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中國人平均買房年齡27歲太早了

2019-09-26     亞時中文網

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圖源:鳳凰網)

近日,萬通集團創始人、御風集團董事長馮侖在自己的「《馮侖:買房這些事兒》新書分享會」上表示:「中國人買(首套)房的年齡平均是27歲,全世界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年輕人平均27歲就能買得起房,在已開發國家一般是37~40歲。」

此前,一項全球購房者平均年齡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北京的青年以27歲的年齡榮登最小年齡榜首,印度、加拿大人首次購房的年齡在31歲,英國、美國人首次購房的年齡在35歲,年齡最大的是德國和日本,在41歲左右!

而在中國,8090已經成為購房主力軍,住房自有率達70%,遠高於全球40%,同時暫無住房8090後有著極高的購房積極性,超過91%計劃在未來5年內買房。

(圖源:網絡)

數據顯示,2018年平均房價TOP5城市是北京、深圳、上海、廈門和杭州。其中,北京成交均價約6萬/平米,力壓深圳的5.6萬/平米和上海的5萬/平米,成為全國成交均價最高的城市。

為什麼中國的青年能夠如此年輕有為,27歲就能擁有自己的第一套房產?

據了解,大部分的年輕人其實都不具備買房的能力,多是靠著父母出錢付首付,自己背房貸,過上了有房族的生活。

(圖源:網絡)

而不穩定的房地產市場、不斷上漲的高房價也是促使年輕人越發焦躁買房的重要原因。

馮侖指出,房價的上漲空間與城鎮化發展密切相關,當一個地方城鎮化率達到一定程度,比如60%時,意味著這個城市的空間結構、基礎設施基本上完成了,房價能上漲的空間就十分有限了。「從1999年開始我國取消了福利分房,靠市場來解決住房的問題。短短20年來,人口從七八億人增長到現在將近14億人,人均住房由不到2平方米變成現在人均37平方米,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

「比如在北京天通苑今天修一條地鐵,一下就漲價了,地鐵修完了,天通苑的房價就定在那兒了;再比如北京大興原來沒有機場,周圍的房子是一個價,現在修了,那又是一個價。所以,很多時候房價是隨著城市化以及基礎設施、空間結構改變的,中國過去20年房價的上漲都跟城鎮化發展有關。而美國已經有差不多三四十年沒有大規模建住宅了,他們的基礎設施幾十年前都做完了,都確定了,不需要再折騰了,而中國城市化過程中需要天天折騰基礎設施。」

(圖源:網絡)

此前,有關研究機構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經過對購房業主的問卷調查顯示,去年購房者的平均年齡為29.5歲,同時,購房者的人均居住面積27.8平方米,另外24.3%的購房者人均居住面積不足20平方米。


亞洲時報 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Bbkbm0BJleJMoPM4F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