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催淚」國產片,早該上映了

2019-07-14     雨落電影周刊

聊起人類最親密的夥伴,那得票數最多的一定狗狗

和它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農耕時代,狗狗不僅能夠看家護院,更是祭祀的貢品。

在嗅覺上,大約是人類的1200倍,而且對主人的忠誠度人人皆知。

理所當然,狗狗就成為了人類最好的朋友。而在影視劇中,不管是恐怖片,喜劇片還是傳記片,都有其身影。

豆瓣top榜第十《忠犬八公的故事》,就是講述一條秋田犬,一次邂逅被主人公收留,在一次次等待著,相濡與沫的故事。

呆萌又富有靈性,細膩又深含情感,於一點一滴中展現溫暖的力量。

如今,又有一部關於狗狗的電影,《小Q》上映了。治癒指數絲毫不弱於《忠犬八公的故事》。

其實,早在15年前,日本就拍了一部《導盲犬小Q》,一度奪得了當年日本的票房冠軍,並使看過的觀眾哭成了淚人。

不過,這次《小Q》不是翻拍電影,而是經典改編。和《導盲犬小Q》一樣,都來自於日本著名作家石黑謙吾的經典作品《再見了,可魯》。

每一次改編的影視劇,口碑都不俗。可想而知,這個流量IP有多大的號召力,《小Q》未播先火,年度最催淚的電影。

其實,這個故事的內核,主要講述了拉布拉多犬小Q的故事,它的另一個身份是導盲犬。

可以簡單稱為「導盲犬養成記」,導盲犬是狗類品種當中,最稀有,最獨特的。

不僅僅是因為,導盲犬溫順,善解人意。更多的是,導盲犬的養成條件有多麼苛刻。

它選取的犬類品種,主要針對於拉布拉多犬,但這並不意味這每一隻都可以養成。

小Q就是其中的代表,名稱由來,則是因出生有一個海鷗形狀的胎記而得名。

它可以說,繼承了拉布拉多犬最優秀的基因,溫順粘人,乖巧可愛,甚至有很好的耐性。

但這離它成為一名合格的導盲犬,還有很遙遠的路。

如同,從出生被選為候選導盲犬,按照規定就要送往寄養者的家庭,在那裡度過屬於它的童年時光。

與主人夜以繼日的親密接觸,更能使得其很好的親密關係,和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感。

這對於導盲犬,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比如,一個人未來的成就,最大的影響取決於童年的生活。

在與主人的相伴中,適應了家庭生活的狗狗,才能正式開始,專業又嚴格的訓練。

這不僅是其成為一隻有責任的導盲犬,必須經歷的重要步驟,更是對其最終的考驗。

最後階段,則是送到障礙人士家庭里,做最後的訓練和測試。

不過,在《小Q》的故事裡面,任達華飾演的天才面點師,中年失明,心灰意冷。

因一次意外,和小Q結緣,一人一狗相濡與沫,度過的溫馨歲月。

不僅使得面點師李寶庭,重新獲得了對生命的意義,更展現了彼此之間的珍貴友誼。

直到最後,小Q的黯然離世,使得整個故事達到高潮,彼此之間的關係,似摯友,更像親人。

這部電影,和《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樣,都是取材於真實故事,展現了導盲犬的一生。

儘管故事已經稀鬆平常,但依舊還是會因為狗狗的感情,而內心觸動,感動的一塌糊塗。

這才是此類電影,最具感染力,深度的地方,於平平淡淡之間,將感情詮釋的淋漓盡致,體無完膚。

那一幕幕觸動人心的畫面,才最能使一個人毫無招架之力。

它不懂人之間的陰謀,心機。但卻會在主人面前搖頭擺尾,即便不是人,但卻最懂人的感情,特別是那不會騙人的眼神。

這是狗狗與主人之間,最深沉的羈絆,平靜之處都是溫情。

就連影帝任華達,在與狗狗的拍戲之中,對於一個鏡頭,不惜NG48次,而對於他,依然覺得值。

導盲犬的一生極其短暫,用一句話形容「它,在你的人生之中只是一部分,而你卻是它一生的所有,從出生到去世」。

不過,對於把狗當做引路者,更多的卻是路人對於其的偏見。

人與狗之間的情感,從一定意義上說,也是是非常薄弱,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或多或少的都有被狗咬的陰影,

這也使得,導盲犬很難被大眾所接受,特別是在人多的環境中,最不受歡迎。

曾經轟動一時的《導盲犬小Q》,就曾引起人們飼養動物的潮流,但當一切趨於平靜,面對更多的卻是流浪狗的問題。

儘管狗狗看上去,招人喜歡,憨態可掬。但對於虐狗的問題,也是此起彼伏。

就如同《導盲犬小Q》中,失明的渡邊先生第一次接觸導盲犬,卻是恐懼,害怕。

不過,其就是很好的把握了,人與狗之間的親密關係,更使得觀眾對於導盲犬這個品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由淺入深,由淡漠到熟悉,由好奇到關注,由關心到觸動。電影簡簡單單,展現了小Q作為導盲犬,生老病死的一生,

也使得人們對於生命的短暫備受感慨,真正的了解到生命的意義。

導盲犬的一生,充滿了太多的神奇,它不僅是最懂人類情感的動物,也是對人幫助更大的動物。

這樣的一生,如人生一般充滿了更多的酸楚和曲折。

剛出生,還沒和母親熟悉,就要被送往寄養家庭。緊接著,又被送到訓練基地,接受殘酷訓練,最後再被送到障礙人士手中,開始自己的工作,直到年老。

像極了人的一生,電影中,與小Q離別的畫面。

總能觸動人心,於細膩之處,於平凡之處,更顯感情的珍貴。

而這樣的動物,在中國卻是寥寥無幾。中國的視盲人士接近1700萬,但導盲犬卻不到200隻。

而鄰國日本,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有了導盲犬的專門訓練機構。

這一切都得益於人們對其需求意識的薄弱,再加上公眾場合的不合理,不友好,使得其被理所當然的拒之門外。

而《小Q》的上映,卻讓我們最直觀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也使得對視障人士多了一些理解,體諒。

這樣的電影對我們很重要,能夠清醒的認識到自身,此類電影早就該上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4IOtGwBvvf6VcSZ7M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