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大維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關於「藍海戰略」你應該經常聽說。
那些競爭激烈的市場,眾人拼殺,鮮血染紅了的海面,被稱為「紅海」。而那些鮮有人爭奪的領域,海水還是那麼的湛藍,所以被稱為「藍海」。
「藍海戰略」一經提出,立馬風靡全球。大家都開始拚命尋找無人地帶,想要一鳴驚人。
然而,那些所謂的「藍海」,到最後多半變成了「死海」。
良叔曾和幾個做風投的朋友搞一些項目。發現年輕的創業者最喜歡拿「藍海」說事,而且他們確實也能挖掘出空白地帶。但是,最終的結果往往失敗。
我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年輕人準備做高爾夫領域的事。他想開發一款軟體,可以實現球場定位,揮桿動作糾正,記杆數等功能。
我和那幾個風投朋友,都屬於高爾夫重度發燒友,感覺這些功能確實可以滿足用戶的痛點。而且,市場上並沒有什麼此類產品,所以便投了這個項目。
你看,這個項目就是所謂的「藍海」。但結果卻不怎麼好,收益與預估嚴重不符。
我們復盤後發現,雖然根據官方統計,中國高爾夫球愛好者有500萬人,但真正需要這種軟體的骨灰級玩家則少之又少,估計不超過5萬人。
而且,願意付費的,更少的可憐。所以,就算產品做的再好,市場沒那麼大,一切都是白搭。
我是說尋找藍海有錯嗎?當然不是,「垂直」、「聚焦」永遠是創業的主旋律。
但凡事講辯證,你去一個人跡罕至的海灣游泳,下水前最好想一想,為什麼沒有人來這裡。
而人們願意擁擠於同一片海域,至少可以證明這塊是安全的。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創業,也適用於個人成長。
一位大學畢業不久的讀者,現在有兩個擇業機會,一個是移動軟體開發;一個是展會策劃。
他來徵求良叔的建議,並說自己傾向於後者。因為移動軟體開發從業者太多了,這個行業已被做爛了。
而展會策劃似乎更小眾一點,能學到不少門檻很高的軟技能,更能建立競爭壁壘。
他這麼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忽略了一點,競爭是相對的。正因為市場大,有豐厚的利潤,競爭者才多。
移動軟體開發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而展會策劃領域太冷門,就算分羹的人少,怎奈羹更少。
況且,越小眾的技能越難遷移。正如一個定製機器上的零件,拿下後,將不再適用於其他機器。
李安曾指導過一部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奧斯卡上拿了大獎。
然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事情:為這部電影服務的電影特效製作公司R&H,債台高築破產了。
李安曾寫了一封公開信,表示對《少年派》特效團隊專業的折服。
他說,為了讓海浪更逼真,為了讓男主角撫摸老虎指縫露出的毛更自然,特效團隊用了各種不可思議的細節處理。並稱這個團隊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藝特效團隊」。
然而,令人唏噓的是,R&H公司破產後,特效團隊的人員都無法找到工作。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太專業,且太聚焦了,他們對「文藝特效」的專長限制了自己。
試想只有拍攝《少年派》類的影片,才會用到他們。但是,現在有多少導演願意去拍文藝片?
這其中又有多少導演,願意在文藝片中啟用如此牛逼的特效?
所以,太過精細分工的技能,也許很專業很牛逼,不可替代,但卻會失去可遷移性。
你看, 古話說過猶不及,凡事皆是如此啊。
好了,關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想表達的?歡迎留言,良叔小隨天天見,再堅持59天。
-END-
戶外品茶,別有一番風味。 ——攝於2019年10月7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點擊了解更多,跟良叔學多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