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來
各地區各行業湧現出一批先進模範
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等9部門
聯合組織開展了「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
日前,「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公示
其中教育領域有不少先進模範入選
他們都是誰
一起來認識一下
於漪
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2月生,上海市人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上海市教師學研究會會長,全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首批特級教師
「
67年來,她紮根上海基礎教育最前沿,致力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推動全國語文課程教學綜合性改革,主編出版《現代教師學概論》等,參與制定《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帶動了大批青年教師,被譽為「精心育人的一代師表、潛心教改的一面旗幟」,在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史上有重要影響。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
」
衛興華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5年10月生,山西五台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原主任、教授,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
「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和經濟學教育家,長期從事《資本論》研究,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作出重要貢獻,主編的《政治經濟學原理》教材是全國影響力和發行量最大的教材之一。他提出的商品經濟論、生產力多要素論等,在經濟學界影響廣泛。榮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一、二屆論文獎。
」
馬寅初
(1882-1982)
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882年6月生,浙江嵊州人
著名經濟學家、人口學家和教育家,生前系北京大學校長
「
他畢生從事經濟學教學與研究工作,為國民經濟綜合平衡、穩定物價、控制人口等重大問題獻計獻策,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經濟科學、人口科學學科建設作出卓越貢獻。他一生熱愛祖國,堅持真理,追求進步,是中國共產黨的諍友。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在發展我國文化教育和經濟事業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持真理的無私精神,為後輩學人樹立了榜樣。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第一、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榮獲首屆中華人口獎特別榮譽獎。
」
支月英
女,漢族,中共黨員,1961年5月生,江西進賢人
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負責人
「
1980年,19歲的她隻身來到海拔近千米、交通不便的泥洋小學,成為一名深山女教師。39年來,從「支姐姐」到「支媽媽」,再到「支奶奶」,她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自己的「麻花辮」。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師德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
王選
(1937-2006)
男,漢族,九三學社社員,1937年2月生,江蘇無錫人
生前系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兩院院士
「
他主持研製成功的漢字信息處理與雷射照排系統、方正彩色出版系統得到大規模應用,實現了我國出版印刷行業「告別鉛與火,邁入光和電」的技術革命,成為我國自主創新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行業的典範。他主持開發的電子出版系統,引發報業和印刷業四次技術革新,使漢字信息處理與雷射照排系統占領99%國內報業和80%海外華文報業市場。九三學社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榮獲改革先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榮譽。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王忠誠
(1925-2012)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5年12月生,北京市人
生前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名譽院長,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他主持創建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和北京天壇醫院,撰寫我國第一部《腦血管造影術》專著,組織神經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率先在國內開展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攻克神經外科手術的一些世界性醫學難題,提出四大神經外科理論;帶領團隊研製出國產導管、球囊栓塞等動脈瘤栓塞材料,填補我國相關醫學領域空白。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王澤山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9月生,吉林省吉林人
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他始終以「強軍興國」為使命,在火炸藥領域潛心研究,創立「發射裝藥學」,注重探究科學原理、突破關鍵技術、推動轉化應用「三位一體」,在廢棄火炸藥無公害化處理與再利用、含能材料低溫感技術、等模塊裝藥等方面突破了多項世界性瓶頸技術,推動中國火炸藥研究應用從跟蹤仿製跨入自主創新和引領發展,為實現中國武器裝備現代化和推進軍民融合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
王輔成
男,漢族,中共黨員,1940年6月生,天津市人
天津師範大學原副校級巡視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
他始終堅持宣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500多場義務宣講,40餘萬觀眾思想共鳴,幾十萬元愛心捐款,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老教師、老黨員的信仰。宣講「三觀」,他有「約法五章」:站著講;脫稿講,體現對聽者尊重;不計報酬講,如果非要給也會無償捐獻;不接送;不吃飯,不給別人添任何麻煩。他演講不用多媒體輔助,卻聲聲入耳、引人入勝。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工作者、全國關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等榮譽稱號。
