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T
紅樓夢讓曹雪芹名揚四海,曹雪芹被看成像神一樣的人物,現在要是說曹雪芹也是個吃窩頭的…你會怎麼想?這個問題用不著疑惑,曹雪芹能吃上窩頭那算是好的了,最差的時候連粥都喝不上。其實曹雪芹跟咱們一樣,也得是吃飯喝水睡覺,窮的急了眼也得從黃土裡刨食吃。曹雪芹不是神,但是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餓著肚子寫了一部大百科式的《紅樓夢》,這可不是吹牛就能完成的。
最近看了一篇王華東先生的文章,裡面有這樣一段話:「因紅樓夢作者並未署名,自紅樓夢流傳出來開始,就有很多關於紅樓夢作者到底是誰的猜測。程偉元在程甲本序言中說:紅樓夢小說,本名石頭記,作者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 程偉元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一個明確的信息,在清代關於紅樓夢作者的說法有很多,曹雪芹只是紅樓夢作者的一種選擇。王先生後面還有一段話說的很對:「如果《紅樓夢》作者存疑,那就也應該署名無名氏。不知道《紅樓夢》作者到底是誰,並不影響對作品的理解,正如我們不知道蘭陵笑笑生到底是誰,不妨礙我們對《金瓶梅》的解讀。」
這話可就不是曹雪芹吃不吃窩頭的問題了,是從根兒上就把曹雪芹給否了,紅樓夢不是曹雪芹寫的…這還得了!先別急,聽我慢慢的給你分析。古代文人有些怪癖,總願意拿別人的小說刪來改去,比如李漁批註三國志改定金瓶梅,羅貫中編輯整理施耐庵的水滸傳,清康熙毛綸毛宗崗父子增刪三國演義,脂硯齋批註紅樓夢……既然能把別人的書搞得這麼清楚,為什麼不自己寫一本呢?到現在也沒弄清楚脂硯齋到底是誰?和曹雪芹是什麼關係?「刪改數過」等於不等於就是作者?幸虧「惟書內記雪芹曹先生刪改數過」,要是再來幾位刪改數過的……那曹先生很有可能就排不上隊了。
程偉元非常嚴謹,對紅樓夢的作者是誰未曾妄下定論,這就是古人比現代人嚴謹的地方。其實作者是誰真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紅樓夢這部書在文學史中的價值和地位,它已經迷倒了上百年的專家學者,用領袖的話來解讀紅樓夢:「它是中國近代史以來第一部對封建禮教表示不滿的著作」 。暫且先把曹雪芹與紅樓夢的關係變成一個未知數,接下來再討論曹雪芹就好往下進行了,不然曹雪芹永遠是一個插滿鮮花的堡壘。
小說家同時也是社會學家,他需要淵博的知識才能駕馭小說的故事情節,即便當時不懂也不要緊,通過學習也會獲得相應的知識,但是並不代表作家就是科學家,是社會活動家,或者是能工巧匠。也不能要求作者要完全掌握他所描寫的那些技藝,作家對於自己所描述的對象只是了解而已。儘管小說源於生活,故事依然還是故事,只要作者掌握了描述事物的能力,一切就都不在話下。儘管小說有時也可能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那也不代表小說里的所有技能人物都和作者本人有關,曹雪芹也不能例外。
現在很多人通過《紅樓夢》里描寫的事物,認定曹雪芹就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完人,不但對美食、醫術、工藝、詩歌樣樣精通,而且對園林、織補、印染仿若家傳了如指掌……如果曹雪芹真能把這些技術掌握到手裡,僅僅活了四十幾歲那是遠遠不夠的,齊白石只掌握了一門技藝就用了畢生的精力,何況要掌握這麼多門毫不相關的手藝技術,那是非常人力所能及的。其實最準確的定位,曹雪芹就是一位作家,因為作家必須是雜家,懂得多,見得多,但不一定會得多,這就是作為一個平常人的曹雪芹。
如果要求一個作家,他的所寫必須是他的所會,那就太天真了! 這就好像要求吳承恩也得會翻筋斗雲,否則就別寫孫悟空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少年曹雪芹錦衣紈絝富貴風流,成人之後卻要身懷絕技這現實嗎?從這一點上說曹雪芹就很有可能和紅樓夢無緣。藝人們常掛在嘴上的話是:「要想在人前顯貴,必得在人後受罪」,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暗中下苦功夫是不可能學成本事的。作為曹雪芹,耳濡目染當然可以,親身經歷也說得過去,但是讓他十幾歲之前就完全掌握這些技術仿佛不太可能。或許說到了北京以後曹雪芹才現學的?然而卻找不到曹雪芹向誰學過手藝的記錄,好像曹雪芹天生就會,如果真有這麼神奇,曹雪芹為何不自己辦幾座作坊,開幾所學社,醫館,酒店,這些總比寫書來錢快吧!何至於舉家食粥酒常賒呢?所以結論依然很清楚:曹雪芹什麼都懂,但不一定什麼都會,因為曹雪芹不是神仙。
