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雨生教授 南京總醫院腎內科
導讀:中國成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常達8.4%-13.3%左右,尤其是中老年男人和絕經後女性是高發人群。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風患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一現象引起中國醫學界的高度重視,並在2017年已制定國家標準級的腎臟病高尿酸血症的診治指南來規範治療。
儘管如此,不少高尿酸血症及痛風患者對其自身的病變前因後果缺乏認識或相知甚少,儘管他們自認為規範服藥,但缺乏穩定的治療效果,更甚者在治療過程中並發藥物中毒引起疾病重疊或加重。這些均是由於不了解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發生、進展的基本特點。所以,關於高尿酸血症及痛風背後的一些事大家必須知道,否則患者吃一輩子藥也無法控制好這類疾病。今天就來說說痛風背後的故事。
血尿酸水平高低取決於體內嘌呤代謝酶的活性
痛風與飲食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痛風雖然由高尿酸血症引起,但人體內80%的尿酸來源於身體內部,即人體細胞核中的核酸經過一系列的代謝後分解生成尿酸。這個代謝過程有好多酶參與,當這些酶的數量或能力下降時,尿酸的分解就會受阻並在體內大量蓄積;此外,絕大部分尿酸要經腎臟排出體外,當腎臟排泄功能發生障礙時,也會引起尿酸排泄受阻;由此看來,絕大多數高尿酸血症是因為自身能力(嘌呤代謝酶)不行所致。
痛風的常見病因是「小馬拉大車」
痛風患者近半數以上合併高血壓病、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這類疾病絕大多數屬於代謝性疾病,即某些物質如脂肪、蛋白質、嘌呤、葡萄糖等在體內代謝發生障礙後堆積在體內而引起的疾病。痛風和糖尿病及肥胖一樣均屬於自身能力差,無法處理每天的物質代謝而發生的一組疾病,用一句話較為形象的話來解釋———就是「小馬拉大車」。
痛風病對健康的威脅不是關節痛
痛風症雖然頻繁引起關節腫痛,但它並不足以引起嚴重後果。痛風反覆發作背後的風險是誘發冠心病和腦卒中,它們常常引起心梗或猝死。有人將高尿酸合併冠心病稱之為「痛風性心臟病」,足以說明痛風與心腦血管疾病之間密切的協同性。此外,高脂血症或高三醯甘油(甘油三酯)血症明顯與血尿酸增高有關,有研究發現痛風患者75%~80%伴有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患者60%~80%伴有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與高脂血症可以加速血管的硬化或鈣化,它們也是觸發心、腦、腎等臟器損傷的重要推手。
痛風與肥胖是「把兄弟」
痛風多見於肥胖者。肥胖引起高尿酸血症可能與體內內分泌系統紊亂或尿酸生成過多抑制尿酸排泄有關。肥胖者能量攝入增多,嘌呤代謝加速也可導致血尿酸濃度增高。痛風患者不減肥,所有的治療等於「白治」。
治痛風不只降尿酸
雖然痛風與高尿酸血症有關,但降尿酸不是治療痛風的唯一措施。前面提到80%的尿酸來自於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僅僅20%來自於富含嘌呤的食物(比如動物內臟、海鮮、菌類等),所以說痛風患者不能只關注如何降尿酸,而是要注重查找產生高尿酸的原因,尤其是內源性原因,比如:白血病、骨髓瘤、紅細胞增多症、肌溶解、劇烈運動、肥胖、腫瘤的放療和化療等都會引起尿酸升高。此外,代謝尿酸的酶出現問題,高尿酸往往更嚴重,腎功能不全引起的高尿酸血症單純降尿酸是無法改善病情的。
停用升尿酸的藥比服用降尿酸藥更重要
引起尿酸升高的常用藥物有利尿劑、抗結核藥、腫瘤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及阿司匹林等,它們或通過增加細胞分解或抑制尿酸經腎臟排泄等途徑導致其在體內蓄積。對於合併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需排查上述誘因後再決定治療方案。降尿酸的藥物品種繁多,常用的別嘌呤醇雖然便宜,但極易引起過敏及血液細胞的損傷,更甚者導致突然死亡,故臨床大夫應慎重選用此藥。傳說中不少中藥偏方可以治癒痛風,但江湖的東西必須眼見為實。
轉載自:腎品生活(yuyushengdo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