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鄢陵有種奇果世所罕見!‖老家許昌
講述人‖柯錚
記錄人‖君山
有一年初夏,梁克順要去京城辦事,順道路過家鄉河南。公務之餘,他刻意取道家鄉鄢陵省親,順便尋訪一下故舊相知,造訪那些久未謀面的親戚。
梁克順,字子迪,號篆一,明乙酉(公元1549年)中河南鄉試舉人。他自幼在家鄉讀書,對家鄉大平原充滿著眷念之情。
後來,他走上仕途,一生從政,官居雲南道御史。
雲南屬邊遠蠻荒之地,風土人情、飲食習慣與中原地區有較大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去鄉日久,梁克順對家鄉的思念也日漸濃烈。
回到家鄉後,一日他與幾位舊友相聚,互致問候,無非說一些家長里短的閒話。有人提議大家同去遊玩,眾人附和,於是幾人相伴而行。此時,正值初夏,南風和煦,陽光明媚,大平原深處,麥田萬頃碧綠。
梁克順站在家鄉空曠的田野里,見麥田碧綠如黛,遠村隱於田疇之間,深吸一口氣,呼吸著略帶芬香氣息的空氣。他欣賞著眼前熟悉的景色,不禁回憶起童年往事,他的心中頓生無限感慨。
轉過一片盛開的月季花圃,大家遠遠地瞧見一片濃綠的樹葉間,點綴著紅色的雲靄。梁克順用手指了指,老友笑笑說:「立夏見三新,如今正值櫻桃初熟,走,我們去嘗嘗新!」
鄢陵櫻桃品種多樣,在中原地區久負盛名。深紅色的櫻桃果色若水晶,味若蔗漿。六月櫻桃,又名榆櫻,花色艷,果實卻不可食用;並蒂櫻,花供觀賞,果期長。鄢陵樂陵崗曾有祖傳技藝,人們將鮮嫩的櫻桃果製成櫻桃干,易於貯存和運輸。
梁克順一行人來到櫻桃園中,善於察顏觀色的主人知道是貴客,極為盛情,立刻笑臉相迎,導引著眾人採摘櫻桃。
梁克順摘下幾顆櫻桃,放入口中,頓時滿口生津,不覺連聲稱讚:「果然好吃!」大家見梁克順興致很高,也顧不得斯文,紛紛攀枝摘果,選擇最紅最熟的櫻桃果食用。
猛然抬頭間,梁克順瞥見一棵櫻桃樹上掛滿了白色的櫻桃,個個賽瑪瑙,色澤光潔,玲瓏剔透,不覺驚奇道:「現在怎麼還有白櫻桃?」
主人趨前一步解釋說:「白櫻桃是咱鄢陵獨一份的特產!」
梁克順問:「是栽種?還是嫁接?」
主人說:「白櫻桃以紅櫻桃為砧木,逐步培植嫁接,經多年改良,方可結白櫻桃!」
梁克順聽了,大為驚訝,連聲感慨:「奇了!奇了!我走遍大江南北,遊歷雲貴黔,從未見過白櫻桃!」
大家齊聲笑道:「咱鄢陵地處中原之中,水土養人也養寶物,能人奇事遍地皆是,異花奇果更是令人驚奇!」梁克順聽了,連連頷首稱是。
主人也是精明人,轉身吩咐家人採摘了一筐白櫻桃,滿懷深情地說道:「先生難得回家鄉一次,我無以奉送,奉送一筐白櫻桃略表心情,望先生笑納!」
梁克順見盛情難卻,點頭收下。幾個人回到家中,梁克順意猶未盡,一邊品嘗白櫻桃,一邊低頭沉思,老友們見他心思重重,以為他有什麼事,卻又無從說起。原來,梁克順此番回家鄉省親,感慨良多,尤其品嘗了白櫻桃後,那滿口甜甜的櫻果,早已激發他賦詩的雅興。
只見他吐出口中的櫻桃核,說道:「快拿紙筆來!」家人聽了,馬上取來文房四寶。梁克順拈筆佇立,撫紙凝神,片刻後,他揮筆疾書,立就一首《詠白櫻桃》五言詩:
麗日麥風清,扶筇緩出城。
窺園逢玉李,薦果得瑤櫻。
冰乳沾喉冷,玻光拂欄生。
從來惟赤顆,異種絕山瀛。
眾人讀罷,皆撫掌稱讚。梁克順說道:「詩非好詩,而白櫻桃卻是世上少見的奇果。咱鄢陵真乃人間福地,也是修身養性的絕佳聖地!此次回家鄉,我不虛此行!」說罷,家人已擺上宴席,大家直喝到日落西山,方才微醺而別。(2008年採錄於鄢陵)
【作者簡介】君山,河南鄢陵人,大學文化,曾做過農民、工人、售貨員、教師等。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戲曲學會會員。出版多部書籍。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中圖片來自IC photo,版權歸IC photo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