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maxm NP-15,音質考慮第一的音樂伺服器

2019-08-05     視聽發燒網

Audimaxm NP-15,音質考慮第一的音樂伺服器

劉漢盛音響論壇




開宗明義,我要先說,AudimaxmNP-15是一部給老派音響迷使用的音樂伺服器,它沒有面板顯示,不需要複雜設定,用家要做的只是以網絡線連接家裡的路由器與NP-15,再用一條USB線連接NP-15與您的數字模擬轉換器(當然要有USB DAC功能),接著下載平板或手機使用的App,這樣就能唱歌了。



NP-15的外觀沒什麼花俏,也沒有顯示窗,不過機箱很厚實,有12公斤重。

使用簡單

什麼?這麼簡單?沒錯,就是這麼簡單。會這麼簡單的原因是這部音樂伺服器只被設計來播放音樂,其他工作一律不做,這樣可以把其他功能的干擾降到最低,讓音質達到最好的地步。其實,市面上有很多音樂伺服器也是朝著功能簡單的方向去設計,只是NP-15做得更徹底而已。



NP-15的背板上只有一個LAN網絡端子,一個ToDAC,一個USB3.0端子,使用一點都不複雜。

音樂伺服器是用來做什麼的?用來播放數字音樂檔案,當然有的音樂伺服器也有播放串流音樂的功能,不過NP-15沒有,它只單純用來播放數字音樂文件。想要播放數字音樂文件,最早我們都是用計算機,把存在計算機硬碟中的音樂文件透過USBDAC來播放音樂。問題是,計算機雖然可以播放音樂,但並非設計來播放音樂的,它有更多另外的工作,所以計算機內的各種工作都可能會影響音質,而且CPU負擔重。加上計算機所使用的電源供應並非如音響器材般講究,計算機內的各種線路雜音也大,干擾也多,所以很快的挑剔的音響迷就放棄以計算機來播放音樂了。



NP-15內部分為三大區塊,一塊是電源供應,一塊是3TB硬碟,另一塊則是Linux計算機。內部可以看到貼了很多吸震膠,這些都是好聲的必要條件。

要接USBDAC

既然不想以計算機來播放音樂,音樂伺服器就應運而生。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單一的把音樂回放做好,其他不管。有的音樂伺服器除了以USBDAC播放音樂文件之外,還可以播放串流音樂。有的本身就帶有DAC功能,有的音樂伺服器更可以與ROON連接,讓用家一邊聽音樂一邊獲得豐富的相關音樂知識。




NP-15採用38度C蔡博士設計的線性電源,特別講究對聲音的影響。

不論怎麼做音樂伺服器,內部有幾個東西一定是少不了的,一是一部小計算機,用來執行單純的指令;一是硬碟,無論是固態硬碟或傳統硬碟都可以,用來儲存音樂文件。最後還要有一個用來操控的App,這樣才能播放音樂。當然,電源供應是免不了的,沒電怎麼工作?

看到此處,或許您要問:NAS網絡硬碟不就可以做音樂伺服器的工作嗎?只要把音樂文件儲存在網絡硬碟中,從網絡硬碟用USB線連接DAC,不是也可以利用NAS所附的App來播放音樂嗎?沒錯,買3C級NAS也可以播放音樂,但通常NAS不是只用來播放音樂,您可能在NAS裡面放了很多的電影、您可能用NAS連接家裡的監視系統,您可能把很多數據放在NAS里。更要考慮的是一般NAS的電源供應都不夠好,而且風扇噪音大,雖然便宜可用,但總不如處處為音響考慮的音響級音樂伺服器。



NP-15的3TB硬碟用家可以自行更換,最多可以換成8TB。

為音響而設計

說到重點了,其實關鍵就在於「音響用」這三個字。既然要給音響專用,就必須非常注重電源供應,機箱的避震也很重要,內部使用的零件也要講究。此外抓取封面、瀏覽的反應速度也要夠快。還有一項能力也很重要,就是必須要自己寫程序,把外購的計算機主板中Linux作業系統不必要的功能關閉,讓CPU只專注在播放音樂。而這些,正是NP-15所注重的。



NP-15採用128GB SSD做程控,讀取掃描速度快。

NP-15的外觀看起來很普通,面板左邊一個商標,右邊一個電源開關,如此而已。來到背板,除了電源線端子之外,只有三個端子,一個是LAN網絡端子,連接路由器用的;一個是USB端子,上頭寫著To DAC;最後一個是USB3.0,連接其他USB接口,把Rip好的音樂文件送入NP-15內部的硬碟。如果您有另外的硬碟儲存音樂,也可以透過這個端子,在LuminApp上讀取外接硬碟的音樂文件。



