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絕望跳樓的媽媽:擊潰一個母親,只需娃一張成績表就夠了

2020-08-14     育兒小彤

原標題:深夜絕望跳樓的媽媽:擊潰一個母親,只需娃一張成績表就夠了

前幾天聽一位朋友說:她認識的一個孩子媽媽跳樓自殺了!

直接原因是:晚上,媽媽跟孩子因為學習的事情發生激烈爭吵,媽媽撕了他的卷子, 剪爛了他的書包。後來媽媽跟家人說今晚要到客房睡,安靜一會,卻沒想到發生了這種意外。

據說,這個媽媽為孩子付出很多,她生活的所有焦點都是圍繞這孩子的小升初考試。孩子之前的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六年級上學期成績開始大幅度下滑,有厭學情緒。這個媽媽幾乎犧牲所有休假時間帶孩子奔走於補課之間,她每天督促孩子的功課,關注孩子的分數排名,但是孩子卻越來越牴觸,跟她衝突頻繁。

她描繪過青春期的孩子在與她衝突時的咆哮,言語尖銳鋒利得像一把刀。 她說:我也體諒孩子辛苦, 但是班裡倒數是無論如何接受不了的。

是啊,我們可能嘴上說著「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學習好壞無所謂」,但是內心深處還是不甘心: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呢?他明明不笨為什麼成績很差?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能考上名牌大學呢?

我們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那一個,他承載著我們所有的希望,所以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我們就不惜投入精力和金錢按我們的目標努力打造一個「標準且優秀」的孩子。

美國哥倫比亞心理學博士沙法麗.薩巴瑞在她的著作《失控:孩子不聽管教怎麼辦》中說:父母很容易將自己的願望投射到孩子身上,隨心所欲地為他們的生活撰寫劇本,購買戲服並預測「電影」的結局。

可是,孩子們喜歡父母「導演式」的養育方式嗎?幾乎每個孩子在逐漸長大到擁有一定的力量後,會變得不聽話了——因為他不喜歡你的安排,因為你不理解他。

如果你繼續按照你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孩子會面臨兩種結局:

一是孩子放棄自我,按照你指定的角色去演:刻苦學習,不玩電子產品,聽話、懂事,總之,只要你滿意就好;

二是孩子冒著被製片人鎮壓的危險憤起反抗:逃學,上網,早戀,離家出走,抑鬱,怎麼讓你生氣怎麼來。

如果你遇到的是第二種孩子,你會憤怒、咆哮、無法接受演員的不配合,你會焦慮、抑鬱、陷入困境中無法自拔。

你痛苦、無奈,無計可施,有時候真想將這個孩子扔掉拉倒。

但是,事情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你並不是孤立無援,你的境遇有無數個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正在經歷。

前幾天跟閨蜜聊天,她向我抱怨對女兒的不滿:「上次月考還是個A2,這次期中考試卻掉到A4了,你說還有一年多就中考了,她這個水平能考到重點高中嗎?」

是啊,孩子小學時是學校里的尖子生,上了初中後一路下滑,哪個媽媽能淡定不著急?尤其是看到孩子還在悠哉悠哉的時候,真是恨鐵不成鋼啊!上前督促她學習。奈何人家根本不擺你,還嫌你煩。

這火氣「蹭蹭」就上來了,劈頭蓋臉一頓訓,結果孩子不接受你的批評,奮起反抗,家裡立時硝煙四起。

你只能壓抑住火氣,偃旗息鼓。因為你擔心孩子去跳樓,擔心孩子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但是,媽媽們的焦慮要到何處安放?我們也是第一次當媽呀,我們也是第一次面對青春期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青春期的孩子不容易,但有多少人關心過孩子背後的媽媽呢?包括家人。

媽媽們背負著家庭教育的重任,還要承擔著社會教育競爭的壓力。可以說,現代媽媽們的處境並不好過,有的甚至要難過於在應試教育機制下的孩子。

為什麼說青春期孩子的媽媽步履維艱?

青春期孩子的媽媽多數正處於事業的關鍵階段,工作上壓力重重。

多數媽媽都是職業女性,或者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在工作上,她們的年齡正是單位的中堅力量,可能擔負著比較重要的工作,任務繁重。

在單位里,恐怕沒有人會因為她們是女性而網開一面,如果你想輕鬆一點,可能很快就有人取代你的位置。

美國國家統計局2016年發布過一組關於世界各國勞動參與率的數據,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近70%,世界第一。而媽媽們也想藉助工作中實現自我的社會價值,可以說,這一代女性,比從前任何一代女性都發揮出了更多的社會價值。同是,她們也承受著更多的來自工作上的壓力。

媽媽們承擔著家庭教育的絕大部分責任。

在古代,「養不教,父之過「;可是現代社會,多數父親在養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是「雲配偶」。

網上曾經有一個調侃爸爸媽媽的段子:

孩子跟媽媽聊天:「媽,我衣服呢?媽,我現在要吃水果。媽,我餓了。媽,我的書哪去了?媽......"

