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魚sir的朋友圈被下面這個段子刷屏了,可能正在看文章的你也刷到了。
首先,知名博主flypig我是知道的,他沒娃!於是我就從這一連串的「哈哈」里,隱隱約約體會到這個世界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父親和老母親們的深深的揶揄和不懷好意。
「海淀」這個詞,幾乎已經成為讓全中國老父親老母親腎上腺素飆升的存在;海淀區是毋庸置疑的教育高地,即便我已經調研測評了很多機構和課程,但如果是海淀家長的爆料或推薦(像下圖這樣),我必須高看一眼,進而仔細研究,不能敷衍。
海淀的壓力,魚Sir 我遠在杭州,也能夠感受到幾分。
回過頭來,魚sir是理性派,這個段子笑過之後,不管是苦笑還是冷笑,魚sir都覺得有必要為家長圈裡的爸爸媽媽們合計合計,不吹不黑不瞎焦慮,孩子的詞彙量到底要達到什麼水平?
為此,魚sir找來我的教育夥伴王媛老師,王老師專門從事英語教育多年,前新東方英語老師,留英對外英語教學碩士,所教授的孩子有小到被媽媽抱著進教室的3歲小娃,大到一起切磋詠春拳的高中生,所教授的課程覆蓋體制內外路線。
我們一起花了一些時間,理了理以下觀點。
4歲, 1500詞彙量,是什麼概念?
語言教育中,聽說讀寫是衡量一個詞是否被學習者掌握的四個維度,這個大家很好理解。
對於一個小朋友而言,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詞彙量,順序大致是聽的詞彙量 > 讀的詞彙量 >說的詞彙量 > 寫的詞彙量。
什麼意思呢?
就是一個小朋友能聽懂一個單詞,他未必能自己讀出來;而能讀出來,未必能在合適的場合自主說出來;能說出來,也不意味著能寫出來。
所以,所謂的4歲1500詞彙量,其實是個偽命題,能夠聽懂1500個詞彙和能夠使用1500個詞彙,這裡的能力,差的不是一個量級。
我就先不去揣測這個段子裡所謂的1500詞彙量,是指聽說讀寫什麼層次的水平了,畢竟,牛娃上不封頂。
衡量孩子詞彙量水平的標準是什麼?
魚sir喜歡講尺子,喜歡講標準,想要合理的對比自家小朋友的詞彙量水平,我們完全可以藉助幾把權威的尺子來衡量。
國家英語新課標,我們可以認為是中國小朋友英語學習的底線。如果它要求的水平都還沒有達到,那就是妥妥的紅色警戒線。(牛爸牛媽先不要走開,你們的標準在後面)
根據國家英語課程標準,小學3年級開始學習英語,5、6年級應完成二級目標,9年級完成五級目標,高中階段完成8級目標。
單從詞彙量上來看,小學5、6年級的時候,要求掌握的詞彙量是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這個階段的要求,也只是讓孩子了解單詞是由字母構成的,還沒有到達認讀單詞的地步。
看到國家的這個標準線,是不是輕鬆很多?很遺憾啊,這把尺子,給家長們看一看,基本上,就是給大家做一下心理按摩,安慰一下大家。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目前比較主流的校內教材以及校外培訓機構主流的小學教材詞彙量。
校外培訓教材的詞彙量是大大超過校內要求的。所以,心理按摩過後,真正的對標,還是要結合一下「國情」的。
魚Sir 一直都是建議,我們國內的孩子,如果不是很明確以後一定會出國的,那麼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就以劍橋考試為尺子,來衡量孩子的進階。
在單詞的詞彙量上,對標這個考試體系:
這裡要求的是四會詞彙,所謂「四會」,即一個單詞,孩子一聽就懂,一看就能讀,一寫就對,見人就會說,能夠達到這個水平,這個要求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不管是海淀還是徐家匯的孩子,都可以用這個標準做大致的衡量。
舉例來講,目前魚sir所接觸的一些追求一線城市優質民辦學校的家長,如果想要在小升初以及後來的中高考,有比較大的英語競爭力的話,那么小學畢業前,達到劍五二級PET的水平,還是很有必要的。
用劍橋考試體系來量一量,這意味著
小學5/6年級,通過劍五二級PET, 詞彙量達到3500+.
小學3/4年級,通過劍五一級KET,詞彙量達到 1400+.
小學2/3年級,通過劍少二級,詞彙量達到900+。
小學1/2年級,通過劍少一級,詞彙量達到500+。
那麼,在幼兒園階段,通過看動畫片,聽兒歌,看繪本分級讀物,大量積累最基礎的聽力詞彙如動物、水果、顏色、家庭成員、交通工具、玩具以及一些動詞、形容詞、副詞等高頻詞彙,到達1000個左右,魚sir認為這是家長和孩子可以努力的方向。
然後再通過自然拼讀的學習,在小學前或者小學低年級,逐漸將這些聽力詞彙轉化為閱讀詞彙。
另外,魚sir不得不再次補充和強調,牛娃上不封頂。
詞彙量達標了,就夠了嗎?
達到上述的各個階段的這個詞彙數量,夠嗎?
答案是不夠。
掌握「四會」詞彙,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但詞彙量不能直接說明孩子的語言能力,魚Sir有接觸過個別孩子,家長號稱娃詞彙量達到3000+,但魚sir通過查看他的線上外教課視頻回放,居然發現小朋友完全無法和外教老師正常上課交流。
一方面可能是家長誤判孩子的詞彙量;另一方面也說明,很大一部分的單詞只是孩子的知識儲備,還不是可以運用的工具。
正如前面國家新課標中要求的,語言的能力,不僅體現在詞彙量上,還體現在詞彙的聽說讀寫的運用上;不僅體現在詞彙的運用上,還體現在語音、語法、運用語言闡述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上。
要達到這個水平,一般來講,需要有相應的課程和大量的輸出練習(要不然魚sir也不用測評這麼多機構和課程了)。
最後魚sir總結幾點。
1.我相信大家以後會遇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段子: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1500,只會算100以內加減法,只會背50首唐詩,夠不夠?聽到看到了,笑笑,就過了。
2.我不提倡盲目的自信和盲目的焦慮;在我看來,教育是有規劃可走,有標準可依,有路徑可循的。這方面歡迎大家頭條留言置頂處或者頭條私信和我探討。
3.我們家長的責任,在於幫助自己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規劃,同時盡最大努力匹配相應的教育資源給孩子,但不提倡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說事兒。
以上三點,作為小魚兒的父親,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