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嚴的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當10月1日的第一縷陽光灑下,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門地區支隊的消防指戰員結束了夜間勤務,短暫休息後,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這一天,新中國迎來70華誕。這一天,天安門廣場舉行「國之盛典」,以閱兵儀式、群眾遊行、聯歡活動,為祖國慶生。這一天,從東方既白到夜幕低垂,「藍朋友」們堅守崗位,以忠誠和奉獻表達對祖國最真摯的愛。
24小時堅守只為萬無一失
10月1日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盛大舉行。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天安
6時許,國家博物館門前的柳樹隨風搖曳,停在一旁的紅色消防車十分醒目。消防車旁邊放著摺疊板凳和5具滅火器。這是天安門地區唯一的常態24小時執勤點,也是全國消防救援隊伍中唯一實行24小時執勤的力量。天安門地區支隊國博消防站政治指導員田磊帶隊負責10月1日這天的24小時勤務,主要任務是廣場東側路及周邊安全隱患的排查和突發情況的處置。
一大早,田磊帶領其他4名消防指戰員檢查完車輛設備,精神抖擻地在消防車前整隊。
「向右看齊!」
隊伍齊刷刷地往右看。
「報數!」
「一!」「二!」「三!」「四!」鏗鏘有力的報數聲依次響起。
「24小時堅守,全力確保萬無一失!」田磊做完戰前動員,入列與大家一起站崗執勤。
「我們前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確保國慶節當天不發生突發情況,即便發生突發情況也能秒級響應、立刻處置。能親眼看到國慶盛典圓滿落幕,我們付出的一切都值了!」1日晚的聯歡活動結束後,田磊說。
「紅飄帶」里的守護者
消防指戰員在巡查風險隱患 鄭佳宇 攝
天安門廣場上,東西兩條大型「紅飄帶」莊重、靈動。每條「紅飄帶」上都有兩塊電子大屏,播放著慶祝影片,很多群眾在「紅飄帶」附近合影留念。
6時30分左右,在西側「紅飄帶」內部,天安門地區支隊的蘇大鵬正在進行巡檢。「兩塊電子大屏的電線電路和接口開關、操作室都是檢查的重點。」蘇大鵬一邊介紹一邊拿起操作室的滅火器,認真檢查之後又繼續進行下一項檢查。
「紅飄帶」有16米高,內部共有6層,各種金屬板架交錯,猶如蜘蛛網一般複雜。記者進入其中一層,從門口穿行到一塊電子大屏處,便覺得氣喘吁吁,一路上還遇到不少「陷阱」,如鬆動的金屬板、高低不平的台子。而蘇大鵬他們每兩小時就要對「紅飄帶」內部巡檢一次。這樣的巡檢力度和頻次,從「紅飄帶」開工建設起就如此了。此外,天安門地區支隊防火處人員每天至少要進行一次防火檢查。
「防火和救火力量如此密集檢查巡查,為的是確保萬無一失。」天安門地區支隊防火處的馬冀昆說,「防為上,救次之,天安門地區連煙都不能冒,我們必須把防和救的各項工作做到極致。」
做好為人民服務各項工作
10月1日這天,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豎立著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觀禮台上方巨大的「國慶」「1949」「2019」立體字樣分外醒目。
7時許,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到升旗台間的紅毯上,國旗護衛隊正在巡邏。他們正氣凜然的英姿、整齊劃一的動作,吸引了很多遊客拍照留念。
此時,天安門地區支隊負責廣場東臨觀禮台區域的商宏運和周擇振,正在巡檢風險隱患。「請問西臨觀禮台怎麼走?」一位大爺向他們問道。「您好,西臨觀禮台需要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繞過去,直行就是了。」商宏運答。執勤時,消防指戰員不僅負責防範風險、消除隱患,還要做好為人民服務的各項工作。
提前對樹木澆水濕化
消防指戰員對樹木進行濕化處理 劉暢 攝
「16時集合,到毛主席紀念堂對樹木進行濕化,提前將車輛和水帶準備好。」1日13時許,天安門地區支隊故宮特勤中隊中隊長劉海雙剛下勤,便通過對講機安排起了下午的工作。
