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這高分新劇,看得人喘不過氣

2019-10-17     K社編輯部

先來做個人性的測試題。

01

小芳是牟格州的一名中年婦女,

這天她得知之前在她家寄宿過的「養女」小甜甜被人強姦,

於是她丟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心慌意亂的趕去了小甜甜的住所。

小芳想起了自己當年相似的經歷,

想好了所有要安慰她的話語,

然後……

打開門發現小甜甜正歡快而輕鬆地收拾著房間。

碰到朋友串門還旁若無人的嬉笑打罵,

小芳問她,寶貝,我有什麼可以幫助你的嗎?

小甜甜說,沒有,我正忙著搬家呢。可能是怕我觸景生情,政府又分了一件新宿舍給我,就在樓上。

然後小芳和小甜甜尬聊了兩句,

滿腔的憂愁和滿肚子的話語都打了水漂,相比之下,小芳窘迫得好像自己才是那個剛剛被綁住手腳性侵幾個鐘頭的人……

這時,小芳會覺得

A.她好酷啊!

B.這裡面有蹊蹺。

02

阿呆也是牟格州的,他是一名男警察。

這天阿呆按程序調查了一宗強姦案,

那是個十來歲的女孩冷淡姐,

年紀不大,卻陰沉冷漠得好像行將就木的老人。

憑藉自己敏銳的第六感,他感覺這個案子有點特殊。

冷淡姐在整個問話的過程中都好像都不太上心,總是一臉漠然,眼神放空。

而整個青少年收留宿舍內外都沒有找到任何一絲人證物證,

碰巧冷淡姐的養母們向阿呆表示,她們懷疑這又是一場冷淡姐自導自演的謊言。

「她是個表演欲很強的孩子」她們這樣說。

阿呆思前想後,覺得這個說法不無道理,畢竟在案件發生後,冷淡姐對每個人描述的案件經過都不一樣。

再仔細一回想,當冷淡姐接到警察通知電話的時候,語氣和表達其實都透露著不對勁。

作為一名分分鐘幾百個case上下的警察,阿呆有點生氣。

於是他找來自己的同事阿傻商量,

阿傻聽完阿呆告訴他的調查情況後會覺得

A.大家都懷疑她真是太可憐了。

B.現在的孩子太不懂事,這樣報假警會占用了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的社會資源。

03

是不是每個選擇看起來都很合理?

但如果,

我告訴你,

這其實講得是同一起強姦案。

這個被認為是撒謊的女孩叫作瑪麗,

而她明明被強姦了,卻被警局以「報假警」告上了法庭。

你會不會有一種如鯁在喉的無力感,

以及——

難以置信

這部美劇是根據一起真實的案件改編。

因為內容過於曲折離奇,報道這件事的新聞《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還獲得了新聞界最高榮譽,

普利茲新聞獎。

目前豆瓣的評分穩穩的保持在9.3分。

儘管近期的社會題材扎堆,光是網飛自己就上了三部。

但在這樣的環境下,這部劇能脫穎而出,斬獲高分,自然有它的獨特之處——

作為犯罪片,它放棄了熱血、女權、破案,甚至放棄了老生常談的痛斥犯人的可惡。

而是把視角放在了一直被認為站在受害者一邊的這群人,他們的無心之失,會帶來多大的傷害。

所以在敘述方式上,也放棄了一個案子的平鋪直敘。

而是在描寫瑪麗案件被草草了結的同時,對比著講述了另一起相似卻又不同的案子。

那一起案件的主人公是女警阿紅和阿藍。

她們在調查各自案件的時候,意外發現兩人的案件如出一轍。

都是先跟蹤再強姦,都是強迫受害者洗澡以清洗證據,都是連續數個鐘頭的多次性侵……

毫無疑問,這是同一犯人的連環作案。

再調各地的檔案一查,就發現類似的案子果然還有不少。

就這樣,阿紅和阿藍一合計,就一起搭了伙,開始了併案調查。

查案的第一步,是和受害者談話。

而從第一個鏡頭開始,我們就能體會到兩者的不同。

瑪麗案件中,男警察阿呆們是例行公事的命令式問話:

「你必須向我陳述一遍事情經過」

「你必須去醫院進行體檢取證」

「你不能碰衣服和鞋子」

……

(俯視)

雖然專業,有禮,也合理,但對一個剛剛經歷了性侵的女孩來說,未免有些生硬,刻板,還有那麼一點殘忍。

而阿藍的問話,不那麼「警察」。

她選擇把受害者單獨帶到警車上,營造出具有安全感的私密空間,

在確定受害者情緒穩定,能夠接受問話後,才以溫和的方式展開詢問,

(平視)

她像一個朋友一樣的詢問,傾聽,回應,關心,還有適當的安慰和理解……

另外一個很小的細節,

是遇到必須進行的程序,比如重複詢問時,

阿呆選擇的方法是:希望找到罪犯。

而阿藍選擇的是:可以接受嗎?

