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台日報》重點報道萊州!中觀農科亮了……

2020-03-05     搜索萊州

大地回春,農事漸起。

眼下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

也是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

萊州市堅持防疫不松、農時不誤,

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三農」工作的影響,

積極打好農業生產「第一仗」,

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打下基礎。

3月2日上午,天氣晴好。在山東中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的一棟溫室大棚里,幾名戴著口罩的工人清理完西紅柿蔓藤、整理好土地之後,緊接著另外幾名員工又忙碌著栽下甜瓜秧苗。

「甜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土層深厚、通透性好、不易積水的沙壤土最適合,沙質土壤宜作早熟栽培。而粘重土壤因為早春地溫回升慢,宜作晚熟栽培。甜瓜喜光照,每天需要10至12小時光照來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耐熱不抗寒。」大棚里,萊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尹同萍正就種植技術對員工進行講解。

山東中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土壤調理技術為核心,大力實施「生態+產業」工程,充分利用智能化大棚發展多樣化特色有機農產品種植,用科技引領企業發展方向,用健康理念打造高品質綠色農產品。

「你看,我們的大棚里安裝了空間電場,你可別小瞧這兩根電線,它就是利用高壓電把棚中的水分子降落到地下,然後使空間的濕度降低,對大棚蔬菜來說,濕度一降低,裡面的病蟲害就會比較少。」萊州市驛道鎮為農服務中心經理劉魯安對這個農業高科技情有獨鍾。

據劉魯安介紹,這個大棚經過了土壤改良技術,並採用了新技術新設備,生產出來的蔬菜完全符合國家食品要求。現在,青島利群集團每天都派物流車到基地來拉貨,這裡的蔬菜還銷往了威海、濟南等地。

萊州市農技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通過普及新技術、推廣新設施等精準到位的科技服務,助力各農業企業復工復產和穩產達產,在確保「舌尖上安全」的基礎上,保障農產品穩定生產。

疫情當前,萊州市加快推動春季農業生產,變不利為有利,幫助農戶拓寬產品銷路,引導更多合作社發展特色高效生態農業,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

這幾天,萊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維松農民合作社的社員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將200多畝的白菜塑料薄膜履蓋層一一挑破,讓生長在薄膜下的小白菜重見天日。

「再有兩個多月,這裡的一大片白菜將會盛開黃色的花朵,非常漂亮。這幾天天氣好,地溫躥得很快,若不及時將蒙在塑料膜里的白菜苗露出來,溫度一高,就會影響白菜的成活,所以再也不能等了。」戴著口罩忙著幹活的穆偉芳說。

萊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是省住建廳公布的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白菜制種不僅是村民致富的農業品牌,更是村民發展鄉村旅遊產業的創新路子。隨著鄉村旅遊產業的不斷發展,朱旺村將傳統農業耕作轉型發展為旅遊觀光農業,趟出了一條共同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子。

「現在進行春耕生產的都是些種植大戶,村裡每天都會抽調工作人員對耕作者進行定時監測和記錄。」合作社理事長楊維松說,村裡要求散戶目前先不要集體外出耕作,確有耕作需求的種植大戶,需要向村委報備登記後方可作業。

在朱旺村,街道衛生院醫護人員和村幹部組成的小分隊,每天還對地里的耕作者進行體溫檢測,檢查防控措施。

受疫情影響,今年萊州市的春耕備耕遇到不少挑戰,萊州市堅持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引導農民科學有序開展春耕備播、麥田管理、農機具檢修,從源頭保障農資供應,主動為「菜籃子」基地、畜牧、漁業養殖場等提供服務。特別是對疫情防控期間面臨的技術服務、農時用工、農產品配送等問題,精準施策,持續發力,描繪出一幅別樣的戰「疫」春耕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f3kqXAB3uTiws8K7YAY.html

















大長假來啦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