跟爸爸聊天,只有一句:「爸,我媽呢?」

看看那些活躍在各個課外班的家長們,幾乎清一色的是媽媽;家長會上,多數是媽媽;陪孩子閱讀的,多數是媽媽;參加親子班的,多數是媽媽.....

媽媽們承擔著大部分的家務勞動。

雖然時間已經進到9102年,但家務依然是以女性為主。多項統計顯示,中國女性的家務勞動時間遠遠高於男性。即使目前女性工作時間正在持續增長,但家務勞動時間的性別差異甚至還在擴大,也就是說,女性在職場付出了更多精力,回家後還要在家務勞動中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

馬爾克斯曾說:「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災難,日常的瑣碎煩惱更加難以躲避。」

中年女性同時面臨的可能還有:父母的疾病,伴侶的冷漠,這些壓力、痛苦一直包圍著媽媽們,如果最親愛的孩子來一次語言和情緒的攻擊,很容易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年老母親們如何才能不被孩子的成績左右?如何才能與青春期的孩子減少衝突?我的建議:調整自己,擺脫焦慮,做一個人格獨立、心理強大的媽媽。

1、明確價值觀。

也許你從未將自身的價值觀與教育孩子聯繫在一起,但其實,我們的價值觀不僅決定著我們自己的人生軌跡,還直接決定著我們如何安排自己的具體生活,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方法。

當你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等待你的是一大堆家務,你先思索一下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你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是為了活得更舒心一點,你可能會請小時工來幫忙分擔一部分家務,而不是一邊抱怨一邊幹活,然後讓糟糕的情緒漫延。

當你想要管教孩子時,先思索一下你真正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是想要一個只會學習的機器人還是要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孩子?只有想清楚這一點,才能讓自己不再執迷於孩子的學習成績。

2、接納孩子的不優秀,學會放手。

承認自己普通很容易,承認自己的孩子普通很難!

有一位朋友,自己是教書育人的老師,但卻對兒子絲毫沒有辦法,孩子的成績慘不忍睹,母子之間突很嚴重。

她曾經與叛逆期的兒子大打出手,但兒子反而更加叛逆。她跟熟人、學生家長從不敢提她的兒子,怕讓別人笑話。有一段時間,她焦慮地整夜睡不著覺,經常躲在屋裡哭,有時真恨不得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算了。可是,想到自己還有年邁的父母沒有盡孝,她又不敢跳。

最後,為了生存下去,她不得不選擇了放手,不再管孩子的學習,只管好自己的事情。

沒想到,在她放手之後,兒子反而不再跟媽媽對著乾了。高三時特別努力地學習,最後雖然沒有考上媽媽理想中的大學,但也上了一所一本院校。

3、尊重自我需求。

生了孩子之後,很多媽媽忘記了自己的需求,將家庭和孩子作為自己生活的重心。其實,這種不平衡的分配方式是有風險的。你的重心放在自己之外的地方,一旦外界有動盪,你就會失去平衡,所以,你的重心一定要放在自己的身上。

事實上,媽媽只有自身感覺良好,才能愉快地跟孩子相處,營造一個融洽的家庭氛圍,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長大,才能達到我們的最終目的。

所以,媽媽們不要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孩子的身上,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用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你需要購物,你需要娛樂,你也需要關注自己的心情。

4、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做一個60分的媽媽。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著很多衝突,他們正走在自我實現的路上,對青春期發生劇烈變化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場艱難地挑戰。

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是他生活的全部內容,他的喜怒哀樂完全取決於你的安排。

到了青春期,你卻突然被否定了,而且孩子根本就沒有通知你,也不需要經過你的批准,於是你無法接受。但是孩子要探索自我,必須要擺脫父母的控制。

你必須要承認你被孩子「拋棄」了,你要做的是掙扎著爬起來,重新轉換自己的角色,調整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說過:60分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佳環境。

最後,我想告訴媽媽們:減少焦慮,減少對孩子成績的關注,減少對孩子的控制,做一個60分的媽媽剛剛好。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我們終有一天要做回自己,不妨就從現在開始慢慢學著退出孩子的空間,讓孩子「我的青春我作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76g7nMBURTf-Dn56YH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