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是華東師範大學的古典文學碩士,她從小就愛讀詩。
但和大家不一樣的是,董卿讀詩時,更注重詩歌的寫作背景,她很喜歡讀詩歌背後的故事。
因為古人寫詩,雖有無病呻吟的應制之作,但真正的好詩,一向都是觸事生情、有感而發的。
一首經典好詩的背後,往往藏著令人沉醉的故事。有些詩詞雖然耳熟能詳,但它們背後的故事,卻是知者寥寥......
不懂得詩歌背後的故事,又怎能真正去讀懂一首好詩呢?
01
《無題》的背後
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太和九年,李商隱二十三歲,才華橫溢,卻科舉落第。
心情抑鬱的他來到河南玉陽山東峰靜養。正巧當時有位公主也在玉陽山靜養,住在西峰的靈都觀。
公主身邊有位聰慧美麗的侍女,名叫宋華陽。
李商隱和宋華陽在靈都觀相遇,兩個人男才女貌、一見鍾情,很快就墜入了愛河
自那以後,兩人幾乎每天都在山谷中趁著月色幽會。
兩個多月後,華陽有了身孕,這在當時是不被允許的。
朝廷隨即降旨:李商隱被逐下山,宋華陽被遣返回宮。
華陽在宮中苟且偷生,想要把他們的孩子生下來。
可最終還是沒能如願,被公主派來的人強行將胎兒打掉了。
李商隱聽說這件事之後傷心欲絕,繼而寫下傳世之作。
《無題》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據說此詩傳到宮中,宋華陽聽了鬱郁不止。從此兩人分隔宮內宮外,餘生再也沒有機會見面。
這首詩中的有情人卻不得相見,那有沒有詩里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呢?
有的。
02
《贈去婢》
一首詩挽回的愛情故事
元和年間,崔郊家裡貧困,只得寄居在姑母家中。
姑母家中有一使女容貌絕美,精通音律。崔郊和使女慢慢相處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就相愛了。
然而姑母家當時也家道中落,無奈只能將使女賣給了一位當地的長官。
那位長官也很喜歡這個多才多藝的使女,給了四十萬錢。
崔郊對她一直念念不忘,經常在長官的府門附近徘徊。奈何侯門深厚,根本就見不到情人一面。
寒食節時,使女外出,昔日的戀人終於相見。兩人相對哭泣,臨別時崔郊寫下《贈去婢》一詩:
公子王孫逐後塵, 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 從此蕭郎是路人。
當時有人嫉妒崔郊,將此詩抄給長官。長官讀罷後,立刻召見崔郊。
知道長官一向蠻橫,崔郊雖提心弔膽,卻也只得硬著頭皮去見長官。
誰知見了面,長官卻握著崔郊的手說: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這詩句是先生寫的嗎?
四十萬雖然不少,但又怎能抵得上您這首詩呢?您應該早一些告訴我呀。
於是長官讓使女與崔郊一起歸家,還贈送給他們一大筆嫁妝,成就了這段姻緣。
故事的最後,崔郊和使女兩人廝守一生、白頭到老。
03
《過垂虹》
夫唱婦隨,清貧也歡愉的生活
紹熙二年,姜白石去吳縣拜訪好友范成大。
時值寒冬,兩人在范成大府中欣賞雪梅之後,姜白石即興填了兩首詠梅之詞。
范成大讚不絕口,讓姜白石譜寫新曲,又令家中最擅歌唱的侍妾小紅和唱。
見小紅美妙的歌聲與姜白石動人的簫聲極為融洽,范成大心生歡喜,當場將小紅贈給了姜白石。
小紅很喜歡姜白石,姜白石也非常喜歡小紅,他們怕范成大反悔,所以當即請辭,兩個人一起乘船回家。
當時外面北風呼嘯,大雪紛飛。客船行至吳中垂虹橋時,雪越下越大,兩人凍得直打哆嗦。
這時,姜白石忽生靈感,讓小紅吟唱他新譜的曲子,他則倚艙吹起洞簫來。
客船在細浪推涌的長湖中緩緩前行,小紅清亮的歌聲和姜夔悠揚的簫聲相得益彰。
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姜白石寫下了著名的《過垂虹》: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後來,兩個人雖然生活貧苦,卻十分快樂,經常一起作詞作曲、吹簫合唱。
其實,哪一句好詩中,背後沒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呢?詩詞君只是擇選了三首而已。
讀一首詩,不僅要讀它的詞句,還要去讀它的寫作背景,去讀它背後的故事,這樣才能更加體悟詩歌中的情感。
始終覺得,喜歡讀詩的人,往往不求顯貴,也不想刻薄人,只想平靜溫柔的享受生活,享受生活里的美好事物。
讀一首好詩,品一則故事。從詩歌中體悟美,在故事裡領會情。
- 內容來源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小編QQ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