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薦書#到底什麼樣的作品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你揭秘

2019-10-14     亞馬遜Kindle



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托卡爾丘克,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

相信大家都非常關注諾貝爾文學獎的相關消息,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餘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相信相較於他們是誰,更關注的是「他們寫了什麼」。毫無疑問,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為記錄和探索人類的精神世界貢獻了一份長長的佳作清單,這些經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Kindle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諾貝爾文學獎最受歡迎的10位得主

01

泰 戈 爾



1913年獲獎


泰戈爾與中國有著很深的緣分,中國近代作家徐志摩、沈從文、冰心都對他推崇備至。《新月集》《飛鳥集》讀者更是耳熟能詳。然而,他的獲獎作品《吉檀迦利》卻很少人提及。

對泰戈爾存在著一種誤讀。他不是小清新,而是一個哲人。他的思想深受印度「梵」的影響,他的作品在建立一個哲學世界上。從他的詩歌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是「真」和「美」,感受到人和靈性。

獲獎理由

由於他那至為敏銳、清新與優美的詩;這詩出於高超的技巧,並由於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業已成為西方文學的一部分。

代表作

《泰戈爾英漢雙語詩集:吉檀迦利》

《泰戈爾英漢雙語詩集:新月集》



02

鮑勃·迪倫



2016年獲獎

應該是這一獎項歷史上最富爭議的一位。鮑勃·迪倫,他是詩人?歌手?他和諾獎,到底誰成就了誰?

但不可置疑的是迪倫的歌詞就是詩歌般的存在,韻律、意境、內涵均在,更可佩的是它們傳遞給了全世界反思的力量。瑞典文學院將迪倫和荷馬並論,他們都用演奏傳達價值。

獲獎理由

用美國傳統歌曲創造了新的詩意表達。

代表作

《鮑勃·迪倫編年史》

《鮑勃·迪倫詩歌集(1961-2012)》

03

約翰·斯坦貝克



1962年獲獎

「貧窮」與「農民」是斯坦貝克的關注的主題。這位美國作家極力刻畫人類在貧困條件下的生存狀態,又凸顯人類遭遇極大痛苦後不被擊垮的堅強。

曾經做過記者的斯塔貝克理解現實與社會,因而「斯坦貝克式的英雄」都是那麼的鮮活和真實。他用作品為被壓迫者發聲和辯護,歌頌他們團結鬥爭的勇敢。

獲獎理由

通過現實主義的、寓於想像的創作,表現出富於同情的幽默和對社會的敏感觀察。

代表作 《人鼠之間》



04

巴勃魯·聶魯達



1971年獲獎


愛情、詩歌和革命三大主題構成了聶魯達的一生。雖然他的詩歌情感細膩,但是他並非那樣擅於抒情,「現實」才是他的著力點。

他寫真實的愛情,濃情蜜意與沉重糾結纏繞;他寫真實的人民,歌頌獨立和鬥爭。這兩者,皆為「人類幸福作出貢獻」。

獲獎理由

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

代表作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05

厄尼斯特·海明威



1954年獲獎


即便你沒有怎麼讀過他的作品,也肯定聽說過《老人與海》。「硬漢」「迷惘的一代」「新聞體」,這些是海明威的關鍵詞。

雖然他創造了「新聞體」這一簡練的寫作風格並以短篇小說見長,但《老人與海》是長篇。作為「迷惘一代」最傑出的代言人之一,他用冒險抵抗虛無,寫下了極富傳奇性的人生故事。

獲獎理由

因為他精通於敘事藝術,突出地表現在其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對當代文體風格之影響。

代表作 《海明威精選集》(套裝共4冊)



06

馬爾克斯



1982年獲獎


「要麼寫作,要麼去死」。馬爾克斯是一個愛講故事的孩子,一直這麼坦率的說話,他寫作為了讓別人更愛他。而大部分讀者真的又愛又怕。

作為「魔幻主義」的創始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讓無數人頭疼不已,但是現實與幻想的奇特碰撞、南美大陸的瑰麗風貌,又讓人很難放棄。大概「一本正經的說胡話」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能力吧。

獲獎理由

由於其長篇小說以結構豐富的想像世界,其中糅混著魔幻於現實,反映出一整個大陸的生命矛盾。

代表作

《霍亂時期的愛情》

《百年孤獨》



07

威廉·福克納



1949年獲獎

作為美國「意識流派」的代表人物,威廉·福克納並不是一個容易讀懂的作家,但不妨礙他成為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偉大作家。他構建了一個精神世界「約克納帕塔法縣」,其大部分作品都圍繞這個地方不同階層的人們展開。

「多角度敘事」「意識流描寫」以及眾多「隱喻」,讓他的小說具有足夠細膩的人物及其心理刻畫,也因此有眾多擁躉。如果要感受英語語言繁複和扭曲的魅力,那麼,福克納首選。

獲獎理由

因為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代表作 《喧譁與躁動》



08

維斯拉娃·辛波斯卡



1996年獲獎

辛波斯卡是波蘭最受歡迎的女作家,憑藉凝練、從容的風格被讚譽為「詩壇莫扎特」。

她關注人與自然、社會、歷史的關係,但又有著開闊的視野,沉思著「人的生存」這一宏大命題。她的詩歌,在言語上充滿了幽默、反諷,在形式上反覆琢磨,因而迷人而不乏味。

獲獎理由

由於其詩歌藝術中警辟精妙的反諷,挖掘出了人類一點一滴的顯示生活背後歷史更迭與生物演化的深意。

代表作 《萬物靜默如迷》



09

謝默斯·希尼


1995年獲獎


愛爾蘭淳樸的自然風貌孕育出無數偉大作家,蕭伯納、葉芝、王爾德都誕生於此。希尼同樣來自這片文學的土壤。

在極力營造光怪陸離與物慾橫流的現代文化語境下,希尼樸素的詩風十分醒目。他的詩歌為讀者描繪一個完整的世界,充滿我們熟知的童年、鄉村和自然景象,充滿了一種安靜的田園牧歌式的理想,頗有華茲華斯與歌德那古典的意味,蕩滌心靈。

獲獎理由

由於其作品洋溢著抒情之美,包容著深邃的倫理,揭示出日常生活和電視歷史的奇蹟。

代表作 《希尼詩集:區線與環線》

10

托妮·莫里森



1993年獲獎


「黑人」「女性」,這兩個標籤永遠伴隨著莫里森,同樣也深深埋藏在她的作品中。

作為成長於「黑人民權運動」時期的女性,莫里森感受著這一少數族裔的遭遇。她一直探尋非裔美國人的「雙重意識」,用語言的力量為黑人平權、女性平權發聲。

獲獎理由

其作品想像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實生活的重要方面。

代表作

《最藍的眼睛》《秀拉》

* 排名來自諾貝爾獎官網石黑一雄獲獎前排序

我們都熟知「藝術源於生活」的道理。而文學創作與一切社會中的所有的人都密切相關。

透過經典作品的筆力,我們閱讀著歷史,也閱讀自己,更閱讀著未來。這是作者創作的使命,也是讀者的覺悟。

書山無盡,知識無涯,Kindle為你量身打造千書隨行的「移動圖書館「,70萬本好書隨時隨地暢快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Zr4020BMH2_cNUgQ28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