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是該系列第41篇文章,正式開始寫彩色照片的綜合調色。今天來做例子的是一張夜景照片,我為大家展示從想法到實踐的整體修圖思路,本次我使用的RAW格式文件,所以直接在Camera Raw中進行演示,你可以在Photoshop中使用「濾鏡>Camera Raw濾鏡...」完成同樣的操作。
軟體版本:Photoshop CC2019/Camera Raw11.3.1
調整難度:5(10為最高)
這是一張在雨夜的照片,拍攝於日本橫濱的野毛,街燈是暖色調的,環境雖不無清冷,但是整體色調沒有什麼對比,整體氣氛很平淡。作為一個上班族,這哥們正要推門走進一個小居酒屋,也許是與朋友約好了二次會,也許去尋找靈魂的慰藉,嗯再往下我就不多想了。總之,外面很冷,屋裡很暖,帶有希望和歸宿感,所以後期處理時,我打算用非常簡單的冷暖對比,希望外面的世界冷一點,而門的區域暖一些。
具體操作
01 基本調整
把照片在Photoshop中打開,因為我使用的是RAW格式文件,所以Camera Raw會自動彈出,這時候我先講照片剪裁, 把畫面調正,然後在基本面板中調整。我把色溫設置為3100,讓照片整體偏藍,然後設置曝光+0.40、陰影+24、白色-100和黑色+22,最後把飽和度調整到+15,突出顏色。
02 漸變濾鏡
在【1】處點擊漸變濾鏡圖標(倒數第5個的長方形),然後將滑鼠放在畫面中間偏右的位置,按住滑鼠左鍵向左拖動,建立【2】處的漸變濾鏡,此時綠色線右側完全受到濾鏡影響,而綠色和紅色線之間是漸變效果,紅色線以外不受到該濾鏡影響。在【3】處可以調整這個濾鏡的參數,我主要把色溫設置為-54讓這個區域更藍,然後曝光減少到-0.35,紋理和清晰度增加到+100和+30,並降低飽和度到-23。
在照片左側,也建立一個類似的漸變濾鏡,讓這裡也變冷一些,其實就是色調變藍,飽和度變低一些。現在照片的整體氣氛有了,整個場景的感覺明顯比顯得比剛才低了幾度。
03 暖化中央區域
剛才我們用了漸變濾鏡,現在來一個徑向濾鏡,也就是給照片中某個區域畫個圈,然後調整圈裡(或者外)的參數,也是一種常用的局部處理。在【1】處點擊徑向濾鏡圖標(倒數第4個圓形圖標),在【2】處將菜單拉到最下面在效果中選擇「內部」,然後在【3】處畫面上拖動滑鼠,建立一個圓圈,然後在【4】處調整參數。我把參數設置為色溫+25、曝光+0.90,並增加了飽和度為+30,表現力方面,選擇了紋理+20、飽和度-39的參數。
04 整體調整
照片大體處理完畢,現在我點擊工具欄做左側的放大鏡圖標,回到Camera Raw的基礎面板,在圖標為fx的效果面板中,將剪裁後暈影的數量設置為-24,壓暗死角,進入曲線面板的點曲線子面板,進行以下操作:RGB曲線進行經典復古處理,將左下角提起來。紅色曲線建立輕微S形曲線,而藍色曲線稍微下壓。完成了調整。
涉及的工具
剛才的例子裡,除了我們熟知的曲線和基本面板中的工具,還涉及了徑向濾鏡和漸變濾鏡講個工具,這兩個工具是Camera Raw中非常重要的局部調整工具,它們可以在畫面上建立一個選區,然後對這個區域進行局部處理。我在很早的時候寫過這些功能,大家可以查看連結看看徑向濾鏡的文章,漸變濾鏡跟它很像,與它們同級別的工具還有調整畫筆,當然現在軟體有一些變化,不過這些文章依然幫你全面理解工具:
了解了功能,你還可以進行更多處理,比如利用徑向濾鏡處理外部的特點為照片添加不規則暗角,或者是給照片中為一個光源——燈泡添加光暈、單獨處理人物以及提亮地面等等。 用好這些局部處理工具,可以為你的創作增加極大的自由度。
學習更多Camera Raw知識
嗯,此處是廣告。我的書《Adobe Camera Raw攝影后期完全寶典》已經印刷7次了,其中詳細講解了關於Camera Raw的各個滑塊、面板和工具的功能和操作,並配有實例,目前這本書除了少數更新的功能沒有(比如紋理功能和濾鏡里的遮罩範圍),依然是一本覆蓋了Camera Raw全功能的工具書,而且還提供全部例子的原圖下載,如果你想學習後期,買一本看看吧!
點擊了解更多即可購買!