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壯寨馬碧村的傳說
蘭天明
千年壯寨——馬碧村
珠江源——廣南九龍神山
綠色家園
在雲南省廣南縣者兔鄉,有一個秀峰環繞、深在谷底的千年壯寨——馬碧村。該村隸屬於者兔鄉者莫村委會,距村委會所在地5公里,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056毫米,有133戶村民,680餘人,村民均為壯族。村落傍山而居,依水而建,碧波蕩漾的馬碧河從村落間穿流而過,其文化底蘊深厚、原生態壯文化元素較多,經過世世代代的發展,壯族寨子依然保持著淳樸、勤勞、熱情等優良傳統。2018年12月國家將馬碧村、革里村等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載入了史冊。
獨具特色的馬碧橋
當您走過馬碧河上60多米的吊橋,進入村子,村裡就會有身著盛裝、頭戴銀飾的壯家婦女送來祝福的歌聲和美酒。男人們則跳起了具有濃郁壯族風情的弄婭歪、手巾舞和紙馬舞。行走在村間,一棟棟壯族吊腳樓尤其引人注目。馬碧村的大部分民居都有百年史,其中幾幢約有五百多年,部分干欄式民居具有上千年的歷史,已經成為廣南縣壯族傳統文化的名片。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農村文化受到衝擊,在一定程度上受外來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影響,一些傳統文化發生轉變或者被淡化,但馬碧村的村民始終保持著古樸的生活,如民族服飾的穿戴、刺繡等手工藝品的製作,祭竜和花街節、婚嫁習俗、愛好山歌的熱情等都在延續著。千百年來,發源於博吉金國家森林公園的九龍山數條河流常年四季滋潤著馬碧村的稻田,在生生不息之中神化雄山奇水,繁衍眾生萬物,蔭澤後世子孫,成為了壯族人民的「神山」。因為有這神山的依靠,有這奇水的滋養,該村才有如此動情的歌聲,他們雄渾的手巾舞,才能跳得如此激情奔放和無與倫比的高雅氣質。在馬碧村裡,還有很多通過神律規定、祭竜(森林)等保護了上百年的古樹,在這裡,山、水、樹、人以一種特有的方式,組成景觀奇特、風光綺麗、生態原始、別具情韻的聖土凈地。他們喝著乾淨的自來水,吃著天然飯菜,遵循著「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念,把護山守源提高到法與神共律的高度並承古至今,這樣的民族恐怕也是獨一無二的了。
馬碧村集群的百年老屋
馬碧村百年吊腳樓
而且在馬碧村還流傳了一個神秘的傳說故事——無鎖神廟
在很久以前,馬碧村人煙稀少,草木叢生。馬碧河一年四季蜿蜒流淌,像一條長龍奔騰不息。據說,那時候河中龍族活動頻繁,龍族(的額)和人類幾乎一樣多,分不清是人類還是龍族。但是,聰明的 「博摩」(祭司)會辨認龍族與人類的區別;龍族脖子上有三條淺紅紋,從來不抬頭看天,如果龍族抬頭望天,就會遭到雷擊。那時在壩塔(馬碧河岔河)有一條街,是周邊村子年輕人談情說愛的熱鬧街市。要是你還是一個單身的,只要你到壩塔街玩玩一兩街,便一定會找到心愛的伴侶。九龍山、革雷瀑布的龍族也會經常來這兒趕集,有時遇到不高興的事就會興風作浪,危害村民。久而久之,村民們都很懼怕龍族。春去冬來,革雷瀑布的龍太子就看上了九龍山的龍女儾偏姑娘。通過雙方龍王商議,認為兩家門當戶對,便定下了這門婚事。從此,九龍山和革雷瀑布兩個龍王就成了親家。儾偏嫁到革雷瀑布後,雙邊龍族經常來往,後來因為一些瑣事談不來,把事情鬧僵了,革雷瀑布龍王召開會議,想把儾偏休掉,龍太子就將這事告訴了儾偏。儾偏放出信鴿,將這一變故告訴了自己的父王。九龍山龍王聞信後,就親自帶領大隊兵馬前去找革雷瀑布龍王討個說法,浩浩蕩蕩的隊伍行至馬碧時,有探子來報,革雷瀑布的大軍已在六郎村設防。九龍山龍王見這裡山青水秀,就命令隊伍安營紮寨,把馬碧作為營地。此時,雙方已是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月宮裡的儾海(月亮姑娘)就邀約雷公、濮儂師祖神布洛陀組成和事組,出面調和此事。在和事組多日努力的遊說、調和下,雙方認識到,戰爭對雙方都沒有利,還會造成生靈塗炭,於是就放棄前嫌,重歸於好。同時,兩龍王也看到:在他們兩邊來來往往的協商期間,馬碧人熱情好客,經常酒肉招待他們。於是,他們表示不再傷害這裡的人並義務護佑這一帶的村民。馬碧村村民為了表示感謝龍王的不傷及義務護佑之恩,就在村邊搭建了一座神廟。而且神廟的廟門從來不用掛鎖,也不准隨便開門,只允許寨老在過節和祭祀的時候才可以開門,要是他人亂去開門,那這年村子裡就會有災難發生。更神的是,如果你不注意,到神廟邊折樹摘花,回到了家你就會流鼻血,甚至折壽命。所以要是外鄉人靠近神廟時,本寨人就叮囑你不要亂摘花折樹。神廟在每年的大年初一和十五晚上都會有祭祀組捧著菜肴去祭祀龍王、山神,祈求他們保佑村寨六畜興旺,五穀豐登,平安大吉。
馬碧村最熱鬧的還是攬者節(「者」是壯族的神靈,包括寨神、山神、土地神、植物神、雨水神等接神)。攬者節一般每三年一次,每次三天。每年都有歡慶「壯族三月三」的習俗。除了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許多獨具壯鄉特色的項目。如「壯族三月三」節日這一天,從馬碧村的風雨橋行至村內廣場沿路設下酸、甜、苦、辣四道攔門酒,熱情好客的壯家人會獻上原生態的壯族舞蹈、山歌、古樂器表演,再拿出上好的臘肉、花米飯、土酒、紅雞蛋等特色美味招待遠方的客人。
迎接遠方的客人
文化傳承
美食展示
目前,在各級各部門的重視支持下,當地黨委政府引導村民們保護修繕老房子,村子也制定了干欄式民居保護村規民約。2015年村裡成立了千年壯寨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以入股的形式運作,村民的利益與村寨的旅遊發展捆綁,村民保護古村落的意識也得到了加強,收入也隨之而來。同時,以千年壯寨為示範,打造傳統村落保護性旅遊,將千年壯家古寨打造成集周末度假、傳統壯民族文化體驗、原始農耕文化體驗、沿河休閒景觀、河道觀光漂流為一體的鄉村旅遊休閒度假村,按照不同區域,規劃不同的旅遊項目及景點,成為「山上時令瓜果,田中生態蔬菜;村內民居民俗,沿河休閒垂釣;河上自然漂流,路上徒步觀景;進村觀景體驗,出村滿載而歸」的休閒、度假、體驗新景觀。
作者:蘭天明
法律顧問:馮在照
編輯:小小吳
副主編:劉貴仁 鄧三鳳
審核:藍淽 大白 秋水
主編: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