」
盧永根
(1930-2019)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0年12月生,廣東花都人
生前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
盧永根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包括稻的遺傳資源、水稻的經濟性狀遺傳、稻的雄性不育遺傳和栽培稻的雜種不育性遺傳等。2017年罹患癌症後,他將畢生積蓄8809446元無償捐獻給華南農業大學。學校用這筆款項設立了教育基金,用於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榮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
」
葉連平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9月生,河北滄州人
安徽省和縣卜陳學校退休教師
「
自1978年從教,葉連平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為鄉村教育奉獻了40多年;堅持為學生義務輔導,退休後自費開辦家庭課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輔導學生1000餘名。2012年設立「葉連平獎學金」,在社會各方的支持下,累計發放10萬多元,獎勵資助了132個孩子。榮獲全國中小學德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
甘祖昌
(1905-1986)
龔全珍夫婦
「
甘祖昌,男,漢族,中共黨員,1905年3月生,江西蓮花人,生前系江西省蓮花縣洋橋鄉村民。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解放後任新疆軍區後勤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等。1957年,他因公受傷,傷愈後,不戀高位,不圖享受,謝絕組織安排,帶領全家老少回到家鄉蓮花縣沿背村當農民。他密切聯繫群眾,與群眾同甘共苦,一直堅持參加勞動,把絕大部分收入都用來為家鄉修水利、建電站,為促進家鄉的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86年3月因病去世。
龔全珍,女,漢族,中共黨員,1923年12月生,山東煙台人,蓮花縣南陂小學原校長。1949年5月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跟隨丈夫來到沿背村,從此紮根基層,在鄉村教師的平凡崗位上奉獻數十年,踐行著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龔全珍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等榮譽稱號。
」
任繼周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4年10月生,山東平原人
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他是我國草業科學的奠基人之一,食物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戰略科學家,其主要貢獻在於提出了食物安全戰略構想,提出草地農業系統,力促耕地農業轉型和草地農業發展;構築草業科學架構,強化草業經濟管理,構建新型的草業學科體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榮獲全國優秀農業科學工作者稱號。
」
劉芳
女,漢族,中共黨員,1971年5月生,貴州貴陽人
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第三初級中學教師
「
從教25年來,一直紮根農村中學潛心教書育人,擔任5屆班主任和16年語文教師。2007年她因為視網膜色素變性導致雙目失明,轉型成為心理輔導老師,從此承擔學校未成年人德育教育工作至今。因成績突出,2015年貴陽市教育局成立「劉芳工作室」,2016年省教育廳為其成立「鄉村名師工作室」。榮獲時代楷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
劉永坦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12月生,江蘇南京人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兩院院士,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的奠基人,對海遠程探測技術跨越發展的引領者
「
劉永坦致力於我國海防科技事業40年,帶出一支作風過硬、能攻克國際前沿難題的「雷達鐵軍」。率領團隊實現對海新體制探測理論、技術的重大突破,在成功研製我國第一部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的基礎上,陸續攻克制約新體制雷達性能發揮的系列國際性技術難題,使我國新體制雷達核心技術領跑世界,實現了我國對海探測能力的跨越式發展。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次。
」
呂榕麟
(1963-2012)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3年12月生,福建福州人
生前系福建省福州市群眾路小學黨總支書記、校長
「
呂榕麟同志熱愛教育事業,長期紮根小學教育一線,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他夙夜在公,殫精竭慮,把打造一流學校、培養一流教師隊伍作為畢生追求,即使身患重病,仍然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毅力拚搏奮鬥,為人民教育事業燃盡了生命之火。注重教學改革,不懈探索科學的治校模式,積極推進教學創新,著力提高教學質量。秉持高尚師德,堅持以德育人,從不用手中權力徇私情、謀私利,贏得廣大師生的愛戴和社會的尊重。2012年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年僅49歲。榮獲時代楷模稱號。
」
曲建武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7月生,遼寧大連人
大連海事大學教授
「
無論是作為普通的輔導員、學生處處長,還是校黨委副書記、遼寧省高校工委副書記、遼寧省教育廳副廳長,在他眼中,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都是為學生服務。他把教書作職業,把育人作追求,把青春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和心愛的學生。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
」
何鏡堂
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8年4月生,廣東東莞人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董事長、首席總建築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傑出建築學家和教育家
「
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和工程設計第一線,雖八十高齡仍奮鬥不止,提出「兩觀三性」建築理論,先後主持設計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青島上合峰會主會場,以200多項重大標誌性工程引領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創作道路。捐出200萬元成立何鏡堂教育基金,牽頭推動各方累計捐贈1150萬元用於扶持青年學生和教師。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
庫爾班·尼亞孜
男,維吾爾族,中共黨員,1964年5月生,新疆烏什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
