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疑似到確診到接受,成為自閉症家長3年,我發現這才是最重要的

2020-07-27     大米和小米

原標題:從疑似到確診到接受,成為自閉症家長3年,我發現這才是最重要的

親愛的自閉症家長們:

展信開顏。

當我寫這封信時,我成為一個自閉症孩子母親已經三年多了。我身體不太好,收入也不高。

但我並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被拋棄到世界角落裡的人,也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特殊的存在。反而,我想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孩子。

我希望我到了七八十歲時是一個活潑、快樂的老人,而不是被焦慮症、抑鬱症等重疾纏身的老人。

01

懷孕前後

我做了所有能做的準備,但……

2020年開頭至今,整個世界被新冠病毒影響,全國、全世界各行各業的人都實屬不易。

但最不容易的是被迫停工,甚至失業的自閉症孩子、其他重疾孩子的家長們。

這種不易對很多家長,特別是新家長來說,讓你們有些措手不及,這是外界的變化,個體難以招架。

但是,經過這件事情,你們或許會發現,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多不公平的事情。

我在懷孕之前做了長達一年的準備,把孕育保健、自身鍛鍊、學區房準備……能做的都做了,各種身體檢查更是能訂成一本厚厚的書。

懷孕後為了保胎,我非常難受地坐在輪椅上被抽了有生以來最多管的血。

等孩子出現一些不正常的情況時,比如兩歲了不說話,喜歡看螞蟻搬家,散步固定路線,不和別的孩子玩,我還抱著希望他大點就好了。

孩子兩歲半時,好友家5歲的孩子來和兒子一起玩,那個小哥哥和兒子坐一塊,但車上全程兒子只看窗外,不和那小哥哥交流。有早教經驗的好友提醒我兒子可能有自閉症。

我還是抱著應該不是吧的僥倖心理。

到了3歲,我也坐不住了,帶孩子去了婦幼醫院康復科檢查。

偏偏孩子很愛笑,還是挺活潑的,只定位疑似自閉症,開始做語言的訓練。我當時還暗自高興了一下。

語言訓練開始不久,孩子就從只會兩個詞變為呱啦呱啦都會講了。

語言訓練班裡還有很多自閉症孩子,他們要上很多課程,我每天都在祈禱我的孩子可千萬別是。

3個月後,我們回到醫院複查。這次不是疑似了,確診了,我徹底掉入黑暗裡。

我懊惱過、怨恨過,我怎麼還比不上那些什麼也沒準備,什麼也不做,稀里糊塗懷孕就得個健康孩子的。

我做錯了什麼,要承受這麼大的痛苦。孩子這麼可愛,怎麼就終身不愈呢?

為此我哭了很多次,確診後知道孩子是中度時,康復治療時,以為孩子進步一點、孩子又退步一點時……哭成了一個自己都不認識的人。

梳妝打扮一概不想,想的都是我怎麼辦,孩子的未來怎麼辦?把自己過成了一個愁雲密布的人,連個出路都沒有。

當我把自己逼到絕境後,我才開始緩緩醒悟,誰的人生不是如此呢,沒遇到這個坡,就有那個坎,短暫的人生不應只有悲傷,我還可以努力一把,去塑造自己生命的深度和寬度。

可能你們覺得太假大空了。

但我確實是這樣走了出來,換了思維與方向,開始感謝生命給了我這個孩子,讓我去思考,去探索,去學習,去更好地領悟人生。

02

兩種心態,兩種人生

親愛的家長們,我們都可以問問自己:

如何幸福地度過一生?沒有自閉症孩子就能幸福地度過一生嗎?

這是一個完全靠自己去思考、實踐的問題,在我看來,這與我們有多少錢,有沒有自閉症孩子沒有關係。

每個時間段、年齡段,你都可能會遇到幸福的阻礙。

記得我20歲時,有門關於畢業的考試,很簡單,我自以為資質不錯,就沒認真準備,沒想到連著補考兩次沒過。

我難過至極,那時候,我的眼裡,連學弟學妹開開心心上學的美好情景都成了一種對我的諷刺,生出各種無由來的悲傷感慨:別人畢業就像蓋了一間磚房,我搭了個破茅草房。

直到我開始去爬山,看到一覽眾山小的景象,我才釋懷:有些事情你當時看著很嚴重,可是回過頭去看,也不過如此。

下山後,我認真地準備了考試,順利通過了,然後畢業了。

一切阻礙都是暫時的,真正讓我們不幸福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晚上想了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因為沒有努力過,所以不知道結果。因為不知道結果,所以更加害怕和惆悵。

