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間中學一次引進11名博士,9人畢業於清北,校長:這些老師將成學生「偶像」

2020-05-23     廣州參考

原標題:廣州這間中學一次引進11名博士,9人畢業於清北,校長:這些老師將成學生「偶像」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廣東實驗中學(以下簡稱「省實」)了解到,將有11名博士入職該校。

其中,9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另2人分別畢業於北師大和中科大。除此之外,有若干名北大、北師大等名校的碩士畢業生也將入職。

30多名博士參加招聘

今年,省實引進的這11名博士和若干名北大、北師大等碩士畢業生中,有老師還是當年學科競賽國賽獎牌的獲得者。

在本輪引進之前,省實碩士以上學歷的專任老師占比已達到50%。今後,這一比例還將持續提高。 新老師入職後,省實將擁有16名博士學歷的老師,另有兩名在讀博士。

校長全漢炎透露,今年參加省實招聘的名校畢業生特別多,光是博士就有30多人。

「我從去年開始,清華、北大跑了四趟,跟有意向的畢業生溝通,最終選中了這些優秀的,對基礎教育充滿了熱忱和夢想的年輕人。」全漢炎說。他希望這些新鮮血液加盟後,能讓省實「實驗性、創新性、示範性」的特色更為凸顯。

廣東實驗中學校長全漢炎

廣東第一家中學博士站

「金鳳凰」引來後,將如何築更好的巢,留住這些優秀人才,讓他們充滿幹勁,在基礎教育領域長久地發光發熱呢?

今年2月,在教育廳的支持下,經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在廣東實驗中學設立「基礎教育研究博士工作站」。這也是廣東省第一家在中學設立的博士工作站。

「省實一直以實驗性、示範性和創新性為辦學特色,在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省實要成為『試驗區里的實驗田』,當領頭羊,這是省實的使命。」

「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培養一批領軍和頂尖人才。博士的科研能力很強,他們以後需要做的,是把對原來專業的研究,轉向基礎教育的研究。在這個轉型完成後,他們原來的專業領域和基礎教育領域有機結合,優勢就會更加明顯。」

全漢炎認為,這些畢業生入職後,首先要做到的是紮根一線,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紮根一線,有了一線的實踐經驗,他們的研究素材將更豐富,也將更接地氣,更符合實際需要,也就更容易出好成果。

「廣東省博士工作站」項目由廣東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實施,是省內博士人才管理服務的創新平台,主要功能是吸納集聚博士、博士後人才。

「經廣東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批准,省實建立了基礎教育研究博士工作站,致力於在教育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培養出一批富有創新創造能力的高層次青年人才,加快提升省實教育教學研究和實踐的水平,並影響帶動省內外眾多學校的發展。我們希望這些老師能夠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貢獻力量,並在此基礎上,為省內外基礎教育提供優秀的研究成果,造福更多的學生。」全漢炎說。

博士工作站將在教育廳的領導下,與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等省內外單位密切合作,讓工作站的老師們深入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同時,學校也將聘請國內著名教育專家作為顧問或指導老師,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基礎教育前沿研究的方向,並投身其中。

這些老師將成學生「偶像」

清北畢業生、知名高校博士進入中學教書,到底是真有必要,還是噱頭呢?

全漢炎有信心,這些老師將給省實帶來新氣象,注入新活力。除了上述說的過硬的科研能力外,這些老師對學生們的影響也非常正向。

對於學生來說,如果一個清華或者北大的博士擔任自己的班主任,學生會「崇拜」老師,把老師當成學習的目標和「偶像」。榜樣在身邊,就會更有動力促進自我發展。

同時,這些老師在高考中都是佼佼者,他們自身的備考經驗也將極大地幫助同學們。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深厚的學科知識功底和較強的研究能力,他們一定能引導學生走進更廣闊的世界。

全漢炎告訴記者:"這些老師去年底都來過學校參觀,對學校的理念非常認同。他們也經歷過試教,學校也看到他們過硬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都非常強,相信他們能很快能適應講台,紮根省實。"

入職後,老師們基本都將加入新高一年級。學校將通過師徒結對、名師引領等方式,幫助他們儘快地適應講台,教書育人,並成為教學骨幹。

對那些成長得比較快的老師,會給他們壓更重的擔子,也給他們更大的施展空間。「最好是讓他們跟著師傅走一輪,從高一到高三,適應好,站住腳,成骨幹。」全漢炎說。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星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陳楚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EUqQXIBiuFnsJQVJq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