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股價已翻倍!美團Q3再超預期,還能漲多少?

2019-11-22   華盛前哨

編者註:美團Q2、Q3業績頻頻讓人驚嘆,人們看錯了什麼,美團點評又做對了什麼呢?

作者/Oliver

美團點評-W去年在香港上市,2018年美團點評的股價像「斷線風箏」,不斷的往下掉,但是2019年「風箏」找到了風,隨風扶搖直上,自2019年初至11月份,美團納入滬港通並在股價上取得了超過100%的漲幅。美團股價的波動如此劇烈,人們看錯了什麼,又看對了什麼,三季報靚點又在哪呢,我們一起來簡單梳理。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一、美團靚眼第二季度業績回顧

在看美團靚眼的三季報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美團的第二季度,第二季度是美團的首次盈利時間,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料。超預期的第一個點主要在於外賣業務毛利潤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外賣業務整體扭虧為盈。

超預期的第二個點是美團在新業務上的虧損大大減少,摩拜單車的折舊基本進行完成,同時打車業務由「自營」轉向「聚合模式」,這些努力讓美團迎來了自己的首次盈利。

二、同樣超預期的三季報

資料來源:財報

美團於11月21日盤後發布2019年三季度財報。總體來看,美團整體交易額掉頭加速增長,帶動本季收入達到275億人民幣,顯著超出了市場預期的260億。而且在成本和費用改善的情況下,凈利潤達到了19.42億,大幅超越市場預期3.94億。

資料來源:彭博

三季度核心看點

到底因何美團能大幅盈利,原因在於美團整體毛利率的提升,同時研發費用以及管理費用的下降。

資料來源:財報

外賣業務

美團點評本季度外賣業務交易總額(GTV)為1119億元,同比增長40%。趨勢上一反以往幾個季度增速放緩的趨勢,本季度從上季度的37%加速增長至40%。外賣增長主要有兩個因素。1.美團加大補貼。2.本季度的交易用戶激勵同比翻倍。

本季度最受關注的外賣業務毛利30.5億,毛利率為19.5%,雖然不及上季度創下的22.3%的紀錄,但同比改善幅度依然非常明顯。對於環比毛利率改善幅度的下滑,美團解釋主要是因為這個季度夏季高溫,騎手補貼比上個季度更高一些。

到店酒旅業務

本季度到店酒旅業務收入達到了61.8億,同比增長39.3%,雖然增速較上季度的42.8%小幅放緩,但仍在快速增長中。

增長的主要推手就是酒店業務: 本季度酒店間夜量單季首次破億,同比增長高達44%,美團在酒店大行業一片頹勢中同比增速還比上季度提高了15個百分點!

毛利率急速上升的新業務

資料來源:財報

新業務收入本季57.4億,同比增長65%,但相對之前動輒100%以上的增速是在放緩,最大的亮點依然是毛利端的表現,毛利自上季度開始轉正,本季度更是達到了10.71億,毛利率為18.7%,是上季度的兩倍。

三、超預期的原因

外賣行業份額穩步提升

以收入為統計維度,從下圖可以非常清晰得看到,美團外賣的市場份額已重新回升,甚至超過了餓了麼剛被阿里接管時候的狀態,外賣行業大戰似乎已經結束。

資料來源:國盛證券

如果以收入為統計維度,美團的市占率達到了69.5%,在競爭中美團業績頻頻超預期與美團的市場份額穩步提升脫不了聯繫。

資料來源:財報

對"規模效應"的錯判

大部分人對於美團商業模式的理解存在錯誤,主要是「規模效應」的慣性思維。一般的規模效應來自於銷售量增大後,單個產品生產成本的減少。如果外賣是一個沒有規模效益的生意,那是不是做的越大就是虧錢越多呢?

但外賣的規模效應其實主要來自與運營效率的提升,訂單密度的提升帶來了單均成本的下降。簡單來說一個外賣小哥跑一趟送一單外賣還是送外賣對於外賣小哥來說,付出的辛勞水平是大致相同的,但第一個用戶和第二個用戶都會支付同樣的成本,也就是說當訂單量上升以後,外賣小哥很大可能用同樣的辛勞,送更多的單,所以單均成本是可以快速下降的。

四、結語

在電話會議中王興稱,我們並沒有關注競爭,我們關注的是自己的平台戰略;本季度餐飲外賣增長加速的重要原因是市場份額的進一步擴張;美團不僅僅是在低線城市保持領先,在高線城市也保持領先;餐飲外賣是美團的基礎,也是美團未來致力於繼續投資的領域。在美團逐漸占據競爭優勢的時候,美團的未來進一步清晰,隨著美團一份一份靚眼的財報,不少投資者對美團可能已心動不已,但投資之時除了業績,還有估值等其他因素考慮,還需投資者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