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帶堂嫂去陪酒,大臣講了一個故事,李世民聽完大讚

2021-04-21     夜讀史書

原標題:李世民帶堂嫂去陪酒,大臣講了一個故事,李世民聽完大讚

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十二月,李世民在宮中宴請新任的代理侍中王珪。皇帝的宴席自然少不了佳麗相伴,其中一位坐在李世民身邊陪酒的絕色美女格外引人注目。當然,皇帝的女人誰也不敢多看,更不敢多問,所以王珪只是埋頭喝酒,李世民問什麼他答什麼。

酒過三巡後,李世民開始有點飄飄然,他指著身邊的美女說:「這位美人以前是廬江王李瑗的姬妾,李瑗這傢伙早先殺了她的老公強行將她占為己有。」此處有必要說明一下,廬江王李瑗是李世民的堂兄。原本跟隱太子李建成走得很近。「玄武門之變」發生後,李瑗擔心李世民清算「太子黨」,於是在他人的慫恿下起兵造反,可結果軍隊還沒完成集結,李瑗就被他手下大將王君廓給砍了,一場造反行動就這樣出師未捷身先死,李瑗的愛妾也因此被發往長安「籍沒入宮」,成為李世民後宮團中的一員。但從家族輩分上來說,這位美女還是李世民的堂嫂。

李世民說者無心,可坐在下面的王珪聽不下去了。他對李世民說:「陛下認為廬江王這樣做對還是錯?」李世民毫不猶豫地說道:「殺其人而奪其妻,這是人乾的事嗎?你怎麼還問是對是錯?」

聽到李世民這樣肯定地回答,王珪開始跟李世民講起了一個小故事。春秋時期,齊國攻滅了鄰近的郭國。幾年後,齊桓公來到當年郭國的領地視察。他問現場一位老者可知郭國為何滅亡,老者說:「因為國君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齊桓公大感不解問道:「既然郭國國君知善惡,明是非,為什麼郭國會在他手中滅亡呢?」老者回答說:「國君知道什麼善卻不去做,知道什麼是惡卻不去改,所以國家才滅亡了。」

說到這裡,王珪把話鋒一轉又說道:「如今廬江王的美人尚在陛下左右,臣自然覺得陛下認同廬江王殺人奪妻的做法。可陛下又問臣廬江王的做法是對是錯。如果陛下認為廬江王的做法不妥,那豈不是如郭國國君那樣,知善而不為,知惡而不改嗎?」

聽完王珪的這番話,李世民先是一愣,隨即便大笑起來,稱讚王珪說得很好。當天李世民就下令將這位美人送回故鄉。

李世民身為帝王之尊,後宮中多收納幾個美人算不得什麼惡行。李瑗的姬妾也只是按照正常流程籍沒入宮,在李世民看來完全合情合理,所以他才會同王珪聊起李瑗殺人奪妻之事。可王珪講述的小故事讓李世民意識到,其實自己的做法也與李瑗無異,因此他當即決定忍痛割愛,將美人還其親族。

明君不是不會犯錯,而是在知道自己犯錯後有承認錯誤的肚量,以及修正錯誤的決心。歷史上的帝王有數百人之多,但真正能流芳百世的卻寥寥無幾,究其原因無非是渡人容易,渡己難。李世民有從諫如流的胸懷和決心,所以他手下才有魏徵、王珪這些敢於直言進諫的臣子。明君和賢臣總是相輔相成,反之亦然。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efx9HgBDlXMa8eqGa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