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地區挖出神秘「太陽人」,已有7000年歷史,內容至今無法解釋

2020-09-10     坤麗科技

原標題:三峽地區挖出神秘「太陽人」,已有7000年歷史,內容至今無法解釋

1998年,湖北省考古隊的隊員們正在秭歸縣東門頭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工作,該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目前考古隊已經在這裡發掘出了陶、石、玉、瓷等400餘件文物,收穫頗豐,大家非常激動。

累得滿頭大汗的考古隊長孟華平準備休息一會兒,於是走到不遠處的一塊石條上坐下,緩緩掏出了一根煙,抽著抽著,孟華平突然覺得不對勁兒——這裡都是雜草,怎麼會突然多出來一塊「石條」?他立刻起身,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嚇一跳,「石條」上竟然隱隱約約有圖案。

孟華平立馬叫來了幾名隊友,大家把「石條」小心翼翼地刨了出來,只見「石條」上刻著一個「人」,「人」頭頂的正上方還有一個「太陽」,經驗老道的考古隊員們當即便推斷出「石條」不簡單,且極有可能是來自遠古時代的文物,他們立刻把它送往實驗室。經過探測,發現該文物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考古隊將其取名為「太陽人石刻」。

「太陽人石刻」,整體為褐灰砂岩,長115厘米,寬20厘米,厚20厘米,陰刻(即將圖案或文字刻成凹形),表面和兩側較為平整,明顯是經過人工打磨,背面則凹凸不平。

再看「太陽人石刻」上的圖案,該圖案的最上方是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太陽正下方則是一個男子,一根線條將男子和太陽連接起來,男子的頭部略小於太陽,他的表情十分凝重,似乎在祈禱著什麼。在他的下半身兩邊,各有兩個圓形(目前認為是星辰)。整個圖案簡單卻不失生動,反映出新石器時代人類對於太陽的崇拜,對發展人類自身能力的渴望,它也是目前中國境內考古所見最早的太陽崇拜圖像。

「日」,最早出現的象形文字之一,它的樣子就是模擬的太陽(遠古時期沒有「太陽」一詞),在古人看來,太陽是光芒四射的發光體,更是被人格化的「神」,且它是所有神明里地位最高、最偉大的一個。

在《山海經》里記載了我國古人對太陽的崇拜,它起源於山東沿海,在珠江流域附近許多地方都能找到太陽崇拜文化的蹤跡;再比如說屈原的《九歌》中,把太陽神稱為「東君」,而中楚人更是把祝融當成始祖,把自己當成太陽和火的傳人,崇拜太陽。

目前考古專家們推測,新石器時代中期的「太陽人石刻」極有可能只是當年巨幅圖畫中的一部分,若是能找到其他沒有發現的部分,「太陽人石刻」中隱藏的秘密就能真相大白。

如今「太陽人石刻」被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因為它實在太珍貴,所以早已被列為「永久禁止出境展覽文物」,時至今日,「太陽人石刻」也只公開展出過2次,不知道有沒有親眼見過它的小夥伴?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gUYdnQBeElxlkkaF9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