財務行為,其行為主體是法人代表。因此,單位應建立以法人代表為主、由財會部門參加的預算編審班子。建立的預算編審班子要明確分工、嚴格規定各自的工作職責,以保證預算編制任務的完成。

預算編審班子要根據上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本年度經濟發展情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制定本部門本單位本年度的總體目標。

實踐主要還是由財會部門牽頭,整合各職能部門工作需要和資金規劃,匯總提出預算建議。

第二步:做好編制前的準備工作。

1、對各預算單位的各項財產物資進行全面清查登記,對債權債務進行認真核實,理清 資金來源渠道和支出結構情況,在全面弄清"家底"的基礎上做到帳帳相符、帳實相符。 2、摸清各預算單位人員編制、實有人數和人員經費支出結構,對人員情況登記造冊,並做好編制和人員情況的核對。

3、真實報告清產核資工作結果,對資產清查中發現的資產盤盈盤虧、資產損失等問題 ,按國家有關規定和清產核資政策,經申報和核實後進行帳務處理。

4、針對暴露出的矛盾和問題,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堵塞各種管理漏洞,促進提高國有和集體資金的使用效益。

5、認真分析上年度收入和支出結構,把握本年度收入和支出中的有利與不利因素、增收節支的潛力。

注意:

1、人員: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按照人事部門核定的人員登記造冊,本部門本單位無權增加或者減少人員。

2、人員經費:各部門各單位要嚴格執行人事部門和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核定的標準,本部門本單位無權增加或減少人員經費的開支標準。

3、臨時工:應屬於完成專項工作任務的臨時用工,編制預算時不在人員經費中反映。

4、對上年收支的分析,應分析到最具體的收入單位和支出單位,分析到具體的收入項目、徵收次數。

第三步:編制收入預算。

1、明確具體的收入項目、徵收標準,確定具體的收入徵收科室和責任人。

2、由具體徵收科室和責任人根據上年度的收入情況和本年度的經濟發展情況按照規定的要求,編制出最基本的具體徵收科室和責任人的收入預算。

3、財會部門對本部門本單位的收入預算進行審核、匯總,要將通過挖掘潛力,儘可能實現的收入編入到預算中來。

4、在預算編制與審核過程中,要分析單位占有的資產、往來款等的使用效率。同時要保證本年度總體目標的實現。

第四步:編制支出預算。支出預算要充分體現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餘的原則 。

1、人員經費按照人事部門核定的人數和人員經費的標準(其中一部分按照社保部門核定的標準)直接計算編制。

2、維持機構正常運行的公用經費。按照財政部門制定的定額標準直接計算編制。

3、專項工作任務經費。按照效率最優的方法計算專項工作任務成本編制預算。

4、專項工程項目經費。專項工程項目分本年度完成項目和跨年度項目,應單獨編制專項工程項目預算,其經費在使用時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應單獨建帳核算。前面三個方面的支出預算和收入預算共同構成本部門本單位的本年收支預算,在本年收支預 算可能的情況下,再安排本年用於專項工程項目的經費。本年預算只能反映本年預算中安排的專項工程項目經費。專項工程項目預算是指專項工程項目總共需要安排的經費,是由多個預算年度來實現的。

5、在支出預算編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現有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的利用,講究現有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五步: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經財會部門層層匯總審核後,報經預算編審班子對照本年度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審核和研究後,形成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建議數,同時還要編寫好預算編制說明書,一同上報財政部門。預算編制說明書是對預算進行的書面分析與說明 ,是預算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步:財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情況、本地區的財力可能、政府及有關方面政策、文件規定和各部門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對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建議數進行審核,下達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控制數。

第七步:各部門各單位根據財政部門下達的預算控制數對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建議數進行調整,編制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上報財政部門。

第八步:財政部門根據人代會批准的預算及時下達到各部門各單位。

其他方面:往來款,作為對收支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債權債務,必須有預算,以正確認識本單位的承受能力和考核往來款的使用效益。凈資產,作為收支任務完成後實現的目標 ,必須編制預算。

