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是如何做管理的

2019-11-09   小五談勵志

其實人才不難得,難得的是讓人才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做貢獻,原因就在於很多領導者在人才管理方面不得要領,或引不來,或不會用,或留不住......本文用經典故事,演繹古代人才管理的經典招數。

留才

劉備苦留住徐庶心

分分合合,職場中已司空見慣。因此,引才難,留才也難,而留住高才的心似乎難於上青天。

劉備被曹操趕得到處奔波,好不容易安居新野小縣,又得軍師徐庶。

有一天,曹操派人送來徐母的書信,信中要徐庶速歸曹操。徐庶知是曹操用計,但他是孝子,執意要走。劉備頓時大哭,說道:「百善孝為先,何況是至親分離,你放心去吧,等救出你母親後,以後有機會我再向先生請教。」徐庶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劉備勸說徐庶小住一日,明日為先生餞行。

第二天,劉備為徐庶擺酒餞行,等到徐庶上馬時,劉備又要為他牽馬,將徐庶送了一程又一程,不忍分別,感動得徐庶熱淚盈眶。

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不僅舉薦了更高的賢士諸葛亮,並發誓終生不為曹操施一計謀。徐庶的人雖然離開了,但心卻在劉備這邊,故有「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說。徐庶進曹營果然不為曹設一計,並且在長坂坡還救了劉備的大將趙雲一命。古往今來,凡是留才的案例,沒有超出劉備的。留才留心,只要能留住人才之心,即使人才在天涯海角,依然會為你效命。

引才

秦昭王五跪得范雎

引才納賢是國家強盛的根本。而人才,尤其是高才,並不那麼容易引得到。

秦昭王雄心勃勃,欲一統天下,在引才納賢方面顯示了非凡的氣度。范雎原為一隱士,熟知兵法,頗有遠略。

秦昭王驅車前往拜訪范雎,見到他便屏退左右,跪而請教:「請先生教我。」但范雎支支吾吾,欲言又止。

於是,秦昭王第二次跪地請教,且態度更加恭敬,可范雎仍不語。

秦昭王又跪,說:「先生真的就不願意教寡人嗎?」這第三跪打動了范雎,道出自己不願進言的重重顧慮。

秦昭王聽後,第四次下跪,說道:「先生不要有什麼顧慮,更不要對我懷有疑慮,我是真心向您請教的。」范雎還是不放心,就試探道:「大王的用計也有失敗的時候。」

秦昭王對此指責並沒有發怒,並領悟到范雎可能要進言了,於是,第五次跪下說:「我願意聽先生說其詳。」言辭更加懇切,態度更加恭敬。

這一次范雎也覺得時機成熟,便答應輔佐秦昭王,幫他統一六國。後來,范雎鞠躬盡瘁,輔佐秦昭王成就了霸業,而秦昭王千百年來也被人們所稱譽,成為引才納賢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