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微博上有位名叫「DCEP哥哥」的博主釋放一個消息稱:「內部消息,金融局已正式通知幾大交易所在12月10日前下架除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幣以外的所有山寨幣,此後未經允許,不得新增交易對。」並稱消息將在11月22日知會完幾大交易所後下放。
由於該消息未經核實,今日Coinicle再度查看該微博,發現博主已將該博文刪除,看來,這則消息暫可看成是造謠。
自上海、北京等省市宣布進行區塊鏈整治後,鬧得幣民人心惶惶。全球第四大公鏈-波場的官方微博更慘遭下架,現已恢復,並改名為「波場TRON區塊鏈」,粉絲人數也恢復到近4萬水平。
截自孫宇晨微博
波場創始人孫宇晨也發博強調,在央視針對區塊鏈製作的焦點訪談節目中,也出現了波場、以太坊、萊特幣的鏡頭,他支持政府打擊傳銷詐騙的區塊鏈項目,並聲稱:「波場是行業中最擁抱監管的全球區塊鏈協議」。
據《麥田財經》報道,中國企業在2009年至2018年之間,總共擁有7,300個區塊鏈專利項目,其中,以阿里巴巴申請的專利為最多;《焦點訪談》也報道,國家網際網路中心負責人吳震指出,目前中國境內公司中,帶有區塊鏈三字,或者經營內容帶有區塊鏈的,大致有32,000家,但真正擁有區塊鏈技術或公鏈的企業實際上只有10%,甚至連10%都不到。
此前文章《焦點│央視親點名,一文讀懂何為「資金盤」?》中,以對國內橫行的資金盤(傳銷幣)以及歸零幣做了詳盡的說明及辨別。但在龐大的ICO市場中,還有許多被幣民稱作「山寨幣」的項目。
山寨幣,在幣民心中的定義其實一直都不明朗,有人認為除了比特幣以外的幣種都是山寨幣(包含以太坊、萊特幣……等);有人則認為總市值排行前10位的,才是真的有價值的主流幣,《白話區塊鏈》撰稿人-孫副社長更提出一個說法:在巨頭、大機構甚至政府進場後,由這些組織開發的數字貨幣,才叫正統的法定數字貨幣或主流幣,而由小公司或小社區發行的幣種,則稱作山寨幣。
鑒於國內將對非法ICO項目加強取締,有關山寨幣到底該何去何從的聲浪又熱絡的起來,未來,巨頭與小社區的數字經濟生態怎麼打?你手上的以太坊、萊特幣甚至比特幣,會不會變得一文不值?
菁英V.S庶民
仔細剖析,巨頭數字貨幣與山寨幣的初始經濟生態就有很大的不同,巨頭數字貨幣在開發的時期就擁有大量資源,同時還得經過一連串監管等複雜的過程,而他們也比較容易跟現實商業界有密切的掛勾,譬如Libra,致力於打造一個世界大同的支付系統,並試圖解決中心化銀行一些排他的問題。
而以太坊、萊特幣、柚子幣等這些山寨幣(姑且這麼稱呼),都是從一個微小社區發展起來的,以現況來說,這些山寨幣項目仍是區塊鏈行業流量的主力軍,更是交易平台、Dapp、媒體等諸多行業子賽道的重要風向指標。
但不管如何,一項科技若不能大規模落地,那終究也是會泡沫歸零。移動支付(線上支付)是在搭上了社交媒體、電商購物這兩個順風車才跑得又快又遠。但以比特幣為首的這些數字貨幣不同,從一開始就主打線下支付,建構的數字經濟系統黏著度不夠,較難培養一個支付習慣。
現行,很多數字貨幣支付都像是一種行為藝術,但巨頭的進場或許能改變這場局面,可同時,山寨幣恐迎來至暗時刻。
兩種思維的戰爭
就如上述所言,巨頭數字貨幣在誕生的過程就擁有很多資源,因此他們建構數字經濟的思維通常是「將現有經濟數字化」;但山寨幣不同,他們的發起者大多是計算機領域的極客,因此他們建構數字機竟的思維通常是「將數字世界經濟化」,不論是以太坊還是柚子幣,人們都相信這個虛擬環境的支付系統,也就是利用ETH、EOS等代幣進行交易。
以現實層面來說,「將現有經濟數字化」會比「將數字世界經濟化」來得靠譜的多,前者的模式較容易滲透進生活,達到大規模落地的目的,後者則可能會因一些原因而發展緩慢。譬如,以太坊的去中心化融資系統雖然一時大熱,但Dapp的乏力及ICO項目的退潮,讓以太坊的認同程度已不同以往。
一個殘酷的對比是,在電商領域上,如果阿里巴巴打算推出一個「天貓幣」讓用戶進行購物或打賞,跟一家初創公司出來說要發行一個電商幣,你會更相信誰?
不過,這不代表山寨幣的存在就毫無價值可言,在數字證券、借貸(DeFi)等領域中,他們仍擁有無可取代的地位,更遑論瑞波(Ripple)這個創新的銀行支付系統了,在交易手續費、速度等優勢來看,瑞波幣說不定能夠取代SWIFT之於跨境支付協議的地位。
然而,其餘一些定位模糊,甚至是錯誤的項目,未來恐怕就沒有什麼價值可言,在巨頭進場下,這些錯誤的山寨幣勢必得泡沫歸零,屆時,數字貨幣市場可能會非常難熬,誰知道消失的,會不會是以太坊、柚子幣、萊特幣,抑或是比特幣呢?
稿源:coin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