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雲南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績效評價中,保山市以87.88分的得分榮獲全省第一名,成了全省7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整市推進州市中唯一獲得「優秀」等級的州市。
2019年3月,雲南省商務廳委託國家商務部流通促進中心對全省2017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進行績效評價,省商務廳於近日公布了績效評價結果。這次評價後,除了能獲得2000萬元中央資金獎勵支持外,還對我市進一步鞏固綜合示範項目成果和繼續完善農村電商服務功能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斐然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更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精準設計、精心組織和堅持不懈地推進,保山市農村電商發展正穩步前行。
強化組織領導 抓實「三個」統籌
2017年,保山市被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整市推進後,截至目前,全市已擁有電商企業794戶、電商網店13043個,電商從業人員28000餘人,打造了「一座保山」區域公用品牌,培育電商品牌28個。2018年,全市實現電商交易61.48億元,同比增長47%;實現農村網絡零售額16.58億元,同比增長39.6%;農村產品網絡零售額7.87億元,同比增長39.28%。貧困戶網絡銷售額達3732萬元,帶動5853人創業就業,其中貧困人口1879人。
為了解決好全市商務工作「機構不健全、管理體制不完善、缺乏人員」等問題,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市、縣、鄉三級電商工作領導小組,並逐級設立電商辦。
在統籌項目布局上,市級科學統籌現有農村電商項目,合理規劃電子商務進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農村物流體系、農產品上行等。在統籌資金使用上,市級統籌1000萬元及市級配套200萬元資金,重點用於提升改造市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功能、搭建市級溯源平台、電商數據信息收集平台、建設改造市級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在統籌推進力量上,市、縣兩級領導小組實行工作協調機制和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和調動相關職能部門積極性,及時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重大事項做出決策,對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完善基礎功能 助力脫貧攻堅
市、縣兩級分別制定了示範項目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並在政府門戶網站設立了「電商進農村」專欄,實施項目全程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補貼資金使用方向正確、程序合規;嚴格規範中央資金使用,按照每縣區1250萬元的標準,及時將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資金6000萬元下撥隆陽區、龍陵縣、昌寧縣、施甸縣。目前,中央資金共撥付3299.6萬元,撥付率為54.99%。其中,市級1000萬元,共撥付903.8萬元,撥付率為90.38%。當前,保山市已實現鄉(鎮)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和物流配送服務站全覆蓋,村級站點覆蓋率達51%,建檔立卡貧困村服務站點覆蓋率達58%。2018年,全市完成農村快遞件業務量621.01萬件,同比增長29.47%。
在實施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整市推進中,全市上下齊頭並進,積極搭建服務站點,提供便民服務,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目前,全市已建成貧困村電商服務點242個,覆蓋率達58%;建成貧困村物流配送點242個,覆蓋率達58%,培訓貧困村人員5686人次。
2018年,僅村淘網購額就達10684萬元,其中,貧困地區村淘網購額達2936.8萬元,帶動了560名貧困人口就業,為貧困戶節支387萬元。同時,保山市通過電商平台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額達3732萬元,帶動9585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893元。依託已建成村級服務站點,搭建完善小生產、小規模農產品供應鏈,在市級統籌下先後開發了騰衝市「騰生鮮」、施甸縣「菜到家」、隆陽區「鑫隆農優商城」、龍陵縣「龍陵優品」、昌寧縣「昌寧商城」等5個本地電商平台,將全市100餘種貧困戶農產品入駐電商平台,實現了小生產與小市場的有效對接。
