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Brandon
有一些人嘗到了甜頭
2019年2月以來,無論是哪個城市,談房價的略少,談股市的偏多,甚至誇張的說有一部分人開始蠢蠢欲動,賣房炒股。
對於地產投資人來說,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蹦極運動,飛得越高就越害怕掉下來,這應該是我們該有的心裡。但事實往往相反,蹦得越高,股友們就玩得越嗨。
什麼3000點,3600點喜洋洋,就是不知道這種喜悅能持續多久。這一輪暴漲使很多人嘗到了甜頭,也使很多人迷失了自我。
迷失到,大部分垃圾的低價股上漲幅度大大超過大部分優質的高價股,卻全然不知。
1月31日的前10名低價股及其從2月1日到今日的漲幅分別為:
1,*ST凱迪32.29%
2,*ST保千里31.37%
3,*ST華信32.38%
4,*ST中絨34.55%
5,ST銳電30.17%
6,ST大控38.46%
7,龐大集團63.49%
8,利歐股份76.74%
9,堅瑞沃能89.15%
10,*ST龍力41.91%
1月31日的前10名高價股及其從2月1日到今日的漲幅分別為:
1,貴州茅台8.56%
2,長春高新33.78%
3,吉比特15.48%
4,邁為股份16.97%
5,銳科雷射25.91%
6,邁瑞醫療19.27%
7,洋河股份22.17%
8,深南電路20.72%
9,歐派家居16%
10,富瀚微34.26%
對比一下,牛逼的股民朋友們,你是否已經看出什麼端倪了。
垃圾股滿天飛是一個牛市的典型特性,但也存在著巨大的危險,人們在亢奮中已經失去了理智。
樓市裡也該有的小陽春
一直以來,人對房子的熱情就很高,春節後買房的市場似乎也開始熱情高漲,一些城市還在搶房,搶新房。
但有人說二手房成交量真的很底,我在一些微信群里看到,有人說重慶很多樓盤炒菜人集中,雖然他們買的早,比如15年很便宜的時候10套,20套的入手,到現在已經徹底翻倍,但是因為怕爆倉,所以可以降價賣,比如像紫御江山,只要你全款,賣家給你一口氣少40W,有點意思。
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是房價沒有跌,雖說買的人比以往少了很多,但是樓市小陽春的的確確是存在的,持續時間一個季度。因此三四五月份,淘筍的機會開始變小,但是就某些不抗跌板塊二手房順勢抬價現象來看,估計今年下半場,撿漏的機會會很大。
為什麼這樣說?
ZF表面上現在相對還比較淡定,其實際心裡是比較著急的。賣地的這個收入缺口還很大,需要讓更多的進來買地,但是過去大的房企都進來過了,也買過了,你得讓這幫人掙到錢,下一波才能過來繼續買地。如果你不讓這幫人掙到錢的話,那就得讓下一波的地便宜,才會有下一波人進來以後感覺像是抄上一波人的底。
但是,你敢把這地價降下來嗎?
所以,ZF相對著急,但是房價往上漲的壓力遠不如他們擔心房價下跌的恐懼。這裡不能再說了,感覺後面有人監視著。
歐老師對於19年的樓市已經做出自己的判斷,「凍不死也不滋潤,但是比18年好點」。
房地產稅再上熱議
兩會工作報告今年對樓市並沒有往年的語重心長,但多多少也會提到一些,一個房地產稅的再次提及,我們就開始互相吐槽起來了。
吐槽也好,擔心也好,追其原因不過是害怕對自己的資產造成什麼影響。房地產稅立法,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被首次提及——「做好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房地產稅表述單獨成句——「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而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也透露出推動房地產稅立法更明確的信息。工作報告指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與2018年相比,從「穩妥推進」變成了「穩步推進」。
所以大家有所疑問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開徵房地產稅有兩大主要前提條件:
- 一是立法程序獲得通過;
- 二是建立一個覆蓋全國的不動產信息聯網登記和房價的動態評估體系。
為什麼我們不擔心房地產稅這個問題
技術障礙:不動產統一登記和住房信息聯網儘管完成,也無法人人查房,啥房可查。另外評估系統處於空白狀況。70年產權:70年產權自動續期,但是否有償還是無償不明確,須立法。另外土地「二權一制」末解決。稅收法定:2018年,房地產稅已納入5年立法計劃(預備審議項目),但過去幾年與今年無立法計劃。稅法草案:自提出要推出房地產稅以來,至今未見所謂的房地產稅法草案,顯然房地產稅法草案處於理論探索與研究之中。
再比如少一個字的房產稅,17年已在重慶和上海試點,當時一出台的確很大程度影響了我們購房者的情緒,但是長期下來之後對於市場的影響是比較小的。
一方面是稅率設定的比較低;另一方面,徵收是針對特定房產,新增物業或許將選擇性徵收,而且有比較高的免徵比例。
總體上來講,對市場的影響非常小,實際每年徵收的額度也很低。至於房地產稅,就離立法開徵還太遠了,既不能代替土地財政,也與房價沒半毛錢關係。
但有一個作用很明確,震懾樓市,達到穩步健康的發展。
這段時間,買樓的買樓,買股的買股。這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路。如果有碰撞,買股讓買樓,因為到目前為止,買樓的比炒股的更有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