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入侵多個玉米主產區,農戶焦頭爛額

2019-07-24   農村耕耘

今年初次入侵我國的遷飛性害蟲——草地貪夜蛾,往常已擴散蔓延到國內21個省份的1160多個縣。專家剖析,7月中下旬,或將有大量草地貪夜蛾成蟲陸續遷飛入侵黃淮海、西北地域、華北地域,乃至東北地域。最新信息顯現,山東、川藏已發現草地貪夜蛾為害。

來勢兇猛擴散速度快

「自今年1月11日我國雲南省初次發現草地貪夜蛾以來,截至目前,短短半年時間已擴散蔓延到21個省份的1160多個縣(市、區),受害面積近850多萬畝。」2019年7月16日,全國農業技術推行中心書記魏啟文在全國草地貪夜蛾智能防控(平度)培訓會上透露,草地貪夜蛾來勢兇猛,擴散速度快,防控態勢仍然嚴峻。

公開材料顯現,草地貪夜蛾是結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跨國界遷飛性農業嚴重害蟲,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目前已在近100個國度發作。

自2016年從美洲入侵非洲開端,短短3年,草地貪夜蛾就蔓延到非洲44個國度,形成衣索比亞、尚比亞等國度玉米減產30%左右。2018年,草地貪夜蛾開端入侵亞洲,當年就形成8個國度農作物受災1400多萬畝,其中,斯里蘭卡、印度、泰國等國度玉米減產20-30%,最高的以至減產50%。


「草地貪夜蛾實踐上並非新物種,世界上最早在1797年便有記載,我國文獻最早記載這個名字是在1983年。草地貪夜蛾有三大特性,即『能吃,能生,能飛』,因而關於農作物的危害尤為嚴重。」據全國農技推行中心防治處研討員趙中華引見,從我國受災地域的狀況來看,玉米產量損失20%-30%是很普遍的。

談及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的蔓延趨向,趙中華表示,「草地貪夜蛾最早在雲南發現是在1月份,3月份開端向東往廣東方向蔓延,5月份沿東西兩線北上蔓延至華南、江南多個省份。到了6月份進入了山東,7月份在甘肅、山西被發現。目前我國東南部省份根本都有了,且西線的蔓延速度明顯快於東線。」

魏啟文表示,據專家剖析,7月中下旬,或將有大量草地貪夜蛾成蟲陸續遷飛入侵黃淮海、西北地域、華北地域,乃至東北地域,「為了確保秋糧歉收,當前的防控任務非常艱巨。」

面對「蟲口奪糧」的應戰,農業鄉村部最近已制定下發《草地貪夜蛾防控計劃》,啟動應急防治用藥機制,發布了25種防治用藥名錄,並會同財政部緊急下撥了5億元防控資金,指導支持各地有力有效展開防控工作。

草地貪夜蛾「大兵壓境」,關於華北和東北地域來說,當下做好災禍防控預警顯得尤為重要。而作為山東首個發現草地貪夜蛾成蟲的地級市,臨沂市於今年6月20日初次經過誘捕器發現一隻雄蟲。


臨沂市植物維護站站長徐德坤表示,從草地貪夜蛾的蔓延規律來看,估計在7月底到8月初可能會發現幼蟲。當下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宣傳培訓工作,力爭做到讓害蟲眾所周知,打一場群防群治的人民戰爭。目前國度下撥的防控資金曾經撥付至鄉鎮,曾經為下一步防控工作做好了準備。

山東緊急撥付救災資金

為避免草地貪夜蛾蟲害涉及山東,山東省財政在前期已撥付局部農業病蟲害防治資金的根底上,再次緊急撥付農業消費救災資金5500萬元,支持各地統籌展開草地貪夜蛾專項防控。

補助資金依照山東省玉米種植面積分配至各市和省直管縣,主要用於蟲情監測調查、防控技術指導培訓等,確保全省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種植平安。

草地貪夜蛾是結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嚴重害蟲,具有「特能吃」「特能生」「特能飛」三大特性,嚴重危害玉米、水稻等主要農作物生長。今年初,草地貪夜蛾初次入侵我國後,對糧食和農業消費平安構成嚴重要挾。


入侵川藏高原

據四川省農業鄉村廳官網音訊,六月草地貪夜蛾已遷飛入侵至我國川藏高原。針對川藏高原地域面積寬廣,人員稀少,植保體系單薄,病蟲害監測防控難度大等問題,四川省與西藏自治區樹立五項制度,聯防聯控草地貪夜蛾,實在保證民族地域糧食消費平安。

筆者得悉,兩省區首先樹立了聯席會議制度,並於7月7日在西藏芒康縣初次召開了聯防聯控工作聯席會,並進一步明白聯動機制,簽署了聯開工作備忘錄。

同時,樹立結合監測預警制度。兩省區在相鄰縣區之間統籌規劃監測網點,共同規劃,確保零死角,全掩蓋。在兩地交界的金沙江沿岸,樹立了「架天網,裝置高空測報燈,監測成蟲遷飛動態;鋪地網,配置性誘監測設備,探明田間發作實況;設人網,展開拉網式排查,摸清實地危害狀況」的草地貪夜蛾三級結合預警體系,完成了不留盲區,第一時間控制草地貪夜蛾遷飛途徑、發作區域及發作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