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有400餘名羅馬後裔,保留歐洲人體貌,說著流利的漢語

2020-02-25     隴先生

位於甘肅省永昌縣境內的利奇安古城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在古城裡,金髮碧眼,儀容端莊,講漢語,身穿羅馬戰袍的人們隨處可見。羅穎是Lixi村羅馬人的後裔,他說:「這裡住著400餘人,他們留著白色的皮膚,黃色的頭髮和藍色的眼睛,他們保留著歐洲的身體。家家都有薰衣草。在古羅馬,薰衣草是一種奢侈品。古羅馬的權貴們喜歡沐浴在薰衣草中。我們每年接待遊客200多萬人次,家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羅英激動地說:「我希望我的子孫後代記住,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中國。」

在《說文解字》中,李祁安撰文稱李祁為漢末的大秦國(古羅馬國)。公元前104年,漢武帝設立了利凱縣,因為一個羅馬民族向西漢帝國投降,他們中的一些人擅長魔術(魔術)、口吐火、自縛自放、拆八件等表演,在漢代非常流行。這一記錄清楚地表明,甘肅的「利凱人」是向西漢帝國投降的羅馬人。

那麼,為什麼這個古羅馬國家的「後裔」在公元前104年向西漢帝國投降呢?原來,當時西西里島爆發了兩次奴隸起義,總人口30萬。他們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但兩次起義都失敗了。當時,張騫的副特使抵達裏海。這個失敗的奴隸團選擇向張騫的副特使投降,因為投降羅馬的命運將是悲慘的。要加入強大的漢朝,我們不僅可以遠走高飛,命運更美好。於是,張騫的副使臣收留並貶職羅馬奴隸軍團。為了安置這些復員的人,漢武帝專門設立了一個縣,叫做「利凱縣」。

甘肅省沒有羅馬的文字記載。原因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個奴隸起義團。讀過古羅馬歷史的人都知道,古羅馬是最典型的奴隸制社會,奴隸沒有權利和能力閱讀和閱讀。此外,一支在起義中失敗的奴隸軍為了生存而成為漢代的「後代」。他們重新安置後,即使會寫字,也不敢用文字記錄逃亡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vOVfXABgx9BqZZII3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