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陝西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 郭佑民教授
資料整理:張靜平 黃曉旗 金晨望
本文基於陝西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整理、總結。
已有病例資料特點
截至2020年1月31日,陝西省疫情以輸入性病例為主,且出現了無疫區旅居史、無疫區相關人員密切接觸史的二代患者。
病例以輕度(早期)、中度(進展期)為主,重度(重症)患者少見。
病例呈現有明顯的人群聚集性,以家庭聚集性為主。
出現影像表現與核酸檢測不匹配:核酸檢測陽性患者,其影像表現滯後;影像表現典型者,其核酸連續檢測出現陰性。
新冠肺炎早期的影像學特點:不典型,易遺漏
單肺或雙肺局灶性單發或多發病灶,以多發病灶為主,病變主要分布於中外肺野、胸膜下區。
病灶呈小斑片、大片磨玻璃影(增粗肺血管影和微血管增多)、實變、結節與小結節、磨玻璃陰影與空氣瀦留並存所引起的「馬賽克」征。
尤其是非常淡薄的磨玻璃樣陰影和小結節陰影,由於表現不典型容易漏診。
舉例如下。
患者男性,23歲。有流行病學史,核酸檢測陽性。左肺上葉單發磨玻璃影,邊界不清,其內血管增粗。(下圖)
患者男性,18歲。有流行病學史,核酸檢測陽性。右肺下葉背段近葉間胸膜處可見片狀實變影,其內可見擴張支氣管,周圍可見小的多發斑片狀實變影,鄰近葉間裂增厚。(下圖)
患者男性,51歲。有流行病學史,核酸檢測陽性,兩肺大片狀磨玻璃影,其內可見纖維網格影。(下圖)
新冠肺炎進展期的影像學特點
兩肺多發磨玻璃影或實變(內有支氣管氣像),結節周圍病變有「暈征」,病灶內見細網格影(細血管網),有的病變有「反暈征」。
新發病變主要以雙肺中下葉胸膜下分布為主,多較為淡薄的磨玻璃樣陰影,可伴少量胸腔積液等。
亞段性肺不張、纖維化形成。
新冠肺炎重症期的影像學特點
雙肺瀰漫性病變、「白肺」。
48h病灶範圍增加50%。
可見有肺纖維化。
病例分享——新冠肺炎早期影像學表現
病例1
患者男,29歲。發熱3天,T:38℃。咽痛,無咳嗽。
流行病史:2020.01.07武漢出差,2020.01.22返回XX地。
實驗室檢查:WBC 4.62×109/L,NEUT 77.7%,LYMPH 17.1%。
CT表現特點:兩肺散在分布斑片狀滲出影、磨玻璃影與實變影,病變內血管有增粗。(下圖)
病例2
患者女,32歲。無明顯症狀。
流行病史:武漢人,2020.01.21來西安;配偶有症狀,前來排查。
實驗室檢查:WBC 4.22×109/L,LYMPH 32.9%。
CT表現特點:兩肺下葉大小不等結節陰影。(下圖)
病例分享——新冠肺炎進展期影像學表現
病例1
患者男,47歲。發熱11天,T:39℃。偶咳,少量白痰。
流行病史:否認武漢旅遊、工作、接觸史,非發熱門診患者。
實驗室檢查:WBC 2.92×109/L,NEUT 73.0%,LYMPH 21.8%。
CT表現特點:兩肺野中外帶多發斑片狀、大片狀磨玻璃影及實變影,伴右側胸腔少量積液。(下圖)
病例2
患者女,64歲。發熱6天,T:37.5~38.6℃。伴咳嗽,明顯乏力。
流行病史:患者居於武漢,2020.01.14到XX地,之前可疑接觸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
實驗室檢查: PLT 1.4×109/L ,CRP 7.06 mg/L ,嗜酸粒細胞占比(EO%)0.2% ,嗜酸粒細胞絕對值(EO #)0.01×109/L ,AST 36.40 U/L,LDH 289 mmol/L。
CT表現特點:兩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影,兩肺下葉可見纖維化病灶形成。(下圖)
病例分享——影像學表現與核酸檢測差異
病例1:影像學表現陰性,核酸檢測陽性
患者男,44歲。發熱1天,T:38.0℃。伴咳嗽,乾咳,全身乏力。
流行病史:2020.01.21有與武漢人接觸史。
實驗室檢查:WBC 7.5×109/L,LYMPH 15.9%。
CT表現特點:2020.01.27,胸部CT示兩肺未見明顯活動性病變;2020.01.31,胸部CT示左肺下葉背段磨玻璃樣滲出影,內見增粗血管影。
第1次影像學表現陰性,核酸檢測陽性。第2次影像學表現陽性。(下圖)
病例2:影像學表現陽性,核酸檢測陰性
患者男,60歲,以「乏力5天,發熱1天」之主訴入院。
現病史:患者於5天前從武漢回延安後出現乏力不適,無發熱、咳嗽,咳痰。患者受涼後出現發熱,體溫37.4℃。1月23日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1月23日夜間出現發熱,檢測體溫最高達38.5℃。
既往史:既往糖尿病、先天性心臟病、白內障手術史。
2020年1月23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2020年1月29日,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下圖)
本文由作者授權中國醫學論壇報「壹生」APP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