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宣恩縣----置縣近三百年,民族文化藝術之鄉

2019-07-23   秦那qina

宣恩縣隸屬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總面積2740平方公里,總人口41萬人。宣恩是民族文化藝術之鄉。「宣恩薅草鑼鼓」、「宣恩三棒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彭家寨、慶陽涼亭古街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小茅坡營」有湖北省唯一保留完整的苗語苗俗文化。

一、歷史沿革

1、元初置沿邊溪洞招討司。至正二年(1342年)改施南道宣慰使司,四年升宣撫司。

2、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為施南宣慰司,後廢;十六年復置,屬施州衛。永樂二年(1404年)改施南長官司。

3、清雍正六年(1728年)屬恩施縣;十三年置宣恩縣,屬施南府。

4、1914年屬荊南道,1921年屬施鶴道,1927年直屬湖北省。

5、1949年屬恩施專區,1970年屬恩施地區。1983年屬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二、地名來歷

宣恩,於清朝設縣治。雍正十三年(1735)農曆十一月壬寅日(12月10日),兵部和吏部據湖廣總督邁柱疏呈合議,獲乾隆恩准,定名宣恩,寓意「宣示浩蕩皇恩」。以施南、東鄉、忠建、高羅、忠峒、木冊六土司地外加石虎里地域益之,第一任知縣陳采於乾隆元年勘邊界定疆域,以施南土司故基置縣署。

三、風景名勝

1、酉水河風景區。從源頭白水河順流而下,有如親臨「三峽」之感,有白水孔、一天門、鴛鴦峽、月亮岩、將軍山等景點。

2、貢水河風景區。3100畝的雙龍湖水面,山水交映,美不勝收,乘坐遊船、遊艇環繞一周達50餘公里,可觀賞到仙人洞、三仙洞、天門洞、鷹潭峽、五窯峽、羊角峽、展翅峽、隔人峽、火燒堡、油茶峽、繽紛崖、躍馬崖、蓮花池、青龍山、騰龍山、鬼城堡等景點。

3、長潭河七姊妹山。景區內七峰排列,疑似仙女下凡,數以百計的大小景點裝飾著整個七姊妹山系,世界著名的孑遺和觀奇賞植物珙桐。

4、、慶陽涼亭古街。慶陽古鎮上的慶陽涼亭街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具有古代遺風的土家街市。

5、彭家寨吊腳樓群。彭家寨坐落在湖北宣恩縣西南邊部,彭家寨是武陵山區土家聚落的典型選址,以其完美而集中的吊腳樓群而享譽中外。中國古建築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良臬先生,在考察恩施州古建筑後撰文:「要挑選湖北省吊腳樓群的『頭號種子選手』,準定該宣恩彭家寨出馬」。並以歌詠讚嘆:「未了武陵今世緣,貧年策杖覓桃源,人間幸有彭家寨,樓閣崢嶸住地仙」。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