為什麼要給樹木濕化呢?劉海雙介紹:「晚上的聯歡活動有煙花表演,毛主席紀念堂南側北側都有煙花發射裝置,而紀念堂內和周邊綠植多為易燃的松樹和柏樹,得提前對樹木進行澆水濕化,降低風險。」
確保煙花表演期間的消防安全是一場硬仗,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非常重視,專門從平谷區支隊和豐臺區支隊調派2台消防車、10名指戰員,由他們駐紮在毛主席紀念堂西南角和東北角,對內側進行守護。劉海雙則帶領3台消防車、10名指戰員負責毛主席紀念堂東側道路的守護任務。
16時整,劉海雙帶領馬民昌、劉暢等人準時到毛主席紀念堂,與平谷區支隊和豐臺區支隊一起對樹木進行濕化。
記者注意到,秋季天干氣燥,紀念堂外圍的松柏樹的一些樹枝已經乾枯,用手指輕輕一捏就碎了。「這樣的樹枝,一旦有未燃盡的煙花掉落,就很容易燃燒。」劉海雙說。
消防指戰員們利用消火栓和消防車的水源,操作水帶對樹木進行濕化。他們將水打得比樹木稍微高一些,讓水珠落下來,就像下雨一樣。「濕化要講究技巧,對高大茂密的樹木,直接將水噴上去很難徹底澆透,我們就採用這樣的方法,對比較低的樹木,就用開花水槍進行濕化。」劉海雙解釋。
毛主席紀念堂內和周邊有大大小小共計180多棵樹,完全濕化一遍需要1個多小時。而他們需要在開始前進行四次的濕化作業,並根據當天的風向對重點區域增加濕化次數。
正陽門前的巡查
消防指戰員對垃圾桶進行濕化處理 張楠 攝
在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之間的道路上,設置有5組煙花發射裝置。
這裡是煙花表演的重要區域之一。16時30分左右,天安門地區支隊負責這個區域的王輝和隨淼淼將煙花發射器的數量核查了一遍。「全要素演練的時候,沒有燃放全部的煙花,所以我們要確認一下煙花發射器的數量,心中有底才能萬無一失。」王輝說。
發現1組煙花發射裝置的電線尚未進行防火處理後,王輝立刻找到相關負責人,說:「請儘快對這根電線進行防火處理。」這位負責人連聲答應,並立刻著手進行處理。
隨後,王輝和隨淼淼提著水桶,對正陽門附近的垃圾桶逐個進行濕化處理。「就擔心未燃盡的煙花掉落到垃圾桶里,引起火災。」王輝解釋。
因為安裝了很多個煙花發射器,許多包裝紙箱被堆放在路邊。王輝、隨淼淼看到後,立刻上前要求負責人 儘快處理,確保現場沒有可燃物遺留。
記者注意到,在正陽門城牆下放著1組消防器材,包括1個消防背包、1個乾粉滅火器、1個水霧滅火器,其中消防背包里有1個滅火毯、4個水基滅火器、 1瓶沙子、1瓶水。王輝介紹,這是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根據歷次大型安保經驗專門配發的,滅火毯用於滅電線著火、沙子用於滅汽油著火、那瓶水可用於滅垃圾桶著火,「便攜而且實用」。
璀璨煙花下的默默守護
消防指戰員在煙花下守護 張楠 攝
1日19時30分許,在毛主席紀念堂東側道路的消防車前,劉海雙幾人已經整隊完畢。
「各就各位!」劉海雙說完,大家分成兩組,到各自負責的區域進行巡查。
20時整,聯歡活動開始,共有10次煙花表演,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題。盛大絢爛的煙花「承包」了北京的夜空,刷屏了朋友圈。但對劉海雙他們而言,每次煙花表演都是一場戰鬥。因為表演一結束,他們就要在從空中掉落的煙花燃放物中尋找是否有尚未燃盡的紙皮或引線。
這不,第一次煙花表演剛結束,劉海雙、馬民昌、劉暢就立刻到煙花可能落處巡查。以燃放點為中心,煙花散落範圍在方圓60米內,因為1日這天的風比較大,他們根據風向擴大了巡查範圍。
看到前方有一根還在冒煙的引線,劉海雙大步上前一腳踩滅。記者注意到,這根引線長約20厘米。「還好落在了地上,要是落在旁邊的車上,是很難看到的。」劉海雙通過對講機向指揮部報告了這一情況,並提醒大家集中精神、認真巡查。
這樣沒有燃盡的引線還有不少,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盡銳出戰,消防指戰員們駐守在煙花散落區域,全神貫注地排查每個掉落物。
21時26分,最後一次、也是時間最長的煙花表演開始。一束束煙花在天空綻放,美不勝收,劉海雙幾人卻無暇抬頭欣賞,而是一心巡查。
終於,煙花表演結束,聯歡活動圓滿落幕。劉海雙和戰友們進行了最後一次巡查,沒有發現問題,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