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警眼看天下
幾天前,一個自稱「李老師」的人
添加了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
刑警大隊民警王亞峰為好友
添加好友幾天後,這位李老師
一直沒有和王亞峰說過話
直到今天早上
李老師將王亞峰拉進了一個群
一個基金理財的分享群
群里有各種「老師」在發一些股票、期貨的行情
勸群里的網友及時投資
王亞峰在大隊里主要辦理詐騙案件
在被拉進這個群後,本著職業習慣
王亞峰想要提醒一下群內的網友
當心被騙
於是在群內發了一個視頻
沒想到下一秒
哈哈哈哈
王亞峰告訴記者:「很多披著理財投資外衣的騙子會通過這種群,誘騙群眾,群眾一旦誤信,最壞的結果就是血本無歸,發個提醒視頻,一方面提醒群眾小心被騙,另一方面希望警醒不法分子,讓他們早日回頭是岸。」
隨著各類理財的火熱,與之相關的各種
假冒投資理財網站、軟體增長迅猛
群眾們在理財的同時
也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小心這些
不懷好意的人和騙術
絕對不投資看不懂的領域
很多騙子喜歡打著收藏品、金幣、股票、外匯這些理財產品的旗號來進行詐騙,加上人們自身對這些理財產品的不了解,往往容易輕信好友或者理財經理,盲目跟風就容易落入騙子設好的圈套。
高收益理財產品保持警惕
相信大家都見過各種理財平台打出的口號:「天天返利」、「今天買,明天賺」、「零風險、高回報」、「年化收益率高達200%」等,這些詞對於投資者來說具有誘惑力。但是,一定要冷靜看待,過高的收益是否符合客觀規律和實際情況,因為這類廣告很可能是騙子拋出誘餌,或者是風險極大的產品。
學會看產品說明書很重要
投資一筆,搞清一筆,如果要投資理財產品,那麼一定要清楚了解產品的結構、資金的投向和主要的風險來源。
反正如果說明書只是泛泛地列出投資領域、介紹不清晰的就不要購買了。因為這類往往不正規或者不安全。
「當心收到模仿銀行系統的詐騙簡訊」
如果你收到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實在是高的誘人,就需要特別注意了。一旦有些投資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比銀行高出5%以上,就有可能是騙子的簡訊。
凡是以銀行名義發出的理財信息,在你決定買的時候一定要打全國統一的客服電話確認,而不是擅自信任詐騙簡訊上留下的手機號碼,因為銀行一般是不允許員工以個人的名義給客戶發簡訊的。
民警提示
投資理財不是銀行存款,不可能做到零風險,所以在投出每一筆錢之前,都要清醒評估對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這是投資者要牢記的。
一定要選擇正規可靠的理財公司,選好理財的平台和產品後,更需要投資者擦亮眼睛,多了解市場行情,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清楚每一種投資工具的特性,對於不了解的方面要諮詢專家和業內人士,全方面了解資料,謹慎投資,不要盲目追求高息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