「
他敢為人先,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2003年拿出家中所有積蓄60餘萬元,創辦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並挨家挨戶動員鄉親們送孩子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用教育改變貧窮落後面貌。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摸索教學方法,積極開設國學課堂,組織學生背誦古詩詞、唱京劇、練書法等,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新疆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發展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為增進民族團結作出了積極貢獻,被譽為「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榮獲改革先鋒稱號。
」
張華
(1958-1982)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10月生,黑龍江虎林人
1977年1月入伍,生前系第四軍醫大學二大隊學員
「
1982年7月11日,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新築鄉69歲的魏志德老人在公共廁所通糞便時,被沼氣熏到,落入糞池。正在附近的張華聽到呼救聲,毫不猶豫地下到3米深的糞池內,奮力搶救魏大爺,不幸被濃烈的沼氣熏倒在便池中,因嚴重中毒窒息,搶救無效,光榮犧牲,年僅24歲。被中央軍委追授富於理想、勇於獻身的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張玉滾
男,漢族,中共黨員,1980年12月生,河南南陽人
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校長
「
畢業後他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高丘鎮黑虎廟小學,一干就是18年。學校師資緊缺,他把自己磨練成能教書、能做飯、能裁縫、能治病的「全能型」教師。每逢雨雪天,他都親自接送學生,沒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教材和學習用品挑進大山,一挑就是5年。他用微薄的工資相繼資助了300餘名兒童,培養出21名大學生。榮獲時代楷模、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
李中華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1年9月生,遼寧新賓人
1983年7月入伍,空軍特級飛行員,空軍指揮學院原訓練部副部長
「
他先後駕駛和試飛殲擊、轟炸、運輸3個機種26種機型,成功處置多次空中重大險情。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6次、三等功7次,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試飛員、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榮譽稱號,2017年獲八一勳章。
」
李保國
(1958-2016)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2月生,河北武邑人
生前系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教授
「
他始終奮戰在科技興農、扶貧攻堅和教書育人第一線,先後取得研究成果28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18項,技術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打造系列全國知名品牌,帶動山區農民增收58.5億元。參與研究提出聚集土壤、聚集徑流「兩聚」理論,使邢台前南峪森林覆蓋率達到90.7%,植被覆蓋率達到94.6%。榮獲改革先鋒、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脫貧攻堅模範等榮譽稱號。
」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
李桂林,男,彝族,中共黨員,1967年11月生,四川漢源人;
陸建芬,女,彝族,中共黨員,1966年11月生,四川漢源人。
「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小學堅守了29年,把一批又一批的彝族孩子送出大山,讓他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夫妻倆撐起這所云端上的學校,各項指標在全縣名列前茅,成為遠近聞名的模範學校。20年在懸崖天梯上接送學生,29年周六義務給學生補課,購買藥品無償給學生用,義務給學生理髮。榮獲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李桓英
女,漢族,中共黨員,1921年8月生,山西襄垣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世界著名麻風病防治專家
「
她將全部精力貢獻給麻風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長期奔波在雲、貴、川貧困邊遠地區,曾經4次遇險、2次翻車、2次翻船,兩側鎖骨和肋骨都摔斷過。她解決麻風病防治領域的重大策略和技術上的關鍵問題,為我國制定控制和消滅麻風病的整體規劃、為全球實現消滅麻風病目標的可行性提供重要依據。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
」
陳征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4月生,江蘇泰縣人
福建師範大學原校長,福建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原副會長,全國高師《資本論》研究會會長,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
他畢生致力於學習、研究、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先後出版專著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特別是在現代科學勞動理論、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綱領等領域作出理論創新,代表作《〈資本論〉解說》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為打造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陣地作出貢獻。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
周令釗
男,漢族,中共黨員,1919年5月生,湖南平江人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
代表作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張海報《復活》、油畫《五四運動》,他設計或參與設計的作品包括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的毛主席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少先隊隊旗、共青團團徽、第二至四套人民幣等。他用手中妙筆,描繪出國家形象,展現民族榮光,被譽為中國藝術設計大師。在耄耋之年,他初心不改,心繫祖國接班人培養,對美育工作、美術事業發展不懈追求,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獲中國文聯第十屆造型藝術成就獎。
」
孟二冬