部門預算執行

根據《預算法》的規定:"各級預算由本級政府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政府財政部門負責。""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支出必須按照預算執行"。因此,預算一經人代會批准,財政部門及時下達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後,財政部門和各部門各單位應嚴格按批准的預算執行。

具體執行過程如下:

(一)分解落實預算指標。預算編審班子對經法定程序批准的預算要進行分解,層層落實到具體的科室和個人,不得留有未落實的預算。

(二)制定實施預算的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為了保證預算的完全執行,預算編審班子必須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具體應包括如下內容,各部門各單位可以根據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增加和修改。

1、建立日常的管理機構和組織。建議仍然由預算編審班子負責。

2、根據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和可變即可控的原則,合理確定各職能科室和個人在預算執行中應負的責任和應享的權利。

3、制定各種支出控制定額。

4、制定預算執行的考核標準和考核辦法。建立權、責、利相結合的獎懲制度。

(三)單位的非財政預算內撥款的收入,要按照有關規定,實行財政專戶管理。財政專戶管理必須這樣理解: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從大的方面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財政撥款與單位自身取得的收入。財政撥款是按照單位的季度用款計劃每月從財政國庫撥到各單位支出戶;單位取得的收入必須首先直接繳入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然後根據單位年度收支預算和季度用款計劃,結合預算內撥款情況按月從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撥入單位支出戶,財政撥款和財政專戶撥款(單位取得的財政專戶撥款才能形成單位的事業收入)二者共同形成單位可以直接使用的收入來源。

(四)及時、真實、準確反映預算執行情況。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認真編制預算執行情況月報表及相關報表,認真編寫預算執行情況說明書。

(五)各部門各單位的預算編審班子要經常對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對照本年度的總體目標,分析預算執行中的不正常因素和對預算執行有重大影響的因素和環節,及時發現問題,採取措施。

(六)預算調整。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因遇到不可克服的因素需要增加支出或者減少收入,就應該對預算進行調整。具體的預算調整程序應按有關規定進行。

部門決算

單位的決算工作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決算前的準備,編制決算草案,編寫決算說明書。具體工作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決算前的準備。各部門各單位在預算編審班子的統一安排下,應做好以下幾個主要方面的工作。

1、清理各項收支。對照預算,認真檢查各項預算指標的完成情況,將儘可能實現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度,將本年度的支出,儘可能清理凈化,加以壓縮。也就是說,在預算執行的最後環節,要把好增收節支關。

2、清理資產與負債。清理檢查各項資產的盤盈盤虧及資產的運行質量(按有關規定做好這項工作);清理檢查各項往來款的情況及使用質量。

3、與有關部門核對好各項基本數字及進一步審查各項開支標準。

4、預算編審班子考核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落實獎懲措施。

(二)編制決算草案。在做好以上的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及時、真實、準確地編制本部門本單位的決算報表。

(三)編寫決算說明書。各單位各部門要按財政部門規定的格式,認真、詳細編寫決算說明書。決算說明書應包括如下內容:

1、單位總體概況。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單位基本概況。包括人員的總量與構成,資產的總量與構成,工作職能,工作範圍等等。第二部分,單位預算完成概況。包括預算收支的完成情況,要與預算對比、與上年對比。

2、收入完成情況分析。要具體分析到收入的明細項目,要與預算、與上年對比,分析收入的增減變化原因,影響收入的重要因素等。

3、支出執行情況分析。要具體分析到支的"款"級科目。要與預算、與上年對比,分析出支出的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

4、對專項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績效分析。一是要與預算、與上年對比,分析專項工作經費的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二是要分析專項工作經費的使用效益。

5、跨年度專項工程項目經費的安排及使用情況及效益分析。

6、詳細介紹本部門本單位的預算編審班子對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及有關制度、措施的落實情況。

7、分析研究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四)決算的批覆。財政部門收到單位的決算草案(決算報表及決算說明書)後,按規定的要求,進行認真審核,然後批覆給各部門各單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EP7LW4BMH2_cNUgQo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