NP-15上所使用的一些計算機連接端子竟然是訂製的,連接線也是,可見真的發燒。

特重電源

打開機箱時,您會發現NP-15的機箱板特別厚(以音樂伺服器而言),面板側板都是20mm,頂蓋5mm,重達12公斤,難怪NP-15入手特別沉。翻過底部來看,那四個避震腳是實心碳棒做成,不是碳纖維,也不是其他橡膠材質,這種實心碳棒的功能並非吸震避震,而是改變聲音,而且是往好的方向改變,不信您可以試一試。此外,NP-15內部到處都可以看到貼著避震膠,甚至電路板背面也有,硬碟底下還特別加了一塊4mm厚銅板,再貼上避震膠。這樣的做法真的是把避震做到盡了。

NP-15內部使用的是傳統線性電源,而非交換式電源,這是38度C蔡博士所設計的。電源供應線路的電容器用的是日本Nichikon電容(Muse等級),這是不便宜的電容,不過使用的理由並非不便宜,而是用在這裡聲音表現最好,這是設計者經過多次反覆實驗所得到的結果。不過,在音樂路徑上,NP-15使用的電容是Panasonic的產品,這也是實驗的結果。其實NP-15的電容使用不只是這樣而已,在許多地方(電路板底面看不到)竟然還用了許多銀雲母電容,這是我在其他音樂伺服器中從來沒見過的。音響迷都知道銀雲母電容對聲音的正面影響,只是一般音響器材礙於成本,較少使用。

訪問速度快

仔細看印刷電路板,那也不是一般的產品,而是40Micron鍍金電路板。而在計算機主板上,它的RAM是4.4GB,另外可以看到一個Kingston 128GB SSD固態硬碟,把程序寫在裡面,排除Linux作業系統中不需要的功能,讓CPU的效能達到最高。一般計算機採用ARM架構,或者加一個8GB SSD,而NP-15卻用128GB SSD,不到一分鐘可以把3T硬碟里的音樂文件、封面、數據等掃描過,抓取的速度很快。實際使用時,可以發現iPad上顯示唱片封面的速度真的很快。假若您嫌3TB硬碟儲存量不夠大,可以自己去買8T硬碟裝上去,我相信只是聽音樂,8TB絕對夠您用了。還有,NP-15內部的Linux系統是Real Time作業系統,有別於Time-Sharing OS,Real Time OS處理的速度快很多,延遲很低,而Audimaxm研發的過程中,也發現低延遲也是有助於好聲的要素之一。

配線也發燒

NP-15發燒的地方不僅於此,它的連接扁平電纜採用特別訂製的單結晶銅線,這在其他音樂伺服器中應該是看不到的。更發燒的是,連接端子竟然也是特別訂製,為的就是要獲得最高質量。此外,硬碟接到主板的SATA聯機用富士康高級線,主板到USB端子的聯機也是訂製的單結晶銅線,端子也是訂製的。從這些小地方都毫不馬虎來看,NP-15真的是一部發燒級的音樂伺服器。

聆聽NP-15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搭配的前級是Spectral,直入ATC SCM100 ASL雙主動式喇叭,這是我常用的系統,一聽就能夠知道NP-15是否比一般的音樂伺服器還好。我家裡有一部Weiss DAC502,一部emmLabs DAC2 SE,還有一部正在試聽的Linn Selekt DSM。我先以網絡線連接路由器,再以USB線連接NP-15與Weiss DAC502。再來是檢查我的iPad與NP-15是否在同個Wi Fi網域內。一切都沒問題,我用iPad在App Store下載Lumin App。如果您用的是Android系統,可以下載BubbleUPnP。



這是Lumin操控App,使用方式簡單易懂。

怎麼不唱歌?

Lumin App以前我就用過,寫評論時都要用,按理說應該沒問題吧?可是,偏偏頁面上就無法顯示NP-15的型號,而且也無法操作。到底是哪裡出錯了呢?NP-15總共也只有三個端子,不會接錯啊!Lumin App我也用過幾次,沒理由不會用啊!沒辦法,NP-15不唱歌就是不唱,無計可施之餘,我只好打電話給藝聲音響的小蒲,請他來解救。

小蒲來了之後,先檢查接線,都沒錯,檢查WiFi,也在同個網域內,但就是無法播放音樂。突然,小蒲想到一個可能:會不會那麼湊巧,WeissDAC 502與NP-15不兼容呢?音樂伺服器與USB DAC之間並非100%兼容,有可能Weiss DAC 502就不兼容。要證明很簡單,我還有二部DAC,於是馬上把線接到emmLabs DAC2 SE上,哈哈,馬上就唱歌了。於是我跟小蒲又把線接到Linn Selekt DSM上,也能唱歌。天下就是有這麼湊巧的事情,如果我一開始接的是這二部DAC,就不會發現NP-15與Weiss DAC 502並不兼容。現在,我終於可以用emmLabs與Linn來聽NP-15了。對了,NP-15也可以讀DSD,您可放心享用。

