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寫作者錢飯飯,微信FFYMN2,微信公眾號【錢飯飯】,20萬閨蜜聯盟在這裡等你,今天分享的是一位老人,她是兩個孩子的奶奶,一個孩子的姥姥。
她提出寫出她的故事,讓我們多多關注老年帶娃一族的精神生活。
以下是第一人稱:
說出來,很多人覺得我矯情,然而我堅信和我一樣病了卻不自知的老年人不在少數。
55歲那年,大兒子有了第一胎孫子,全家高興的呀,作為奶奶,我全力靠上。
兒子兒媳在上海蝸居,爺爺過來住不開,再說家裡還有地和小賣部,需要有人。所以,我一個人去了兒子家。
雖說小蝸居有我的一部分首付,但畢竟不是我的家,兒媳是職場精英,情商很高,對我很是客氣。
她經常不在家,有時候出差,孩子幾乎是扔給我全托,那時候我是十分開心的,除了有點挂念在老家留守的老頭子。
孫子兩歲半的時候,女兒致電說她快生了,婆婆突然腦梗去世,問我能不能過去照顧月子,我同兒子媳婦商量,他們都支持我過去。
就這樣大孫子去了幼兒園,兒子兒媳勉強自己照顧,我被安排去了女兒家,女兒嫁在河北的一個小城市,日子比她哥哥拮据不少。
雖說當時我們不同意,但她強調哥哥可以定居上海不回東北,她就可以遠嫁。
沒想到的是,和兒媳相處和平的我,和自己女兒處的雞飛狗跳。
女兒女婿工作一般,收入一般,每個月還要給孩子爺爺打一筆生活費,孩子爺爺中風在家,勉強自己照顧自己。
日子過得緊吧,女兒憋屈,又喜歡看女婿眼色行事,所以,所有的不是都是我的了,我們爆發多次激烈的爭吵。
很多次,我想離開,被兒子勸住,他們說女兒在外地不容易,讓我多多忍忍,可是誰又在乎我?
已經第四個年頭了,我幾乎沒回過我自己的家,老頭子在家一天天地湊合過日子,瘦的邋遢的不像樣子。
而我,沒有一個知心人,沒有可說話的人,每天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帶孩子在樓下轉,企圖偶遇某位老人聊一會。
那段時間我有些煩躁,看女兒也不順眼,女婿也不給力,但是沒有人支持我離開,我又沒有退休金,只好留下做點力所能及的。
帶孩子,這大概就是我老年的價值了。
等到孫子五歲,外甥女快三歲的時候,兒媳又懷孕了,我又被接回上海,像個木偶一樣。
那時候兒媳還沒生,她見我不怎麼說話,狀態不很好,特意帶我出去吃了很貴的餐廳給我買了衣服,說實話,我挑不出刺。
可我就是高興不起來,孫女出生後半年,我的情緒糟糕掉頂點,有幾次和兒子說想家了,他只有嘆氣。
有一次在臥室掉眼淚,被兒媳撞見,她心疼地落淚,我跟著不好意思,她請了年假,帶著倆娃跟我一起回了東北住了二十天。
等回上海的時候,她詢問我的意見,我知道我必須回去,我沒法不回去,兒媳做到這樣無可挑剔。
回去後,有天兒媳帶我見了心理醫生,我很生氣,沒想到醫生確診我重度抑鬱。我有點懵,居然得了這麼高級的病。
兒子兒媳把女兒叫到上海開會,女兒的意思是把我送回老家,別讓我繼續過背井離鄉的日子,我就自愈了。
兒媳沒同意,她說不能這樣,需要我的時候就把我叫來,如今生病了就一腳踢開。他們商量了下,把老頭子接來上海,給我倆租了房子。
兒媳又聘用了保姆,每天把老二和保姆一起送過來,下班接走。周末兒子兒媳輪流過來帶我們出去玩,給我們報了老年大學。
我比以前輕鬆了,情緒好轉,可是內心依然糾結,特別想回老家,又放不下他們的生活,老頭子勸我慢慢適應吧,他說,老家是回不去了。
我知道我是生病了,所以每天儘量開解自己,大孫子已經能說會道,會哄我,兒媳似乎已經成了自己人,女兒也不再惹我生氣。
但是,我就是很難高興,那些年的孤單和寂寞就像吞噬蟲一樣,動不動就冒出來侵略我。
老頭子說我矯情,說哪有老人不看孩子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幸運的,還被帶去看醫生。
多少老人的晚年早就淹沒在自己孩子的生活中,失去了自我。願看到這篇文章的孩子們,都能回家關注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媽媽,她們太辛苦了。
作者:錢飯飯,微信FFYMN2,著有《世事浮沉,我心悠然》《你不用假裝過得很好》,20萬閨蜜聯盟在這裡等你,陪你成長。
【今日討論】你的父母有沒有背井離鄉的去大城市給你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