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作業才能玩」,可能會毀了孩子自控力,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2021-05-13     媽之道

原標題:「寫完作業才能玩」,可能會毀了孩子自控力,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寫完作業才能玩」,可能會毀了孩子自控力,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家長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腳步總是匆匆忙忙的,還會聽到這樣的催促:

「快點走,不要在路上逗留,回家還要寫作業呢。」

「今天的作業多不多呀?多的話就趕緊回去做。」

「別玩玩具了,回家寫完作業之後再玩。」

小朋友聽到這樣的話語,基本會 垂頭喪氣地跟著回家。

在絕大部分家長心中,回去的第一件事,當然是先做作業,做完之後,再隨便孩子怎麼玩。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對這樣的安排,家長也有充分的理由:

「寫作業這麼重要的事情當然得先寫完。」

「不讓孩子先寫作業,他們就拖拖拉拉地寫到半夜。」

「學生回家後當然也得學習,總想著玩,像什麼樣子。」

「回去後不逼孩子寫作業,怎麼養成他們的自控力?」

可以說在絕大部分家長心中,回家先寫作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孩子沒有自控力,需要家長的逼迫才能養成。

但實際上——

先寫作業才能玩,反而可能毀了孩子自控力

很多小朋友剛回家後確實不愛寫作業,但家長都不能將原因歸咎為孩子 貪玩不愛學習

他們可能因為 累了一天需要緩衝的時間;可能是 作業太難,讓他們心生逃避;也可能真的是 討厭寫作業,要往後拖延。

若一回家,家長就強迫所有的孩子馬上寫作業,甚至用上了 打罵、怒吼的方式。

很可能將孩子的學習習慣養成為 「家長逼迫才學」,甚至讓一些小朋友開始 說謊糊弄家長,明明沒寫完作業卻說自己寫完了。

有這些習慣和行為的孩子,實際都不是主動學習的,反而 缺乏了自控力,在家長監督、逼迫不了的時候,就開始 消極面對

因此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時,不能一概而論,可以先判斷一下,小朋友是不是先學後玩的類型?

什麼樣的孩子不適合先寫作業?

我們生活中總是有這兩種人存在,一種是先完成任務再休息,另一種是先休息再完成任務,若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將任務優秀的完成,也不用區分誰的習慣好,誰的習慣壞了。

因此,孩子當中也會有這樣的存在:

回家後身心疲憊的孩子需要先玩或先休息

人與人之間的大腦構造不同,有的適合長期工作,有的不適合,就像看書學習的時候,有人能一直堅持下去,有人 看一會就睏了,那是因為大腦啟動了保護機制,防止損傷。

若孩子回家後感到疲憊,則代表他們不適合長時間的學習,需要休息一下,讓大腦恢復精力來寫作業,持續的重壓反而會 造成損傷

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雖然有些疲憊,但因為 非常自律,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

這時為了防止壓力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家長不妨讓他們 每隔半個小時休息一下。

若擔心孩子玩著玩著不寫作業了怎麼辦?

家長不讓孩子先玩再寫作業,最擔心的就是他們玩著玩著就不寫作業,或寫得太晚,耽誤了休息時間。

可以從這兩方面入手:

與孩子一起規定時間

可以規定好入睡的時間,然後讓孩子算算自己多久能完成今天的家庭作業,只要玩加寫完作業之後,仍然能準時入睡就可以了。

或者一次性規定,每天放學只能玩兩個小時,然後就開始寫作業。

到規定時間後,孩子仍不願寫作業,想討價還價,家長也別急躁,可以 適當地延長几分鐘

孩子在之前已經休息過,這時也比較好說話,稍稍延長几分鐘,他們就自覺了。

若是孩子制定好時間後,在規定時間內仍完不成作業,家長也不能讓他們繼續寫了,以免犧牲睡眠時間,影響健康。

可以讓他第二天早上寫,或者直接跟老師 說明情況,畢竟孩子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陪孩子一起玩

孩子玩的時候有家長在一旁陪著,也能讓他們 更加自覺,到點後乖乖寫作業。

【幸孕說】

雖然小朋友的自制力都很差,需要家長的監督才能訓練出來,但一味地強迫,很可能只起到反作用,家長在實行教育方法的時候,也要結合孩子的情況、心情。

收藏

舉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4SXankBAxbFhpvDQgx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