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一個閒不住的人,隔三差五就喜歡離開京城,到各地溜達一下。1778年,乾隆皇帝又有了巡視盛京的計劃。
盛京即今天的遼寧省瀋陽市。從1625年至1644年,清朝曾經以盛京為都城,長達19年之久。清朝入關並定都北京後,並沒有忘記盛京,將盛京作為政治地位僅次於北京的留都,在這裡設立盛京將軍,負責盛京及其周邊地區的軍政事務。盛京設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5部,由侍郎主持工作。盛京還有清朝3座祖宗陵墓永陵、福陵、昭陵。為了表示不忘本,乾隆皇帝於1743年、1754年兩次回到盛京巡視。
乾隆皇帝這次巡視盛京,讓盛京將軍弘晌忙得不可開交。
弘晌是清朝宗室子弟,出生於1718年。他的父親叫胤禔,是康熙皇帝的長子。乾隆皇帝的父親叫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4個兒子。因此,弘晌與乾隆皇帝是同一個爺爺的堂兄弟。乾隆皇帝生於1811年,比弘晌大7歲,為堂哥。
同為堂兄弟,弘晌的命運卻遠遠比不上乾隆皇帝。弘晌父親胤禔曾經與雍正皇帝爭奪皇位。1708年,當康熙皇帝廢除皇太子後,胤禔以為機會來了,請求動手殺掉皇太子。這引起了康熙皇帝的極大反感。因為康熙皇帝最恨兄弟相殘。康熙皇帝奪去了胤禔的郡王爵位,將他關押起來。雍正皇帝繼位後,繼續將胤禔關押,直至1734年病逝。
弘晌出生時,父親胤禔已被剝奪爵位,整個家庭陷入困頓之中,因此他沒有享受到任何好處,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旗人。好在乾隆皇帝繼位後,對被雍正皇帝打擊的宗室成員進行平反、昭雪,恢復了胤禔的爵位,並安排胤禔的後代在朝廷里任職。1736年,18歲的弘晌被乾隆皇帝調進紫禁城,擔任三等侍衛。
弘晌沒有沾染八旗子弟的那些壞脾氣,工作能力也很強,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提拔重用,歷任二等侍衛、副都統、護軍統領、福州將軍。1773年5月,55歲的弘晌授任盛京將軍。當年9月,乾隆皇帝又賞給奉恩將軍。奉恩將軍屬於宗室封爵第十二級,爵位不高,但意義重大。這意味著弘晌作為宗室成員,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認可。
有鑒於此,弘晌對乾隆皇帝這位表哥充滿感激之情。當他得知乾隆皇帝要來盛京視察工作時,下決心搞好後勤保障工作,讓乾隆皇帝在盛京的吃住行都妥妥帖帖,讓乾隆皇帝高興而來,滿意而去。
然而,弘晌策劃好了迎駕工作後,發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手裡沒錢,不好辦事。怎麼辦呢?經過部下提醒,弘晌找來了錦州知縣雅爾善,要他想辦法籌措款項。雅爾善回答:「皇帝的巡幸用款,一定按時送到。」
雅爾善是一個知縣,俸祿不高,有何底氣按時籌措到乾隆皇帝的巡視經費?
原來,錦州有一個海港,每天有大量海船運送貨物出港,前往南方沿海。雅爾善打起了這些海船的主意,出台了一條規定:凡是運輸貨物出港的海船,都需要繳納一筆「出海銀」。很明顯,這是雅爾善擅自收取的費用,屬於非法。雅爾善為了早日籌措到乾隆皇帝的巡視經費,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
那段時間,東北地區迎來秋季,海面上西北風勁吹,正是南方海船返回的最佳時機。南方海船可以借西北風出發,滿載而歸。如果錯過了這一陣西北風,南方海船就將滯留在錦州,等到第二年才能返回,將會帶來巨額的貨物損失。於是,南方海船的商人只好交了「出海銀」,使得雅爾善迅速籌集了1萬兩銀子。
9月10日,乾隆皇帝一行浩浩蕩蕩地從紫禁城出發,取道山海關出關,抵達盛京。當乾隆皇帝駐蹕於盛京時,商人們舉報弘晌、雅爾善等人的控狀也經過刑部送到乾隆皇帝面前。
乾隆皇帝非常重視,派福隆安、金簡一起查辦這起案件。案情很簡單,福隆安、金簡三五幾下就查清楚了,證明商人們的控狀有理有據。乾隆皇帝很寵愛弘晌,但這次弘晌觸犯了自己的「反腐」高壓線,肯定不能走過場。
乾隆皇帝下令,革除弘晌的職務,下刑部議處,將雅爾善革職充軍。
不過,等這件事的風頭過去後,乾隆皇帝又想起了堂弟弘晌,將他重新起用。1779年5月,乾隆皇帝任命弘晌為綏遠城將軍。1780年,弘晌又奉命署理盛京將軍。
弘晌兜了一個大圈子,又官復原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