我們帶自閉症孩子也是一樣,活在我想孩子是個正常孩子就好,我希望孩子康復就好了的幻想中,只會加重自己的煩惱,永遠也抵達不了幸福這個生活層面。

太多自閉症孩子家長由於不願接觸,不願了解,猶豫不決,隨意放養,最後只能因不懂而難過,因不會而無力。

曾經有一位媽媽,出生後一直把孩子放在家裡給老人帶,在孩子確診為自閉症後,又怪是老人沒帶好。後來自己帶孩子,但受不了孩子是自閉症的壓力,又扔給機構帶。到了上小學時,孩子被小學拒絕,她又急急忙忙找融合幼兒園。

但她還是不願意去面對,去幫助孩子,不願意別人知道她的孩子是自閉症,不願意自己走出自己的困境。她的心理壓力非常大,對現在充滿恐懼,對未來充滿焦慮。

相反,選擇去努力,嘗試的家長,迎來的或許是孩子和自己的新生——

很多都聽過自閉孩子媽媽戈婭的故事。她曾為了逃避孩子是自閉症的事實,把孩子送去全托的自閉症機構。結果是:孩子情緒變得異常焦躁,她自己也開始經常抽煙,下班後甚至躲在車裡不願回家。

有一次,她看到一個自閉症孩子毫無表情地看著天,身上的衣服也舊舊的。機構老師告訴她,那個孩子實際上已經被家裡人放棄了。那一刻她的心非常痛,她意識到自己決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在她的孩子身上。

現在,她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在大理,幾年前,開了一家小型康復機構,每天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也和很多自閉症孩子在一起,陪伴很多自閉症家庭迎難前行。

她的主要收入不是機構,是平時微店裡賣雲南特產。她不是一個優秀的商人,她曾經是一位優秀的記者,但是她因為孩子改變了,放棄了,卻收穫了更多。當她看到自己的重症自閉症孩子和大家一起開心地啃著玉米時,是她特別開心的時刻。

每個人都只有一次人生,人生也註定要經歷痛苦,我們要選擇哪一種人生去化解這人生中的痛苦,去度過這僅有一次的人生?

03

自閉症改變了我,但我依舊為自己而活

孩子確診後,我一直在堅持康復治療,我開始看很多自閉症相關的公眾號和書。

我始終認為,只有自己了解這個東西,才能理解,才知道什麼對孩子最好。

堅持ABA,我不會偏聽偏信。

多和老家長溝通,不一定取到經,但能避免一些錯誤。

我也不全國到處跑,廣西雖然醫療落後,但是讓我全家分離去附近的廣州也不實際。

我所做的就是了解這個障礙,全力和治療師配合。

當然,作為家長,孩子治療師的水平你得看出來,孩子秉性如何,喜好如何,適合什麼治療方法都要有一定了解。

另外,最有效的治療地,還是在家裡。

我也有完全不了解自閉症的家人,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可以做到耐心、細心地和孩子相處。

僅僅這一條,家裡的氣氛就會改變。

不要總是去想,我一個人這麼辛苦,其他人都不管。所有的辛苦,必定是有收穫的。

比如我看那些育兒書、自閉症書除了能幫助孩子,對我的工作、生活也有幫助。

我本來是一個性格很暴躁的人,自從兒子確診以後,我變了:

我不那麼急躁了;

我看待很多事物、事情的看法不一樣了,每一個小孩在我眼裡都是天使,不是僅僅只有那一時的頑劣就定義那孩子多麼糟糕;

對於別人看著繁重的工作,我一點畏難情緒都沒有了。比起我們帶自閉症孩子,工作算什麼;

我有了除孩子以外,屬於自己的愛好和規劃。

每天,我都會留給自己半小時獨處,讀讀想讀的書,練習寫作……這不僅充實了我自己,還助力我成功找到工作。

這裡我也想推薦給家長們,我近期讀的一些書:《看風的孩子謝謝你成全了我》、《遊戲力》、《要事第一》、《如何成為一個精進的人》……

最後,我想告訴家長們,活成什麼樣的人生,關鍵在於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得為了自己內在的夢想而生存。孩子是自閉症,這是一個難題,但是我們也可以帶著這個難題出發去追尋。

如果你的夢想是看到自閉症能治癒,那就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或許幾十年後諾貝爾醫學獎還就頒布給那些攻克自閉症的科學家,我們得高興一起鼓掌。

如果你的夢想是看到自閉症孩子後半生有人照顧,那就更得好好為了自己的夢想而生存,這樣你才有力量去幫助他安排後半生的事情,而不是為了現在發愁。

如果你的夢想是希望長壽健康,那就多看點喜劇,每天多開心一點,多活在當下一點,不去想已經發生的難過的事情。給自己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

請不要低估你自己。雖然我們有自閉症孩子,但是書寫人生的畫筆,仍然在我們自己手中。

2020年夏至

一位80後自閉症家長寫於中國南方小城

文| 彩色棉毛紗 編輯 |春桃

主編 | 潘采夫 圖片來源 |包圖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B06r3MBLq-Ct6CZGuf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