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市發展改革委、
市衛生計生委、市財政局聯合印發
《關於開展基本醫療保險按病種付費和收費試點工作的通知》
首批病種試點在我市開展按病種付費
參保患者費用負擔整體降低了30%
2020年
按病種付費範圍再次擴充
天津按病種付費和收費的病種範圍
由167個擴大至207個
天津人看病買藥手術
又要省錢了!
2020年1月2日,天津市醫保局官網發布《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關於進一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按病種付費和收費實施範圍的通知》,該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擴大實施病種範圍
以國家推薦按病種付費和收費病種目錄為基礎,結合定點醫療機構申報情況,經市醫保局會同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論證,將我市按病種付費和收費的病種範圍,由167個擴大至207個,並對部分原試點病種的疾病診斷名稱、主手術操作名稱等信息進行調整。
確定病種費用標準
以我市既往病種費用數據為基礎,綜合考慮參保人員個人負擔、醫務人員勞務價值和醫保基金支付能力等情況,參考外省市相關病種費用標準,經市醫保中心與醫療機構談判協商,確定了新增病種的付費、收費標準,並對部分原試點病種的付費、收費標準進行適當調整。新增和涉及調整病種共計117個,其中日間手術病種6個。未涉及調整的90個試點病種,仍按原費用標準過渡執行至2020年3月31日。
完善動態調整機制
按病種付費和收費運行過程中,市醫保中心和定點醫療機構可根據適宜技術服務利用以及高值醫用耗材、貴重藥品價格變動等實際情況,經雙方談判協商後,提出病種付費和收費標準調整方案,經市醫保局會同市衛生健康委審定後實施。
擴大實施醫院範圍
繼續在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面開展按病種付費和收費工作;自願執行公立醫療機構收費政策的二級以上社會辦醫療機構,可向市醫保中心申請開展按病種付費和收費工作。
天津市基本醫療保險按病種付費和收費病種及費用標準
(新增和涉及調整部分)
新聞連結
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局下發《關於印發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簡稱DRG),確定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國30個城市為國家試點城市。
那麼,什麼是「按病種」付費?「按病種」付費怎麼付?
什麼是「按病種」付費?
按病種付費簡稱DRG付費體系,它是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住院天數、臨床診斷、病症、手術、疾病嚴重程度,合併症與併發症及轉歸等因素把病人分入診斷相關組,然後決定醫保支付。簡單地說,就是將醫保支付方式從當前的「按項目付費」轉變到「按病種付費」的醫保支付方式。
該付費方法被醫學界公認為是一種目前國際上最通用、最流行,可以合理病人和醫保支出的最有效辦法。
「按病種付費」VS傳統的「按項目付費」
按項目付費——
按診療項目付費,如尿常規一項多少錢、血常規一項多少錢。
按病種付費——
將一項疾病的診療費用打包、定價,以作為醫保支付的標準。
舉個通俗比喻:按項目付費是點菜,點一個菜收一個菜錢,而按病種收費是吃自助餐,一口價,先付費然後隨便吃。
為什麼改?有什麼好處?
此次《意見》明確提出,改革的一個目的在於「醫保基金的預算管理」,說白了就是有限的醫保基金要「省著花」。
那對個人有好處嗎?舉個例子
比如看肺炎,目前患者看病支付費用的方式是按項目付費,即需要先挂號付挂號費,然後檢查支付檢查費,配藥支付藥費等。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個別醫院和醫生會就此進行防衛性醫療,甚至個別醫院會為了創收,讓病人多檢查、多吃藥,這樣,病人和醫保的支出就會加大。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由於上述兩種原因,該病人檢查肺炎可能只需要做X光檢查,但醫生會要求做B超或者CT,而絕大多數病人只能被動接受檢查。
若轉變為DRG醫保付費,患者的各種醫療支出是通過綜合分析病人的年齡、得病情況;醫生、護士所用時間和花費的精力;檢查成本、藥品成本等確定一個支付標準,這樣患者和醫保所承擔的費用便會減少。
這麼好的消息!
趕緊轉發給你身邊的小夥伴吧!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關天津地鐵、規劃、拆遷、落戶、房價、公積金、社保等消息...您可以長按文末二維碼,關注【天津本地寶】頭條號,私信發送【關鍵詞】即可,如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