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經濟來襲,品牌該如何乘東風而起?

2019-09-01     品牌話題

最近營銷君頻繁看到一種言論,就是說年輕人結婚的時間越來越晚,是因為沒錢,甚至有人提出:「年輕人不著急結婚,是為了省錢。」

但是,單身真的就可以省錢嗎?營銷君發現,現在有很多針對單身人士的產品和服務出現,日漸龐大的單身人群催生出了一個新的名詞:單身經濟。

為「單身狗」量身定製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今年的七夕節,銷量暴漲的不只有情侶互送的禮物,電商平台上的「單身商品」成交翻了4倍。

越來越多的「單身狗」覺得,既然自己單身一人,那就要對自己好才行。商家或品牌正是抓住了單身人群的這種想法,於是,開始鑽研起了如何利用單身經濟來做營銷。

1.餐飲品牌

營銷君第一次看到「一人食」三個字的時候,是在B站上,某vlog博主拍攝的視頻。後來,「一人食」的概念被品牌們看上,推出了一人食火鍋、一人食烤肉等餐飲。對於那些追求高品質生活方式的單身人群來說,這種一人份的量成了消費新潮流。在抖音上,營銷君時常會看到美食博主們推薦那些一人一個小隔間吃火鍋的店。

2.電器品牌

小家電也成了單身人士消費的大頭。市面上,隨處可見小尺寸電器,並且銷量還不錯。數據顯示,在網上迷你微波爐和迷你洗衣機的購買人數增長最快,過去一年,分別增長980%和630%。

3.貓狗經濟

營銷君曾經給大家分享過,越來越多的「空巢青年」,催生了貓狗經濟蓬勃發展。那些養了貓狗的「鏟屎官」們,每年花在他們「主子」身上的錢也有差不多小一萬了。當然,商家們也不會忘記那些沒有養貓狗的「空巢青年」,貓咖變得越來越多,貓狗電影也是時不時就會上映一部。

如果說不喜歡貓狗,但仍需要陪伴?科技品牌還想出了AI這個解決方案。微軟發布名為「小冰」的機器人,就為不少單身人士提供情感陪伴。

除了上面的大類以外,還有很多小型的單身家居用品也十分受歡迎,比如宜家的單人床,相比於大學宿舍的要舒適太多。淘寶上的賣家還專門針對單身群體,設計出男朋友抱枕等創意用品。

品牌該如何把握單身經濟

現在年輕消費者的普遍心理是什麼?「買東西都買力所能及最好的!」「我工作都這麼累了,肯定要買個好東西補償自己!」「沒有對象買禮物,我就給自己買!」在花錢為了便利、悅己、精神寄託和自我提升的意願驅動之下,補償式消費成了年輕人的主要消費方式之一。

品牌們在七夕、情人節,甚至聖誕節的時候,讓「單身狗」享受特殊待遇,滿足他們的消費心理,既能讓自己的品牌顯得有個性,又能夠加深單身客戶與品牌的粘性。

在營銷君看來,針對單身人群推出產品或營銷手段,是把握單身經濟風潮的必然選擇,但在落地階段需要極力避免踩入「標籤化」以及「單身狗」營銷的陷阱。因為,不是所有的單身人群都願意自嘲自己是「單身狗」。比如海底撈會給單獨吃飯的顧客一個玩偶,有的人覺得這種做法很暖心,有的人卻覺得這是在給他貼「單身」的標籤,很反感。

也就是說,無論是營銷君在前文提到的「為『單身狗』量身定製」的產品,還是針對單身人士的營銷活動,都是要建立在與消費者的精神內核產生共鳴的基礎上的。

單身人群會為單身經濟買單,也許是因為他們在情感上有所缺失,需要物質來進行填充。品牌就要學會利用單身人士的這種心理,進一步轉化為產品使用粘性,從而實現提升品牌溢價空間的最終目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1WU92wBJleJMoPMvQl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