錦上添花

我比較了emmLabs與Linn在聲音上的不同,這麼說好了,如果您喜歡的是比較輕甜活潑的聲音,要搭配Linn。反之,若是喜歡比較龐大雄壯的聲音,那就要選emmLabs。而交互比較的結果中,也聽出NP-15的聲音是比較厚實、飽滿、高頻比較內斂,底盤穩固,中頻圓潤,音質的確比一般NAS還好。不過我也要說,最終的聲音表現還是受到數字模擬轉換器的制宰比較多,NP-15就是在搭配的數字模擬轉換器上錦上添花,讓聲音更好。

底盤沉穩

例如,我聽安塞美那套「皇家芭蕾」時,馬上就感受到管弦樂的底盤比我用一般NAS還厚實一些,而高頻段沒那麼外放華麗,多了些內斂,但仍很活潑。聽Decca那張「Espana」中的西班牙綺想曲時,同樣的管弦樂底盤沉穩雄厚,而且有彈性,管弦樂的解析力相當好,不會混成一團,開大聲音也不會覺得噪耳,這充分體現出NP-15的飽滿內斂特質。

聽GaryKarr那張「AdagioAlbioni」時,管風琴低沉,低音提琴寬鬆,底部聽起來比較寬,而且更沉穩。聽馬友友那張「BachTrio」時,我發現音質好些,不會澀澀的,原本聽起來是沒那麼滑潤。聽那張「Apollo」大提琴與吉他合奏時非常感動,因為我聽到的是很真實很美的大提琴聲,雖然這張CD的錄音師名不見經傳,而且是小成本製作,但那大提琴的美聲真的可以當作典範之一。尤其在NP-15的加持下,大提琴的美聲的確更吸引人。

再來聽JanosStarker的舒曼、拉羅、聖桑大提琴協奏曲。我發現那琴音也很美,溫暖,木頭味夠,不會硬,不會粗,而且大提琴尾音還帶著甜味。假若您聽JanosStarker的錄音,覺得生硬幹澀,那就錯了,不信可以讓NP-15證明給您看。

內斂甜美

再來是小提琴,我聽LaraSt. Johns 那張「BachSonata」。小提琴聲音內斂細緻又甜美,琴聲線條浮凸,不會飆出來。聽WilsonAudio唱片那張「貝多芬Enescu小提琴奏鳴曲」時,無論是小提琴或琴都真甜真美,內斂所產生的溫暖木頭味讓小提琴與鋼琴聽起來更像真的。

聽過小提琴,來聽Belafonte那張「卡內基現場演唱會」。這張唱片大家都很熟,不同的音響系統也會演繹出不同的Belafonte嗓音,還有音場的寬深也不盡相同。NP-15所唱出的嗓音是比較溫暖的,但嗓音的細微質感依然清晰,沒有因為溫暖而被掩蓋。空間感也很好,內中雜音與空氣流動的感覺歷歷在目。

溫暖肉聲

聽JoanBaez那張「Diamondsand Rust in the Bullring」時,最大的感受就是高頻不會飆出來,不會尖瘦,JoanBaez嗓音的肉聲表達得很適當,清亮中帶著該有的厚度。而吉他的聲音也不會太剛硬,反而是可以聽得出軟質的彈性。

接著聽NilsLofgren那張「AcousticLive」。同樣的,鋼弦吉他能夠表現出該有的清脆與彈性,而且不會因為太剛硬而噪耳。NilsLofgren的嗓音也多了些溫暖的肉聲,大聲聽也不會單薄聒耳。而聽大家都有的那張「Duet」時,低音提琴的聲音有彈性,有質感,不會鈍鈍的或笨笨的,而且一點都不單調。

音質考慮第一

對於一般人來說,買一部音樂伺服器要花上12萬台幣,這會讓人遲疑這樣的投資到底值不值得?沒錯,論儲存能力,一般市售NAS來的十幾TB都很便宜,而且使用起來也很方便。不過,假若您想要更上一層樓,而且挑剔音質表現,買個音響專用的音樂伺服器是有其必要的。如果您是音質考慮第一,使用簡易程度考慮第二,其他不管,NP-15在眾多音樂伺服器中,可能就是您的首要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xLpYWwBUcHTFCnftoM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