假如曹雪芹就是曹寅之孫,那曹雪芹就是罪臣之後,所以沒有功名利祿,又因為他從小錦衣玉食呼奴喚俾,所以他的生活能力不足,除去琴棋書畫寫書賣字之外,很難想像曹雪芹還能有什麼其它的技能,這正是曹雪芹晚年生活不能自給自足的原因。有人會說曹雪芹根本就無視功名利祿,這顯然還是從賈寶玉身上得來的依據,孰不知紅樓夢也只是虛幻故事,不管賈寶玉對人生抱有何種態度?他都是作者塑造出來的一個角色,把虛幻故事當成真事對待,就像專家說在曹操的墓中發現了「曹操兒時遺骸」一樣的好玩。
誠然,一切文學作品都脫離不開當時的社會背景的,毛主席也只說紅樓夢是一部頂好的社會政治小說,並沒有把紅樓夢作為史記來看待。紅樓夢可以抨擊時政,可以發泄對封建社會的不滿,可以因為朝廷的罷黜而對皇上有所不恭,但是它依然脫離不開封建社會留在曹雪芹身上的烙印。正像一部水滸,宋江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結果還是被皇帝招安了,這是當時社會的總體價值觀,也是歷史對於小說家的局限性,所以水滸也必然是那種結局,儘管不符合現代政治家的口味,可是也不能要求一個封建文人具備無產階級的思想品德。
把我們現在所知的關於曹雪芹的史料找出來,和董邦達高鶚進行比較就會一目了然,曹雪芹並不避諱和高官黃胄們往來,只是因為身為白丁多少不便與之交往罷了。如果說找不到更多關於曹雪芹的史料,這恰恰證明了曹雪芹在當時並不是聞人,是個既無仕途又無功名的普通人,是一個有著複雜家庭背景的小人物,和後來沒落的八旗子弟沒有什麼不同。有的人說曹雪芹根本就無屑仕途,這恐怕也是從後人筆下文章得出來的結果,而不是曹雪芹真實史料告訴的結果。沒有人不吃飯就可以活著,也沒有人面對皇封而不動心的,即便是曹雪芹也依然脫離不開這種誘惑,人非聖賢難能不被物慾所動。
人人都講境界,借用侯寶林先生的話說:「餓你三天不管飯吃」看你還有沒有境界,正所謂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誰都想成仙不食人間煙火,可是有幾個人真能成仙的呢?受於歷史的局限性,清代出了幾位雷鋒?一位也沒有,倒是出了不少貪官污吏。人到位卑的時候想到的一定是翻身,人到飢餓的時候想到的一定是美食,如果真是「富非所望不憂貧」,那曹雪芹還賣風箏幹什麼?十年著一部紅樓夢不就是為了換些銀兩養家餬口嗎?難道真的只是為了給社會做貢獻?真的是為了幫助殘疾人謀福利?真的是願天下勞苦大眾都解放,而自己甘願受窮嗎?顯然不是,民以食為天,不吃飽肚子拿什麼力量去寫書做風箏?平心而論,曹雪芹不會有這樣高的境界。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酒家。司業青錢留客醉,步兵白眼向人斜。何人肯與豬肝食,日望西山餐暮霞。」這首詩是乾隆二十六年秋天,敦誠與敦敏去西郊訪唔曹雪芹之後寫的,根本就找不到「富非所望不憂貧」的影子,全詩只道出了「窮困」兩個字。
很多作家都是由於自己的作品而聞名於世,要不是一部《紅高粱》,在此之前誰知道莫言是誰?曹雪芹在當時頂多是兼以賣畫為生的賣字先生,只有在高鶚和程偉元刊印了紅樓夢之後,曹雪芹才得到後人廣泛的認知,也是因為曹先生的刪改數過,曹雪芹三個字才搭了紅樓夢的順風車。查看《曹氏宗族譜》和民國的《清史稿》,根本就沒有關於曹雪芹的記錄,由此更加證明了曹雪芹就是一個筆名。
摘錄一段清史編纂委員會第一副主任馬大正的話:「清代歷史上有的人物,如曹雪芹、蒲松齡在《清史稿》中是找不到的。名醫葉天士、徐大椿和文學家袁枚、桐城派鼻祖姚鼐也沒有正傳。還有商人,如鹽商宛平查家、山西范家也沒有傳。紅頂商人胡光墉(胡雪岩)也沒有傳。程長庚作為京戲的創始人,《清史稿》里也沒傳,因為正史不會讓唱戲的人入正傳。可是我們認為曹雪芹的影響不比努爾哈赤小,知道曹雪芹的人可能更多些,他的貢獻也大,可以列入特級人物。」
聽馬主任這話的意思,只是因為現在知道曹雪芹的人多,才要把曹雪芹編進《清史稿》裡面去,只看知名度而不顧歷史的真實性,難怪連賽金花都進了《清史稿》卻沒有曹雪芹呢,是因為賽金花比曹雪芹的名聲大,萬一哪一天紅樓夢的作者真的變成了無名氏,馬先生的臉上可就無光了,按照現在的趨勢看,這不是不可能的事。
