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養金魚,有多講究?

2019-08-22     金魚的王者KOG

文章節選自《硃砂魚譜》,一起來學習古人養金魚的諸多講究,比如換水前要洗手,不要用手撈魚要用碗舀魚,四季喂食和換水的手法,大魚和小魚的混養等很多細節做法。

古法養魚的經典之作,必讀!



魚相忘於江湖,是魚樂也。硃砂魚不幸為庭齋間物,涓涓一勺水之積也,不厚故。須數日一換卻,其水取江湖活水為上,井水清泠者次之,必不用者城市中河水也。

魚類在江湖中相互忘情地暢遊,是魚的樂趣。硃砂魚不幸淪為庭院書齋之間的玩物,積攢涓涓一勺這麼少的水,水面不深厚,所以要過幾天就要換水一次,取用江湖中的活水是最好的,井水中清涼的次一等,城市中的河流的水是必不能用的。




海換水需早起,須盥手,須緩緩用碗捉取,勿迫以手。迫則傷其鱗鬣,鱗鬣傷,魚則日漸就斃,縱不斃亦乏天趣,而生意不舒矣,慎之慎之。

大量換水需要早早地起床,必須洗乾淨手,必須慢慢地用碗來捉取硃砂魚,千萬不要用手強行捉取。強捉則會傷了硃砂魚的鱗片魚鰭,鱗片魚鰭受傷了,魚就會漸漸地死去,縱然不死也缺乏天然的情趣,而魚的精神也不舒展了,一定要慎重啊慎重。




換水一兩日後,底積垢膩,宜用湘竹一段作吸水筒,時時吸去之,庶無塵俗氣。倘若時不吸,色便不鮮美,故吸垢之法尤為樞要焉。或曰投田螺兩三枚,收其垢膩亦可。

換水一兩天後,水底積累起滑膩的污垢,適宜用湘妃竹一段做成吸水筒,時不時地把這些污垢吸掉,才能沒有一點兒塵世庸俗的氣息。倘若一時沒有吸去,魚的體色就不鮮美,所以吸除污垢的方法尤為關鍵了。有人說水缸中投養兩三枚田螺,讓這些田螺清除這些膩垢也是可以的。




此魚性嗜水中紅蟲,逐日取少許飼之,毋令過多,多則腹脹致斃。亦毋令缺,缺則魚不豐美,若欲其不畏人,每飼彼紅蟲先以手掬水數聲誘之,彼必鼓浪來食,及習之既熟一聞掬水聲即便往來親人,謂之食化。

這種魚生性嗜好吃水中的紅蟲,每天撈少量來喂它,不要喂得太多,太多了則魚吃得肚子脹起來而致死。也不要喂得太少,太少則魚就長得不豐滿美麗了。如果想要使硃砂魚不怕人,每次喂它紅蟲的時候就要先用手捧水數聲來引誘它,它必然湧起波浪來吃,等到它習慣了熟悉了,只要一聽見捧水的聲音就立刻游過來親近人,就把這叫做吃食的習慣吧。


水中紅蟲盛於夏秋之間,入冬歷春即為罕物。此時宜以生雞子調碎,用竹絲帚逐旋細點飼之乃佳,惟凝寒中縱不飼之而不害。

水中的紅蟲在夏秋之間盛產,從入冬到來年立春就非常罕見。這個時候也可以把生雞蛋調碎了,用竹絲的小掃帚慢慢地旋轉蘸取細點來喂它最好,只有在天寒地凍的時候縱然不喂它也沒什麼妨害。




每年四五月間正硃砂魚散子之候,若天欲作雨,須擇潔凈水藻平鋪水面,以待伺其既散,逐一取有子者,另置小缸器中曬子,倘過時不取則子悉為他魚所食。

每一年的四五月間,正是硃砂魚甩魚籽的時候,如果天要下雨,必須選擇乾淨的水藻平鋪在水面上,等它們來散籽。等它們甩完籽,逐一取出上面有魚籽的水草,另外放在一個小缸里曬魚籽,倘若過時不取出水草,那麼上面的魚籽就全都被其他的魚給吃了。




魚初出時如針如線,且未須以物飼之。俟其長至四五分既變紅色方可飼以紅蟲,最忌飼之太早,太早則傷其腸胃,以致斃之道也。

小魚剛孵出來的時候,細小得象針象線,並且不需要用事物來喂它們。等到它們長到四五分長快變紅時,才可以用紅蟲來喂它們,最忌諱喂得太早了,太早了就會傷了它們的腸胃,以致是使魚斃命的方法了。


凡魚入夏皆喜雨而畏日,硃砂魚尤甚,緣缸中水力淺薄故也。每夏日須早起以梅天雨水灑之,日既高須植一架以藍色布幔蔭之乃佳。不然一經烈日,則缸中之水熱如沸湯,魚之不斃者寡矣。

凡是魚進入夏天都喜歡雨水而害怕烈日,硃砂魚尤為明顯,這是因為魚缸中的水又淺又少的緣故。夏天裡每天必須早早起來用所搜集的梅雨天的雨水撒在魚缸里,太陽高高升起就必須支起一架用藍色的布做的布幔來遮蔭,這就最好了。不然的話一經過烈日的曝曬,則魚缸中的水就會熱得象煮沸的開水,魚不死的話,這種情況太少了。


此魚不甚畏寒,縱不藏亦得。但遇冱寒則輒底俱凍,多至夭損。須每年冬仲盛於中等缸器中,掘窖安置,須用一缸覆之外加以泥,待開歲春仲始出窖,乃為萬全也。

這種魚不太怕冷,就是冬天不儲藏起來也可以。但是如果遇到天寒地凍的天氣,就連魚缸底上的水都凍上的話,那麼魚就多半會夭折。所以必須每年冬天第二個月,把魚盛養在中等大小的缸器中,在地上挖一個地窖來安放這些魚缸,必須用一個稍大的缸套在魚缸外面,兩缸之間填上泥土,等到來年的春天第二個月才能把這些魚缸移出地窖,這才是萬全之策啊。




大凡蓄硃砂魚缸以磁州所燒白者為第一,杭州宜興所燒者亦可用,終是色澤不佳。余常見好事者家用一古銅缸蓄魚數頭,其大可容二石,制極古樸,青綠四裹。古人不知何用,今取以蓄硃砂魚亦似所得。

凡是用來蓄養硃砂魚的魚缸以磁州所生產的燒成白色的缸為第一等,杭州宜興所燒制的也可以選用,但終究是色彩光澤不太好。我曾經看見過硃砂魚愛好者用一個古代的銅缸來蓄養硃砂魚數尾,這個缸大得能盛兩石的水,形制極其古樸大方,四面長滿了青綠的銅銹。不知道古人用這個缸來幹什麼用,今天取來用它蓄養硃砂魚也似乎蠻相稱的。




後記:

明人張德謙所著的《硃砂魚譜》成書於一五九六年,是中國最早的一本論述金魚生態習性和飼養方法的專著。 雖然歷經400年,其中論點卻極少謬誤,至今讀來,如沐春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zeB8mwBJleJMoPMYc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