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的領導能力給了當代娛樂圈什麼啟示?

2019-08-18     蘿嚴肅

這兩周,黃曉明被全網嘲出一波又一波高潮,嘲點依然是「自戀」「裝嗶失敗」和「雙商掉線」,覺得很穿越。


黃曉明在鬧太套時期曾稱自己被嘲出了抑鬱症,鬧太套和身高等問題是通過自黑來化解的。當時黃曉明的宣傳口徑是「我就是個屌絲」,反而跟種種笨拙不協調的舉動契合起來,配合成冬青的形象,引發正面網絡反饋。




這周末,黃曉明本想再次使用自嘲技能點的。




沒想到,新的爭議是——黃曉明有沒有干預剪輯?




網友認為新一期中餐廳出現了黃曉明聲音和嘴型對不上的情況,再加上忽然閃出的其他嘉賓,看起來這段話的剪輯痕跡非常重。

但是也有人說這段不是剪輯,調整一下聲音和畫面重合度和速度就好了。

我覺得「配音說」應該是不對的,後配聲音不是這個效果。

再加上高天鶴粉絲的飯拍證明了至少高天鶴獨自扛過冰箱,而正片中毫無體現只有黃曉明把冰箱引進門的畫面,「干預剪輯說」喧囂塵上。

這比嘲黃曉明不會做店長嚴重多了。

好巧不巧,就在周末之前,有微博用戶爆料黃曉明挨個給湖南衛視領導打電話說自己沒問題。

黃曉明到底有沒有干預剪輯?這隻有湖南衛視和藝人團隊知道。

但我可以確定一件事,每一個上真人秀之後效果不好的藝人都會辯解這是剪輯效果不好。這不是他們的託詞,明星們都是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沒有問題,自己都是有苦衷的,剪輯太坑人了。




另一個問題是,藝人有沒有可能干預剪輯?

答:除非藝人真的能控制整個節目組和電視台的心意,否則他們很難干預剪輯。

一位真人秀從業者私下跟我聊過「藝人看剪輯」這件事:「要看就看唄,你說這段不要,哦好不要,但是素材這麼多這麼長藝人是沒有辦法盯完的,很難干預到整體。」

即便明星干預剪輯,盜版也是徒勞的。反倒是資深電視台和節目方,是很強勢的,不可能藝人想要怎樣就怎樣,叨叨得製片方煩了,說不定只會有反作用。

「干預剪輯」的陰謀論泛起,從群嘲雙商上升為群嘲人品,這可就嚴重了,黃曉明的應對是,發函。

發函是板起面孔來告訴你:我沒做,別瞎說。

但板起面孔的代價是討厭你的人更討厭你。

在群嘲中挖掘出藝人的逆轉點與民同樂變黑為紅,需要良好心態。

黃曉明在發自黑表情包時還有這個心態,看到第二天輿情,不是討論他自黑而是猜測「干預剪輯」,可能心態就崩了。


真人秀里的中餐廳就算開黃了也無所謂,節目組總會收拾到大團圓為止。

而現實生活里,黃曉明還真的是自己團隊的老闆,話事人,給所有工作人員下命令指方向。

發函是一個強力澄清卻也把群嘲遊戲瞬間拉到另一個次元的強硬手段,至少不能算是高招。

由此我想到另一件事,藝人註定是一種自我中心的人類,他們現在大部分都在演藝圈當老闆,掌握很大的話語權。

藝人們從小就漂亮,眾星捧月中成長,怎麼可能不關注自己不自戀?他們的職業就是表現自己,大眾或粉絲在他們身上投射了最強烈的情感。



在娛樂工業中,原本應該只有極少數明星能轉型為導演、編劇、管理者。

而在國內的娛樂環境中,由於內容生產流程越來越傾向於依賴明星效應急速變現而非智力創造征服用戶,導致明星成為最高收入者,收入對應著話語權,於是明星們組建公司,當老闆,支配資源,能決策的事情越來越多。

我必須要說,這種生態是每個環節的錯,不是明星這個群體的錯。

不過事實是,明星站在權力金字塔尖,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看到的內容變成了什麼樣,也決定著他們的形象公關、人設工程出現了諸多匪夷所思的奇特景觀。

黃曉明在明星里算不算是雙商最低的?我覺得他這麼多年最不崩的就是二傻子人設了。黃曉明至少還成天出一些幫給員工發福利到處做慈善之類的新聞,碰到能力強的導演也能聽話演出合格作品。


還很多藝人未必比黃曉明聰明、沒有黃曉明紅,卻比黃曉明還要瞎指揮,勁勁兒的可厲害了。




套用這一季《中餐廳》的狀況百出,來想想那些明星當家做主的公司,我們就知道這個行業有多少羅亂。

明星這個職業里誰能紅得久,除了比外表、魅力、業務能力之外,更要比誰拎得清、誰明事理、誰能聽人勸、誰雙商正常。絕大多數明星話語權過大,也導致了我國經紀人的工作方式里不得不有相當一部分是哄、騙、嚇唬和無窮無盡的伺候。(就不舉例了,沒法說。)

當然了,這種行業里,天分和運氣確實太不可計算了。要麼郭德綱怎麼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陰德呢。但在同等條件同等體質下,能做出更明智決定的人肯定紅得比較長。

黃曉明到底為啥紅了這麼多年,神奇體質也是原因。一個藝人一輩子能被全網嘲兩次,嘲到高潮迭起,實在是小機率事件。除了引發關注之外,黃曉明好歹還是有去油時刻和代表作,總歸跟純話題咖不同。

上一次群嘲他是翻盤了。這一次會怎樣,那還要看黃曉明。這個自己當老闆自己做決定卻被抨擊為「毫無領導才能」的人,會如何應對這場輿論危機呢?這可比怎麼經營中餐廳重要得多。




到這裡,忽然想起來許知遠採訪木村拓哉時,問了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一個戲怎麼樣會讓你心動,導演怎麼說服你你會接角色。

木村拓哉回答是,聽工作人員的。「我自己沒有什麼心動不心動。」




這個問答非常震撼。

我見過的所有國內藝人都會侃侃而談,我想什麼,我要什麼,我的規劃是什麼。每個人都會說我想突破自己我要演到好角色我會證明給大家看我會演反差我的目標可是藝術家啊!很可惜能做到的人不多。

而木村拓哉這樣一個日劇天王,現象級巨星,他只說,聽工作人員的。因為各司其職,他是一個藝人,團隊里自有更明智的人做決定。


這裡面應該一定有自謙和內斂的成分,也許木村拓哉不願意把自己的內心慾望展示於人,畢竟做到比說到重要。但僅僅是傳奇巨星說一句「經紀團隊去衡量」,我們就知道,尊重智力和經驗的機制,和完全明星至上的機制,思維方式差多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HJmp2wBvvf6VcSZtZ_8.html

53歲,而已

20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