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四十年特別策劃
我在大慶挺好的
第八期
《潘永翔:我就在大慶,哪都不去》
採訪潘永翔,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壓力山大」。
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大慶市作協常務副主席、秘書長,現任《歲月》雜誌主編。
詩歌、散文、小說,人家樣樣來得。出版的文學著作,就有十多部。國家級獎項,人家拿了幾十個。
作為一個年輕記者,採訪這樣的文字大咖,惴惴之意,可想而知。
11月10日上午,記者在《歲月》雜誌社,見到了潘老師。挺直的腰杆,和藹的笑容,怎麼看,也不像個65歲的老人,倒像個鄰家大哥。
記者的忐忑,隨著潘老師的笑容,漸漸淡去。走進他的辦公室,幾眼環伺下來,壓力已不知不覺消失了。
辦公室乾淨、樸素。一杯清茶,幾縷氤氳。一圈吊蘭,綠意盎然。
採訪,就在這恬淡的氛圍中開始了。
1979年8月,潘老師來到大慶。1999年,任《歲月》雜誌主編。
在這40年里,他寫出了400萬字的作品,也寫出了大慶日新月異的變化。
他說:「我越來越喜歡大慶,大慶現在的環境,讓人心裡敞亮。」
「路寬,車能跑起來;湖多,散步方便;空氣好,讓人呼吸順暢;各居民小區的配套設施都很完善,綠化更是出彩兒。」
「每次去北京回來,腳一落地,我的心就踏實,看著大慶寬闊的馬路,心裡就寬敞,心情也更加平靜。」
有時候環湖走路,潘老師會把大慶的湖景,發到「朋友圈」里。每次發,都能得到外地朋友的大量點贊、評論。那些朋友,都羨慕大慶人能生活在有這麼多湖的城市裡。
大慶的美景,總能讓他觸景生情。總能讓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筆,記錄描摹各種美。《天堂西苑》、《葉子是秋天的語言》、《在秋天裡駐足》等一大批美文,都是他不由自主地寫出來的。
眼中景,心中情,就那麼自然地從筆端流淌到紙上。
他尤其欣賞西苑、城市森林裡面的每一株花草,每一處樹木。
他筆下的西苑,四季皆美景。春天,各種木本花將大慶之春妝點得燦爛蓬勃:連翹報春;榆葉梅、山梅花、刺玫、丁香鬧春;夏天,各種草本花將大慶之夏烘托得熱烈美艷;秋天,各種樹木合奏起一首五彩斑斕的交響曲;冬天,沙地柏頑強地用綠色裝點著生機……
他寫城市森林:一走進去,就是鳥語花香,原來是天然森林,現在經過人工修整,多了亭台樓榭,成了市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他寫新村:初建新村的時候,路不好走,買東西不方便,住到這裡的人都後悔。現在新村華麗轉身,完美蛻變,大家都搶著在這買房子,我是對新村越來越滿意,越來越留戀了,就好比看著一個孩子慢慢長大,到成人,再到現在有出息……
這一段段文字,無不洋溢著一個作家對家鄉的熱愛!
以作品為媒介,潘老師廣結文朋好友,「外地朋友來大慶,看到咱們這麼寬的路,這麼多的湖,這麼美的景,這麼像樣兒的小區,都說仿佛來到了加拿大,有一種北美的風情。」
因為對大慶的喜愛,潘老師對時下流行的到外地買房子養老並不「感冒」:「這裡環境好、人也好,朋友、同事都在這。如今的大慶,還有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園林城、省級生態市等這麼多『金字招牌』,我就在大慶,哪兒都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