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慣三氣,誠交三友」,是教育孩子的關鍵!別等到他大了才管教

2020-05-28     蔓德育兒

原標題:「不慣三氣,誠交三友」,是教育孩子的關鍵!別等到他大了才管教

"養不教,父之過",幼童讀的《三字經》都明說了,孩子沒有教養,那是父親的過錯,因為沒有教好。

盧梭曾說過: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能夠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之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

無論是《三字經》還是盧梭,他們要表達的都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根深蒂固。

14歲小小"老大",走窄人生路

有這麼一則事例,一個14歲的初中男生,是家裡獨苗,從小嬌生慣養,但孩子隨著成長,胃口越來越大,蘋果手機剛出新品就要換新手機,別的孩子還在努力學習的時候,他就學會了攀比手機的款式。

不僅如此,因為家裡對他的嬌縱,他身上總有遠超同學的錢,有錢就有底氣,他經常請同學吃吃喝喝,去遊戲機廳玩,儼然孩子裡的"老大"。

甚至,小小年紀,學著影視劇里,談起了戀愛。可開銷越來越大,最後走上了偷竊、擂肥的道路,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0-3歲是性格萌芽期;

3-6歲是性格成長期;

6-10歲性格逐漸複雜;

10-16歲是性格定型階段。

可以說,性格的塑造正如盧梭所言,從出生就已經開始了,父母需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那麼有些性格是需要磨礪的,有些則是需要鼓勵的。

教育孩子的關鍵是"不慣三氣,誠交三友"

3-6歲的時候,是孩子性格的成長期,家長會遇到很多孩子性格源自本能的問題,又或是因為家境的原因造成的性格缺陷,隨著孩子年歲越來越大,性格就越來越難處理。

這就需要家長防微杜漸,將孩子性格儘早塑形。#守護童心大作戰##我要過六一#

不慣三氣

嬌氣

現在孩子生活在蜜罐中,最容易滋生嬌氣,正如被送去參加《變形計》,而後衍生出網絡流行語"真香"的王境澤,就是嬌氣的典型,也正是因為他身上的嬌氣,父母處理不了,才被節目吸收,送去農村體驗生活,從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怨氣

年紀不大,怨氣不小,說的就是這樣的孩子,怨氣重的孩子,往往慾壑難填,稍有不如意,就覺得委屈,覺得什麼都不如意,會用比較極端的方法尋找填補。

義氣

在當初《古惑仔》流行的時候,"義氣"被包裝成一種合理的、理所應當的品質,朋友之間,需要"兩肋插刀、互相庇護"。但這對孩子相對單純的世界來說,真的對嗎?難道不會變成社會人員的糖衣炮彈,腐蝕尚在學習的年幼孩子們嗎?

誠交三友

有鑒於孩子性格塑造中,父母雖然是很重要的一環,但孩子不可能整日和父母相處,他們在成長之後,更多的時間,反而是和小夥伴相處。

這就要求父母幫助孩子對朋友進行篩選,讓孩子身邊有互相助益的孩子,而不是口中說講義氣,其實是把孩子拉進火坑的酒肉之徒。

學友

孩子想要出人頭地,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學習,幫助孩子找到一個願意一起學習的朋友,一起成長,一起成功,就像那個同寢室4個學子,全都考上研究生一樣,這樣的朋友,才能長久。

難友

人生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即便是孩子也會有不如意,有人能伸出援手,不圖回報地拉你一把,這樣的人,就是難友,他們品格高尚,做人無私,是值得孩子交往的人。

諍友

最難找的便是諍友,最難忍的,也是諍友,這些朋友口硬心軟,但他們往往是在孩子人生中最容易滑落的時候,給一擊當頭棒喝。正如諍臣魏徵,硬生生讓李世民把自己最喜歡的天鵝捂死在懷裡一樣。

孩子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最難的地方,就是他們像潔凈的胚子,最後塑造成什麼樣,完全來自父母如何琢磨。

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

應該把孩子的自身和周遭,都打磨一遍,比起給他們買很多玩具,要切實有用的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u5YWXIBnkjnB-0znHr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