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帶起娃來,根本沒媽媽什麼事

2019-07-26   九州心理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作者 吳輝

「獻給父親,送給孩子」,電影《銀河補習班》介紹了銀河系最好的補習班。

Z是一名高中生,說自己和朋友看這部電影時兩個人一直在哭,看完就給她爸媽買了票要他們去看,也建議我去看。看完之後我發現,電影里壓根不是講補習班,而是在講一個男人帶娃逆襲的故事。

電影《銀河補習班》挑戰了現時的教育觀念,很得Z的心意,她希望這部電影可以「教育」一下他爸媽,特別是說她成績再不好以後就廢了的爸爸。我體會到了Z的不滿,但我覺得真要是爸爸帶起娃來,根本沒媽媽什麼事。

1.

心大,爸爸帶娃活著就好

「馬皓文:以後你自己想做的事不需要問我,不需要經過我的同意。」

電影里馬浩文不顧校紀校在期末考試前規帶馬飛看航展,心是真大,他跟閆主任打的賭在支持兒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面前一點都不重要。

爸爸帶小baby在網絡里流行一句話:「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再配上哭笑不得的圖片,媽媽們瞬間就可以心累到無力吐槽自己的「豬隊友」有多麼不靠譜。

仔細揣摩,這些看起來的不靠譜,其實也有積極面。

相比於媽媽,爸爸更大的體型和力量、更多的個人和社會資源可以帶給孩子更多安全感的。他們常常把孩子高高拋起又接住、高難度的追逐打鬧,很願意讓孩子冒更多風險,去探索更多可能,這極大增加了創新的可能,保護了孩子們「這要碰一下,那裡搞一下」的好奇心。

孩子大了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爸爸們普遍沒有媽媽們那麼多的焦慮,還會說:「學習不好沒事,大不了跟我一樣,你看我還不是很可以的」,然後就遭到媽媽們一頓白眼,但對於孩子來講是極大的寬慰。

爸爸們不是天生粗心和不靠譜的,如果媽媽們回想一下當年怎麼被這些男人細心呵護、甜言蜜語轟炸的,就會發現其中有貓膩:當母愛泛濫的時候,爸爸們退後未嘗不是一種明智——給對方更多空間的明智。

2.

心獨,老子有自己的事

「馬浩文:把自己的橋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

支持馬浩文一路扛下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動力是修好自己的橋,塌了的橋。電影中長大後的兒子希望爸爸犧牲自己來成全自己的夢想時,馬浩文告訴兒子對他的教育是失敗的,因為他同意兒子的要求,放下自己沒修好的橋。

哈佛大學一項心理學研究的結論是80%男人的自尊和快樂源泉來自於他們對世界的改變和職業成就。帶娃?根本上不了爸爸們的心,但如果將此作為自己的職業成就,可就不一樣了。

電影里馬浩文給馬飛輔導功課的鏡頭一個都沒有,他將兒子的課輔資料倒掉,量了一下課本的高度,將兒子的任務難度重新定義,並告訴他要一直想,用一種崇拜天才一樣的眼神看著兒子說完這些話後,就自己干自己的事情了。

以後再有人問我該怎麼輔導孩子寫作業,我一定會建議他把這個片段看十遍。

再看那些把嬰兒掛在一邊的鋼絲網上自顧自打球的爸爸,一隻手抱著娃一隻手瘋狂點擊滑鼠打著電腦遊戲的爸爸,擼著孩子與自己一起刷抖音的爸爸,都在跟孩子表明:我玩我的。

應用於積極的事情上,那就是你搞你的學習,我做我的事,頂多我給你做個表率。

3.

發乎情,合乎理

我小時候我的父親幾乎沒抱過我,他甚至害怕抱所有嬰兒,怕自己用力過大把孩子弄傷了。而我除了沒有喂奶的功能,逗玩、哄睡覺、洗澡、換尿布樣樣都行,我那些曾經一起打DOTA的老鐵們都可以單手換尿布。

很多女性朋友都希望她們的老公對孩子上心,讓他們更好地帶孩子,我覺得帶娃這件事不外乎六個字:發乎情,合乎理。

「馬浩文:孩子都有一個神奇的感受器,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愛ta。」

電影中馬浩文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我也怔住了,不是被觀點折服,而是馬浩文說話時的眼神里充滿了確信的光芒,對人性如此信任讓我折服。

真做到了發乎情,基本也就合乎理了。爸爸帶娃不論行動上有多麼不靠譜,動情了,怎麼做都會讓孩子覺得更有趣,更願意有爸爸的陪伴。遺憾的是,大家都在找怎樣教育更合理,卻很少動真情。

現有的研究都證明爸爸帶娃的積極作用是媽媽無法替代的,不同年齡的孩子都需要爸爸的陪伴與關愛,這影響到孩子們是否更有成就、責任和自信,甚至是女兒未來的擇偶,精神分析里還有一個著名宿命的論斷:酒鬼的女兒會愛上酒鬼,如果不是,她會將他變成酒鬼。

現在越來越多的爸爸加入到照顧孩子、關愛孩子成長的當中,這是一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情,但「豬隊友」的稱呼著實不怎麼好聽。如果你是一位媽媽,或許今晚回家,你就可以大大稱讚一下你的先生說:「今後有你帶娃,我會把心放進你的肚子裡。」

作者:吳輝 心理諮詢師,講述諮詢室內外的故事,分享遇見真我的心路歷程,願與君同在

來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zqfxl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