皇冠級的網店賣家周維超2018年7月幫助耈街、珠街鄉銷售核桃112.5噸,實現銷售額211.5萬元。隆陽區瓦窯鎮下麥莊核桃專業合作社採取「網際網路+合作社+基地+農戶」扶貧模式,2018年實現網絡零售額150餘萬元,帶動入社農戶101戶(貧困戶70餘戶)實現戶均增收4000元。昌寧縣採取「一村一品+農業經紀人+貧困戶+農產品商品轉化器+全渠道銷售網絡」模式助力電商扶貧。施甸縣澳鑫公司以「公司+平台+合作社+基地」模式,帶動農戶入社766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06戶,2017年實現分紅24.5萬元。
公共品牌打造 電商影響力不斷擴大
為加快農村電商發展和農村產品上行,保山市重點打造「一座保山」區域公用品牌。為推進保山小粒咖啡等地標品牌推廣,及時建立本地農產品資料庫,統計本地農、林、牧產業情況,建立農產品資料庫,與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合作開展農產品質量檢測,免費為本地電商企業提供檢測服務。
為解決數據缺失、產品質量管控難問題,市級統籌開發了電商數據收集平台和農產品溯源系統,將全市產業發展、市場主體、品牌培育(地標產品)、非遺產品、特色產品、物流快遞、電商企業網絡交易等數據納入大數據平台,實現電子商務信息共享,為電子商務發展決策提供了數據分析與支撐。目前,已將55戶企業納入全市溯源監管平台。
採取多種方式加大電子商務宣傳推介,不斷擴大電商進農村影響力。2018年以來,保山市電商工作得到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新社等國內40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欄目對保山小粒咖啡進行了報道。加強與省級、市級等主流媒體合作, 2018年在省級媒體刊發電商新聞2條;在市級各主流媒體電商專欄刊播電商新聞60餘條次。同時,在各級電商公眾號、政府門戶網站發布信息共計660餘條;在各縣區鄉(鎮)、村集市電子商服務站點噴繪廣告、刷字、立廣告牌等共計143餘條。
保山市先後組織部分鄉鎮、企業參加第五屆A20·新農展暨網紅生鮮節、2018首屆雲南保山市好網貨大賽、第二屆保山咖啡文化節暨「尋找中國最美咖啡」、端陽花市「電商一條街」等活動。在四川省涼山州舉行的全國電商扶貧工作會上,保山市商務局以《雲南保山探索農村電商整體推進新路徑 形成資源合力》為題的交流發言,得到了商務部的褒揚。
新產業培育 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各縣(市、區)積極採取舉辦培訓班、送課下鄉、網上培訓等方式,以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返鄉大學生、創業青年、建檔立卡戶等人群為重點,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普及培訓,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目前,已舉辦各類培訓班422期,培訓人員28580人次,其中培訓貧困人口5686人次,成功孵化創業企業140餘戶。
依託公共服務中心,為全市農特產品網銷提供攝影美工、品牌培育、創意設計、文化包裝、運營推廣、品牌營銷等電商服務。保山學院、保山滇西職業技術學院和各縣區職業中學開設電商專業,形成人才培訓長效機制。組建市級電商講師團隊,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全市開展電商培訓,市級共開展跨境電商培訓11期,培訓人員960人次。
此外,保山市還積極探索微商、直播、抖音等網絡營銷新模式,積極發展壯大琥珀產業,騰衝琥珀銷售額已經從4年前的不到100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銷售額35億元。其中,網絡銷售額達21億元, 2017年,騰衝以此榮獲「中國琥珀之城」稱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琥珀交易集散地,發展帶動從事琥珀經營商家1486家,常駐騰衝世界各地商人1000多人,從業人員1.5萬人,其中貧困人口1417人,人均月收入實現5000元以上。
為彰顯電商示範帶動效應,建立了保山滇西電子商務示範園區,園區入駐企業達168戶。目前,示範園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咖啡電商產業園區。2018年實現咖啡網絡零售額3.2億元,增長42%。同時,各縣(市、區)也分別建立電商發展集聚區5個。其中,騰衝培育電商企業105戶;龍陵培育電商企業37戶;施甸培育電商企業23戶;昌寧培育電商企業41戶。
[本報記者 姜昆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