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死活不肯去幼兒園,怎麼哄都不願意,這位媽媽急了。
這位媽媽就是顧女士。
顧女士平日是做生意的,因為孩子這幾天總是不肯去幼兒園,她在不忙時,就去幼兒園附近樓上蹲守拍攝,她看到做操時,其他小朋友都在跟著老師做,只有她的兒子在一旁,自己走來走去;後來又拍攝到,當其他幾個孩子一起玩時,另一個老師把自己兒子單獨領走了。
顧女士很生氣,認為幼兒園在區別對待孩子,不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致使孩子很孤獨;在雙方會談時,幼兒園方也表示很委屈,因為顧女士的兒子每天只上半天學,很多操是在下午教給孩子們的,所以顧女士的兒子不會做操,也不願意和其他孩子在一起。
從視頻中我們也獲知,孩子之所以只上半天學,是因為孩子一直不能說連貫的話,只會叫爸爸媽媽,顧女士帶孩子去檢查過,醫生診斷並非是孤獨症,屬於語言發育遲緩。
因此顧女士安排孩子上半天幼兒園,半天做感統訓練。
我們都說家校結合,孩子在幼兒園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父母的心,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經常會看到家長在外邊偷偷觀察,雖然不放心,但孩子終究要走這一步,與其各種擔心,不妨學些小技巧。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順利上幼兒園呢?
1、提前幫助具備孩子自理能力
從幼兒園的角度講,一般都是一個老師在某個時段里需要管理整個班級的小朋友,有時候顧及不到也是比較正常的,我一直提倡的是,孩子在家裡能學會的本領儘量在家裡學會,比如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繫鞋帶,自己去大小便,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等,這些並非是為老師開脫,而是,孩子自己學會的,無論在什麼地方都不會太難受。
2、與學校積極溝通
孩子進入幼兒園,其實也算是一個小社會,無論家長如何不捨得,孩子終究要走這一步,所以教會孩子與他人溝通協調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在孩子初入學時,可以準備一小段話,告訴老師,孩子都有哪些特點,讓老師提前有個印象,老師在面對那麼多新入學的孩子們時,其實記不住幾個,除非是有特點的,而家長主動提供信息,老師也會多關注孩子幾分的。
每周可以固定時間和老師溝通,比如每周五和老師聊上幾句,或者每天放學後,和老師聊聊當天的情況,有問題就及時解決掉,而不是憋在心裡,父母會溝通,孩子也自然會有樣學樣。
3、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
孩子突然出現某種異常行為,自然是發生了什麼事,導致孩子某種心理發生了變化。
父母可以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和言語中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如果不能獲知信息,也可以通過其他小朋友來知曉一些情況,不過也不要每件事情都大驚小怪,動不動就問責老師,這樣的心態會導致自己焦慮,孩子也可能更焦慮,更加無法上學。
4、特殊孩子父母需要更盡心些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孩子一直在做感統訓練,平日裡不愛說話,現在無法判定是否有孤獨症,對於具有特殊性的孩子,最好去專業的學校,對於孩子是更有好處;如果沒有問題,只是孩子性格問題,父母要多留意多觀察,在孩子出現某些行為時,自己認為哪種應對方式更合理,就和老師多多溝通自己的處理辦法。
老師了解了家長的想法和做法,自然也明白該如何應對孩子的各類行為了。
結語:
之前和一個兒子幼兒園同學的媽媽聊天時,那位媽媽說,她們班裡有個孩子是多動症,班主任對這個孩子關注是最多的,也非常有耐心地幫助孩子不斷矯正,這樣的老師固然好,但老師顧及不到,也不必把希望都寄托在老師身上,孩子是自己的,孩子的未來也是他自己的,家長與老師共同努力,才會讓孩子身心健康,同時擁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