一個小小的稱謂,足以體現出兩人思維和出發點的不同,

一個關注於貫徹自己的想法,

另一個則是時刻應情況調整自己的想法。

就因為這樣,

雖然兩個案件的進展同樣陷入了僵局,

但那群受害者的情緒卻大不相同……

而這一部分的情節,

是整部劇里最讓我難過的地方——

在之前幾起無疾而終的強姦案里,那群曾經不畏犯人裸照威脅,毅然決然選擇報警的女孩,竟然無一例外的對於報警的決定悔不當初。

一位為了逃跑跳下三樓的女孩不再信任警察,阿紅數次上門都避而不見,

(受害者睡前服用的卡瓦醉椒過量時會有致幻作用)

而被法院要求定期心理諮詢的瑪麗「領悟」到自己最大的錯誤是沒能早一點說謊

如果一開始就撒了個完美的謊言,也許一切會變得更好。

這一段我真實的看難受了,

雖然傷害她們身體的是犯人,但擊垮她們信念的卻是周圍所有她期待過幫助的人們……

所以看到阿紅和阿藍耐耐心心的一次次上門,不厭其煩的梳理為數不多的證據,溫聲細語不厭其煩地安撫受害者的情緒,

不敷衍她們沒完沒了的詢問,不否認她們不切實際的猜想……

心裡會由衷的,迎來一陣感動。

誰說阿紅阿藍那些不在程序規則里的舉動是多餘的?

在這個故事裡,「標準答案」讓瑪麗蒙冤,讓她被視為騙子和瘋子整整兩年,還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宿舍,朋友,養母,乃至世界的善意。

「其他答案」卻把犯人繩之以法,判處了327年的徒刑。

這就是這部劇的內核,

那些最習以為常,視為理所應當的習慣和經驗,竟然成了阻隔我們和真相之間的一道屏障,也成了無意識中傷害別人的利刃。

這才是我們難以置信的原因。

其中最讓人唏噓的,是瑪麗冤屈昭雪的方式。

那是在阿紅和阿藍破獲案件後,她們為了儘可能多的搜集犯人的罪證,以求判處他更重的刑罰,

於是仔細查看了犯人每次性侵拍下的「裸照」。

在裡面,她們發現了瑪麗的照片。

如果不是這個變態拍下了照片,也許瑪麗永遠也無法擺脫被所有人誤解的困境。

可能連警察和罪犯本人都沒想到,

破案的警察掩蓋了事實,作案的罪犯揭露了真相。

這一切可不就是,

難以置信。

也許是因為事件本身就足夠匪夷所思,這部劇選取的表達方式和其他美劇不同,它非常克制,沒有企圖挑動情緒,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能夠客觀地走近每一個參與者的心理,了解這樣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情,為什麼就這麼真實的發生了……

這裡每一個人明明都是在用自己認為最合理的方式去「保護」這個社會,

但有限的認知和經驗是總結不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的。

帶著濾鏡去看時間,註定只能看見自己想看的東西。

所以她們只看見了瑪麗高高興興搬家,卻沒有看見她在工作時頻頻走神,

所以她們只看見了瑪麗滑著推車購物,卻沒有看見她找同款床單想把一切恢復原狀的偏執……

雖然這部劇,這個案件,狀似Happy ending了——壞人落網,女主也得到了補償,

我們都知道,

不說那些心靈上的傷痛無以彌補,現實中還有很多難以置信的誤解和錯位沒有得到矯正。

正如我前文所說,

這部劇並不是為了挑動大家的情緒去指責什麼,

它更希望做的,是讓大家明白,由於經歷的不同,有時候真相也許對我們而言不那麼「合理」,但我們審視事件的時候,應該預想到標準答案以外的解讀。

所以它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那些辦了壞事的人,並不是壞人,

所以在整部劇的最後,瑪麗接受了阿呆的道歉,並告訴他「下次,請你做得更好一點」。

【頭條號簽約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agu220BMH2_cNUgOoT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