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是金,健康是福」,這是廣州市政協委員、天河區車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周鶯微信的簽名。作為一名社區醫生,周鶯是守護基層群眾的最後一道防線。大年三十17時,車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到一份接近百人的湖北籍居民排查名單。那天晚上,周鶯所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員出動,一直忙到凌晨。
隨後的一個多月中,除了上門排查,社區醫院還要在定點隔離酒店值班、送疑似病人去醫院就診、上報排查情況報表、日常接診社區病人……周鶯的日常工作繁雜又瑣碎。
在她的帶領下,社區里的工作人員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種防控知識倒背如流,工作起來有條不紊。
但周鶯也有把握不準的時候,來自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醫師尹熾標則是她求助的「幕後軍師」。
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冠肺炎病患康復出院,他們回家後是否還需要隔離,怎樣防護?想到這,周鶯撥通了同在市政協醫衛界別的尹熾標的電話。
2003年,尹熾標曾戰鬥在抗擊非典的一線,是抗擊傳染病的「老將」。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尹熾標重點負責協調院感防控,還有院外參與廣東省、廣州市後備醫院(收治能力)相關建設方案制定。
尹熾標告訴周鶯,為了慎重起見,應要求出院患者進行14天的自我居家隔離,同時建立隨訪門診,聯合社區跟蹤出院患者,由主管醫師及時了解患者情況。
「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總體建設還是薄弱,包括醫護人員,一些硬體條件,防護的設備等,政府應重視基層衛生建設,加強社區基層衛生能力。」2月26日,尹熾標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道。
雖然廣州的疫情趨於平息,但尹熾標認為,要繼續嚴密監測各類人員的健康狀況,動態抽樣調查,監測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攜帶狀況及時評估調整防控策略與措施。
目前,廣州市正在努力復工復產,被感染的風險依然存在。尹熾標建議重點還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在防輸入方面,關口還是要前移,國外入境這一關,可能要進一步加強。
在市政協委員、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黃光烈看來,現在需要更加精準地發現、掌握潛在病患。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患者通過線上問診解決燃眉之急。對此,黃光烈表示,此前很多醫院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網絡醫院,但仍有一些局限。「希望隨著科技的發展,今後可以多一些針對病人體感方面的在線測量。」例如準確的心率、血壓、呼吸頻率等數據,在就診過程中都需要醫生準確地掌握。
科技改進醫療手段,也提高了防控的效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鄭勁平委員負責的工作可謂是「前線」中的「前線」。目前,他正在與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合作對新冠肺炎的藥物、治療手段、快速檢測試劑等的研究。
鄭勁平向記者展示了一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問題答疑》初樣,以及一台消毒防疫智能機器人。前者為公眾釋疑,後者則為消殺工作提供保護。
「我們仍然在不斷改進,力求機器人能將行走的路線、噴霧的劑量等數據記錄下來,並且指導機器人運作,這樣會更加智能化。」鄭勁平透露,這一智能機器人的研發者是一位九三學社社員,通過政協這個平台把各方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戰「疫」事半功倍。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廣州市政協醫衛界委員義無反顧地奮戰在一線,成為了廣州市疫情防控、醫療救護的重要力量,守護著廣大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記者:揭春雁
通訊員:曾健萍 王育卷
編輯:劉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8fkUHEBiuFnsJQVCo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