(1957-2006)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1月生,安徽宿州人
生前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
他淡泊名利,甘於寂寞,潛心治學,撰寫《中國詩學通論》(合著)、《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等專著,完成《〈登科記考〉補正》,得到我國文學界和史學界的高度評價。在新疆石河子大學支教期間,他嗓子嚴重喑啞,但堅持為學生和教師授課,直至病倒在講台上。在北京治療期間,已患食管惡性腫瘤的他仍以頑強的毅力坦然面對病痛折磨,堅持課題研究和指導研究生的工作。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茅以升
(1896-1989)
男,漢族,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1896年1月生,江蘇鎮江人
生前系九三學社中央名譽主席,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他設計並主持建造了我國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大橋——錢塘江大橋,參與修建了武漢長江大橋;原北方交通大學的第一位校長,為祖國培養了大批優秀工程技術人才;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工作30餘年,為我國鐵路事業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九三學社第五至七屆中央副主席、第八屆中央名譽主席,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鄭德榮
(1926-2018)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1月生,吉林延吉人
生前系東北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我國著名中共黨史專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
「
他畢生追求、信仰、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67年來始終堅守在教學科研一線,出版學術著作和教材50餘部。他學高德馨、以身垂範,把傳承紅色基因貫穿立德樹人全過程,把黨的創新理論貫穿學術研究全過程。他品行高潔、虛懷若谷,從不為自己謀取特殊照顧,贏得廣大師生和學界敬仰。被追授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
姚玉峰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2年5月生,浙江溫州人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
「
他留學後婉拒國外名校高薪聘請毅然回國,20多年來致力於眼科角膜移植研究與創新。獨創的角膜移植術,成功解決了排斥反應這一世紀難題,被國際眼科界命名為「姚氏法角膜移植術」,治療病人30萬例,讓近3萬患者重見光明。毫無保留地開展技術培訓與推廣,為我國建立了一個現代學科,帶出一批具有國際眼光的專業人才,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眼庫。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最美醫生等榮譽稱號。
」
胡福明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5年7月生,江蘇無錫人
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南京大學教授
「
他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主要起草人。文章於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報》發表後,全國範圍內掀起一場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拉開了解放思想的序幕,對於重新確立起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具有重要歷史意義,深刻影響了現代中國的歷史進程。榮獲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
」
鍾揚
(1964-2017)
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5月生,湖南邵陽人
生前系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
他長期從事植物學、生物信息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率領團隊在青藏高原為國家收集了數千萬顆植物種子;艱苦援藏16年,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以德修身、以德立學,用心盡力幫助學生成才。2017年9月25日,他在為民族地區幹部講課的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年僅53歲。被追授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
鍾南山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10月生,福建廈門人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03年抗擊「非典」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榮獲改革先鋒、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白求恩獎章。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賈立群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3年11月生,河北豐潤人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名譽主任,中華醫學會超聲醫學分會常務委員
「
他是我國兒童超聲領域的拓荒者,家長心中的「B超神探」,從事B超檢查40多年,練就「火眼金睛」;「24小時服務、隨叫隨到」,是醫療戰線上愛崗敬業、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清正廉潔的優秀代表。黨的十九大代表,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
顧方舟
(1926-2019)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6月生,浙江寧波人
生前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研究員
「
他是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科技攻關的先驅者,研發的脊髓灰質炎疫苗「糖丸」護佑了幾代中國人的生命健康,讓中國進入無脊髓灰質炎時代。榮獲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工作先進個人。
」
高銘暄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8年5月生,浙江玉環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當代著名法學家和法學教育家
「
他是新中國刑法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全程參與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制定,是新中國第一位刑法學博士生導師,統編刑法學教科書的主編者,為我國刑法學的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