自民國之後,在眾多文人的參與下,曹雪芹才逐漸變得為人所知,至於風箏以及其它的各種附加物,那也是在曹雪芹走紅之後現代人添加在他身上的佐料,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只有歷史自己才知道,別人都是一種揣測或者牽強附會。曹雪芹始終就是個影子,附在影子上的光環早晚也會隨著影子一起消失。
說曹雪芹在清代名不見經傳,是因為曹雪芹大不如董邦達和高鶚那樣出眾,先看看董邦達是何許人:董邦達,雍正元年拔貢,七年鄉試中式,乾隆六年,充順天鄉試同考官,時方修《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鑒》諸書,奉命入內廷襄事。旋授中允,充日講起居注官,晉侍講,再晉侍讀學士,入直南書房。此後,多次扈從巡幸,充殿試讀卷、經筵講授、武會試總裁等官,補授都察院左都御史,署翰林院掌院學士,遷工部尚書,轉禮部,復轉工部,賜紫禁城騎馬。
如果曹雪芹真的視功名如糞土,像董邦達這樣的朝廷高官,曹雪芹早就躲得遠遠的了。連《紅樓夢》是不是曹雪芹寫的都快變得沒有了著落,是曹雪芹傍著董邦達?還是董邦達傍著曹雪芹?那就扯得更遠了。
再看看高鶚: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中舉,六十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以上二位都是史料中有所記載的,就是現編恐怕也編不出來。董、高二人為當代人所不聞,唯曹雪芹如皓月當空,就是因為一部《紅樓夢》的得以流傳。想找到曹雪芹也像董、高二人那樣詳實的歷史記載實在太難了,這只能說明曹雪芹不得志,因此不具備社會影響力,或者乾脆就沒有曹雪芹這個人。在今天可以解釋成曹雪芹淡泊名利,可在那個只重功名的年代,曹雪芹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所以依然難免例外。寫小說賣字是伺候人的營生,並且還有冒犯朝廷的風險,不到萬不得已,官宦文人是不太願意乾的。
淡泊名利是要有資本的,最起碼是要吃穿不愁,一個乞丐你讓他淡泊名利看看,曹雪芹已經到了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境地,要是還說他視功名如糞土,那肯定是腦子裡進水了。聽說一個風箏能賣數十金,就迫不及待的譜定新樣,詳查起放之理,就立刻兩隻眼睛放出光來,這才是一個正常人的正常反應。
專家說,於紅樓夢高鶚是有功的,換言之,沒有高鶚紅樓夢就會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今天的人們也就不會知道有曹雪芹。有了紅樓夢,知道了曹雪芹,才給現代的人們留下了添枝加葉的機會。因此說高鶚於曹雪芹有知遇之恩,所以不應該只記住了紅樓夢而忘了高鶚這位偉大功臣!沒有紅樓夢就沒有曹雪芹的知名度,曹雪芹若地下有知,一定要感謝高鶚先生!只可惜曹雪芹也快沒有了定論,能把高鄂由「續寫」紅樓夢改成「編輯整理」紅樓夢,也就離把曹雪芹變成無名氏不遠了。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這是胡適先生最早提出來的主張,在他之前紅樓夢的作者本無所屬,專家們永遠是翻手雲復手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儘管如此也絲毫沒有動搖紅樓夢的文學價值,紅樓夢不因作者是誰而偉大,只因其自身偉大而偉大。曹雪芹是紅樓夢的作者,這種觀點坐擁了將近100年的金交椅,到了今天紅樓夢與曹雪芹的關係又不確定了,歷史真是會開玩笑,總是雲捲雲舒,半推半就半遮面。不過喜歡曹雪芹的人盡可以放心,既然立了標杆,也就不會再讓他倒下去了,否則都不好向全世界人民解釋了。
俗人自有俗人的眼光,所以不會把飄忽不定的曹雪芹看成是聖人。我們仰慕紅樓夢的文學地位,但不盲目接受後人堆砌在曹雪芹身上的光環。原本是無源之水無根之草,卻要讓浪花上的浮萍開出花來,這恐怕不太可能了。在曹氏身上做文章,不如多看幾遍紅樓夢,萬一將來考證出紅樓夢的作者是張雪芹,李雪芹,曹雪芹的身價就會一落千丈,不如趁這會兒就放下傍大腕兒的念想,認認真真的讀紅樓夢,有為曹雪芹操心的那功夫兒,還不如多吃兩個窩頭來的更實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8CkRXEBiuFnsJQVBn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