黃大年
(1958-2017)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8月生,廣西南寧人
生前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著名地球物理學家
「
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帶領團隊辛勤奉獻,頑強攻關,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2017年1月8日因病不幸去世,年僅58歲。2017年5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榮獲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
斯霞
(1910-2004)
女,漢族,中共黨員,1910年12月生,浙江諸暨人
生前系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教師,著名教育家
「
她執教68年,在小學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獨樹一幟,創造的「隨課文分散識字」教學方法,在全國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擔任國家教委中小學語文教材審查委員會成員10年,為我國小學語文教材和教學建設作出重要貢獻。第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
裘法祖
(1914-2008)
男,漢族,中共黨員,1914年12月生,浙江杭州人
生前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名譽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醫學家
「
他是我國普通外科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器官移植外科創始人之一,在腹部外科和普通外科的成就推動了我國外科學的發展。嚴謹的科學作風,無私奉獻的精神,是科技界、醫學界的楷模。他創造的外科手術方式被譽為「裘氏術式」。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榮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
賴寧
(1973-1988)
男,1973年10月生,四川石棉人
生前系四川省石棉縣石棉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
「
1988年3月13日,他為了撲滅突發山火,挽救國家財產,在烈火中奮戰四五個小時後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14歲的寶貴生命。賴寧犧牲後,他的英雄事跡傳遍祖國大江南北,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和褒揚。1989年5月被共青團中央授予「英雄少年」稱號。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譚千秋
(1957-2008)
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9月生,湖南祁東人
生前系四川省綿竹市東汽中學學生工作處主任,四川省特級教師
「
1982年1月,他畢業分配到了四川綿竹東方汽輪機廠工作,先後在東方汽輪機廠的職工大學和東汽中學任教。他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愛學生,被同事們稱為「最疼愛學生的老師」。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他將4名學生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身體蓋著學生。被找到時,他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但仍將學生死死地護在身下,4名學生因此得救。被追授為全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抗震救災英雄。2009年當選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
鮮學福
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1月生,四川閬中人
重慶大學採礦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他是我國著名礦山安全技術專家,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攻克近距離開採保護層抽放瓦斯這一世界性難題,最早實踐近距離煤層保護層開發及瓦斯抽放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完整地建立煤層瓦斯滲流理論,為煤層開採時瓦斯運移、富集、湧出的預測及抽放技術的改進奠定理論基礎。創新提出超臨界二氧化碳強化頁岩氣高效開採的路徑,指導實施世界首次超臨界二氧化碳壓裂現場試驗,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前沿地位。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3項,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
潘建偉
男,漢族,九三學社社員,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
他是國際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突破量子信息處理關鍵技術,解決量子保密通信在現實條件下的安全性問題。牽頭研製成功國際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主導完成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技術驗證機應用示範項目,構建了首個空地一體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使我國量子保密通信的實驗研究和應用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榮獲改革先鋒稱號。
」
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
「
1955年初,為了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同時改變舊中國遺留下來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現狀,支持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數千名交通大學師生響應國家號召,告別繁華的上海、紮根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設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學府,在交大西遷的洪流中,無數可歌可泣的事跡,築成了「西遷精神」的豐碑。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15位交大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2018年8月,中組部、中宣部在廣大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大力弘揚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的崇高精神。
」
來源:《人民日報》、微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